以国强民富为目标提建议
卢化南的文章之所以能引发赵文亮的感怀,关键在于其始终围绕“国强民富”的核心目标,将务实思路贯穿于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各个层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以“人”为基,筑牢社会发展根本
卢化南的文章首先聚焦于“人”的成长与社会风气的塑造。他强调“多读书打基础”并非空泛口号,而是直指社会创新活力的源头——通过倡导知识涵养精神、学习提升能力,从根本上抵制“黄毒”等不良风气,为社会注入实干基因,为科技创新培育人才土壤。这种对个体成长与社会根基的深刻把握,揭示了国家强大的底层逻辑:唯有每个个体摆脱浮躁、踏实成长,社会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以“治”为要,破解治理效能痛点
在社会治理层面,卢化南的思考紧扣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建议。针对公务人员“躺平”倾向,他强调“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直指公职岗位的核心价值;面对“门岗阻挡群众办事”的民生痛点,他建议将门岗转变为“服务指示人”,既拆除了物理隔阂,也温暖了群众心田。此外,“做好取经、接经事项,不让到嘴边的肉跑掉”“盘活空酒店、闲房等闲置资产”等建议,更是从资源利用与发展机遇把握的角度,为提升治理效能、激活经济活力提供了务实路径。
三、以“行”为证,践行责任担当
卢化南的文章不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更体现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他以自身知识阅历为依托,“免费给企业诊断献策,开展保企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赋能,为社会经济稳定贡献力量。这种“知行合一”的态度,让文章中的思路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行动,也让“国强民富”的目标有了更坚实的落地支撑。
从个体成长到社会治理,从理论思考到实践行动,卢化南的文章始终以“务实”为底色,既关注社会发展的宏观脉络,也聚焦民生改善的细微之处。这种扎根现实、心系百姓的思考方式,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更让“国强民富”的愿景有了可触摸的温度。正如赵文亮所言,这些文章是“治国理政的好思路”,其价值正在于将抽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为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指明了方向。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讲师)
202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