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梢的低语
炎暑似乎也经受不住燠热,气喘吁吁攀上七月的末梢,让高处的风给自己透透气。
七月的末梢,是个地上的蒸笼蒸热与天空的风箱鼓风开始交汇的时刻和空间。在这个时刻里,地面正遇中伏与大暑联勤,那火热劲头、那火热气势,你即使坐着,也会汗流如注。在这个空间里,太阳下似乎火球在滚动,你想躲藏也都无处躲藏,而在树荫下,墙的遮阴处,已是凉风拂面,让你神清气爽。
麦田里热浪翻滚,挥动镰刀割麦,带着麦土的汗水流进眼睛,不只是遮住视线,还会蚀得你的眼睛生疼难忍。但你咬咬牙割上一会,鼓鼓劲捆绑上几件,并排立起来组成一道墙,或者叉开头对头码成码儿,你坐在墙根下或者钻进码码里,就会享受到遮挡了暴晒的无比清凉。
在七月的末梢,当地面的火焰烧烤得你全身感到火烧火燎的难受时,眼前突然有一片青纱帐般的玉米地,你快速地钻进玉米之中,你不仅闻到了那玉米草和玉米花混合的清香,更是感受到玉米林遮住阳光直射的快感。
七月的末梢,大街上是满车大堆的西瓜,吃几牙甜嫩的西瓜,暑热速从心里被驱赶出来,凉爽通便全身。果园里满树绿绿的梨儿,绿中露红的苹果,给人不仅是香甜的味道,还有丝丝凉意。
七月末梢,突然下一场雷阵雨,来一场透夜或者一整天的细雨,那凉爽会让你沉醉。
我泡上一杯清茶,铺开诗笺,将七月末梢的低语默默书写下来,带上诗平平仄仄的韵律,跨越七月的末梢,沿着八月的大道,向岁月的深处走去。
夏天,在诗词的平仄里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普遍追求物质享受的今天,还能徜徉在诗词的平仄里,是一种让人敬佩和感动的行为,在炎热的夏天,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夏天,喜欢徜徉或浸泡在诗词的平仄里,如果不是长期养成了的习惯,就一定是长期培养起的精神。物欲早已冲淡了人们阅读书本的兴趣,即使有点时间,宁愿抱着手机看那既没有真实性又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花边新闻或者搞笑视屏,也不愿捧起书本来阅读;而时代久远、艰涩难懂的古典文学,更让人们望而却步。
生活本来就丰富多彩,世上的事本来就多种多样。夏天,在诗词的平仄里漫步肯定不是什么时尚更不会是什么时髦的事,当然也不会是禁区。令人感动的是,在炎热的夏天,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在诗词的平仄里漫步。这些人中,虽然以退休老人居多,但也不乏青少年。
推测夏天在诗词平仄里游走人的心态,老人大多是捡拾年轻时候的兴趣,弥补消失的大好时光,在安度晚年的同时来满足愿望,也是为了预防老年痴呆,享受一下闲适的晚年生活。青少年朋友中虽有被家长逼迫的,但大多都是想趁充分利用青春年少时光,多读多吟诵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精华,积累文化知识,修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夏天,在诗词平仄里徜徉,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炎炎暑热,即使闲坐着也会大汗淋淋,而阅读、吟诵或者抒写平平仄仄的诗词,那情景不说也会体会得出。但心静自然凉,只要喜欢,自然也是快乐的事。
如果真心喜欢在诗词的平平仄仄里徜徉,就不管是在哪个季节了,正如练武之人,为了使真功夫上身并保持,就坚持冬天三九、夏练三伏,从不止歇。
夏天,要坚持在诗词的平平仄仄里漫步,需要习惯养成,也需要精神培养,更需要意志品质和毅力的磨练。
不管年老年少,夏天,在诗词的平平仄仄里漫步,总是一道很亮丽的风景线。正如参加健步锻炼的人一样,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夏天在诗词的平平仄仄里徜徉的行列中来,学习、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
做人如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与草都是生命,但草木还有再生时,人却没有二度生。
人和草都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但作为灵长动物的人和作为普通植物的草相比,虽然生命都是一样的宝贵,可人的生命即使有草那么的坚韧,却绝不会再生。
于是我想,人有时候自负自己会思想、会劳动创造,就认为比任何动植物都聪明,便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常常看不起草木或其它动物,不是任意践踏就是任意攀折砍伐。可人哪里会想到,被任意践踏任意砍伐的草木,来年又发新芽又长新枝,而践踏、砍伐草木的人却早早做了助力草木生长的泥土。
人和草木的相似性在于都有出生、荣衰的过程,不同就在于枯死之后的结果。草木是春风吹又生,人是腐烂化成土。即就是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人死了又会变成其他物质,也不会像草木依然是原来不变的模样。
这样说来,人与草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做人如草又从何说起?
