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诗词》微刊
2025年10月(总238期)
七律•暮秋
韩长玉
鸦群漠漠逐高天,霜染丹枫意万千。
落叶铺金迷曲径,流光映彩满晴川。
寒声渐透疏林里,暖色犹存夕照边。
愿把此身融此境,何妨暂了世间缘。
【评语】
《暮秋》一诗以鸦群、丹枫、落叶、夕照等意象勾勒出深秋的苍茫与瑰丽,尾联“愿融此境”的慨叹更将超然之思推向极致。以下是对此诗的逐层解析:
一、意象建构:秋日的双重性格
首联以“鸦群漠漠”与“霜染丹枫”对照,暗喻秋日萧瑟与绚烂并存。鸦阵掠空带来荒寒,而枫叶如丹却绽放生命最后的炽烈,开篇即形成张力。
颔联“落叶铺金”与“流光映彩”进一步强化矛盾统一:飘零的落叶在曲径上铺就金毯,逝水在晴川中反照霞光,腐朽与辉煌在此刻同构。
二、时空交叠:光影声色的辩证
颈联通过“寒声透疏林”与“暖色存夕照”的时空交织,展现暮秋的微妙平衡——疏枝间风声已带凛冽,而残阳余温犹存。这种冷暖对抗恰似人生暮年的复杂心境,疏朗中藏眷恋,寂寥里见从容。
三、精神升华:物我两忘的禅意
尾联直抒胸臆,“愿把此身融此境”暗合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哲思,而“暂了世间缘”非厌世决绝,实为对自然永恒性的虔诚皈依。诗人以秋日为渡舟,在绚烂沉寂中抵达短暂却纯粹的超脱。
四、艺术特色:浓淡相生的笔法
全诗色彩浓烈如油画(丹枫、铺金、映彩),却又以“漠漠”“寒声”等空灵笔触调节;对仗工稳却无斧凿之痕,尤其“渐透”“犹存”二字,将时间流逝的质感凝于瞬息,体现晚唐七律的遗韵。
本诗在七律格律中展现出成熟的技艺,意境营造与情感抒发均有可圈点之处。若能在意象创新与情感递进方面更臻精微,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必将成就更高的艺术境界。
整体而言,这仍是一首兼具传统韵味与个人体悟的咏秋佳作。
(参考AI)
主编:陈立军
主办单位:兴安盟诗词学会
主管单位:兴安盟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