做人如草,是让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放下灵长动物那高高在上的架子,像柔弱的草一样坚韧、顽强,像草一样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阳光暴晒,不怕霜杀雪压,像草一样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像草一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让一生自由快乐。
做人如草,是对人在生活态度和精神品质上的一种要求。这似乎有点苛刻,人也是普通的生命,生存是第一保障。但人的生命就这一次,就需要在保证生存的同时,来修养自我,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给短暂的一生留下作为灵长动物的耀眼的一笔。
仰望
大地仰望太阳,是太阳沐浴着大地上的一切生命;苍鹰仰望天空,是天空给了它振翅的浩大空间,给了它高翔的梦;夜行者仰望北斗星,是北斗星指引他们前行的方向,是北斗星给了他们奋进的希望。
仰望,是一种抬头向高处看的姿势;仰望,是一种平躺着身子面对高处进行遐想的情态;仰望,是对心中所敬仰的人和精神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态度。
这个世界要有被仰望的人,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改造,改造这个世界需要伟大的创造性精神;这个世界更需要仰望人的人,因为改造世界需要千千万万后继者,伟大的创造精神需要无数传承者。
仰望,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学习与践行行为。仰望重在仰望后的切实行动,重在仰望后的真实结果。
仰望,并非只仰望高大上。一切无私奉献,一切有益于世界的人和事都值得仰望。伟人、科学家是由衷的仰望,焦裕禄、雷锋、英勇救人而牺牲而默默离开的无名英雄都该仰望;太阳、蓝天、高山、大树需要仰望,大地、小草、溪流、滴滴泉水也需要仰望。
由此来说,仰望不单单是抬头向上看姿势,也是低头俯身向下看的行为。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要仰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要仰望,俯身甘为孺子牛也要仰望。
仰望不管是公众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关键在真心和真诚。我更倾向于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从心底自觉地由衷仰望,忽略仰望对象形体和名望的大小,而看重被仰望者的内在精神品质,才是仰望的真谛,也是仰望的最终归属。
舞动的薰衣草
季夏初秋,是薰衣草最为繁盛的时节。
薰衣草有香水植物、灵香草、香草、黄香草等众多名字。大家都看得出来,在这些名字中,都有一个“香”字。香,是薰衣草的最显著特征。
薰衣草这个洋植物,引进我国种植也就短短的六十年时间,但现在已基本遍布全国城乡。在城市,不管在街道两边还是在公园,它都是美化城市的观赏植物;而在乡村,功能就不单单在美化和观赏,而是一种经济作物,与小麦、玉米、土豆一样,是农民创收的一种经济来源。
薰衣草在烂漫的时候,微风过处,那滚舞动的紫色的浪波,带着浪漫的诗意,涌动一波又一波郁香,不仅吸引蜜蜂和蝴蝶沉迷其中,也让游人沉醉往返。
薰衣草不仅能饱胀农民的钱包,能让游人赏心悦目,它还全身是宝,是一种具有很好疗效的草药,据多年医床验证,它不仅能清热解毒,散风止痒,主治头痛,头晕,口舌生疮,咽喉红肿,水火烫伤,风疹,疥癣等病症,还有除蚁、除蟑、除螨的功能,放在衣柜、枕头下,不但能代替樟脑丸,还能留下一股沁人的香味,使空气清新,让人舒心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舞动的薰衣草,美化着城乡,鼓荡着农民的钱袋子,娱目怡心着游人,康养着每个人的身体,激荡飞扬着诗人的诗心……
那年,丁香花开过
记忆中,那年,丁香花开过。
似乎记忆有些模糊,但并不影响品尝丁香花留下的赏心悦目的快慰。
无需说清是葡萄紫、罗兰紫、浅紫还是深紫,我只记得丁香花盛开时,那种紫的色彩,美醉了眼,也没醉了心。
记得丁香花刚开,蜜蜂们就争争抢抢往她们身上扑;当丁香花一盛开,不单蜜蜂们成群结队黏着不想走,那些花蝴蝶们也是成双成对在丁香花上起起落落,我看着它们对丁香花的黏糊劲,既羡慕又嫉妒。
并非蜜蜂、蝴蝶们没有出息,缺乏定力,谁走在丁香花、经过丁香花旁,不被她美丽花色所吸引,不被她迷人的芳香陶醉。那时,虽然我还懵懂不懂爱情;那时,家里贫穷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两颗糖,丁香花浓艳的紫色和浓郁的芳香,着实诱人得挪不开脚步。
现在,每当我在大街上还是公园里看到娇艳的丁香花,那年,丁香花开过留下的深刻印象,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花紫紫地开,蜜蜂嗡嗡地叫,蝴蝶翩翩地舞,丁香花馥郁的芳香一个劲地往鼻孔里钻……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唱一声断肠诗”我没有李商隐那么的生活体验,也没有他那么多愁善感,对于他诗句中表达的感情我还不能完全体会到,但面对着丁香花,丁香花给我的冲击力和美感,我是无法抵抗。
深层的原因并非我现在经不住诱惑,而是那年丁香花开过给我留下的记忆太过深刻、太过美好!
尤屹峰,宁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诗词学会、宁夏楹联学会会员。创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首。出版教学论著《诗意语文教学观》、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古体诗集《古韵新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