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载答卷
——致新生的东方
原铁七师三十三团 余开华
一九四九年的冬天
北平自来水厂的工人们
将四根铁管 一节一节套起
焊接成二十二点五米的 旗杆
这根拼接的脊梁
撑起五万万人的仰望
却撑不起 领袖眉间的忧伤
“我们能造茶碗 能造纸
却造不出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历史课本用八个字
掩埋了那个年代:
千疮百孔 百废待兴
可这八个字背后
是上海街头百米的长队
是铁轨旁佝偻的身影
是五亿农民 在黄土地里
沉默的今生
我的爷爷 推着独轮车丈量青春
从咸宁到汉口
一百公里的路程
走成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更多的人 一生未曾见过火车
他们的世界
只有村头到田埂的距离
当黄金被卷向海峡对岸
留下的是:
百分之八十的文盲
人均八度的发电量
零点三公斤的钢铁
二十七美元的年收入
非洲的加纳
发电量是我们的五倍半
津巴布韦的钢产量 超出三十二倍
就连恒河畔的印度 也举着领先的火把
这就是一九四九
历史递来的考卷
为争取援助
骄傲的诗人远赴北方
用山东大葱 赣南蜜橘
交换发展的火种
在莫斯科的寒夜里
独自度过五十六岁生辰
而后三年 我们医治战争的创伤
土地改革 合作社 农业为工业输血
没收殖民资产
终于在第五个春天
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庆油田的黑色血液
万吨水压机的轰鸣
长江大桥的钢铁脊梁
“两弹一星”划破长空
于敏 钱学森 邓稼先……
这些名字 在史册上铸成丰碑
前三十年:
铁路延伸二点三八倍
粮食增产二点七倍
工业总产值翻二十二番
我们用一代人的汗水
为腾飞蓄力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
蛰伏的巨龙终于苏醒
四十七年过去 再看今朝:
文盲率百分之二点六七 低于美国的二十一
人均发电七千度 钢产量三倍于美利坚
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电力 源自中国
百分之四十七的水泥
百分之七十的无人机
百分之八十的光伏板
刻着华夏印记
七十六年
钢产量增长六千四百倍
发电量提升二千三百倍
GDP飞跃三千六百倍
与美国的差距 缩小一千倍
总有人用我们的茅屋 对比别人的华堂
却忘记 美国工业化的百年跋涉
日本崛起的世纪沧桑
而我们 从火柴都要进口
到问鼎世界第一工业国
只用了七十六个春秋
更让十亿人摆脱贫困
让知识的种子 在每寸土地生根
这是人类史上 最壮阔的奇迹
七十六年前
开国大典的飞机 需要绕飞两遍
今天 歼-20与六代机
已能守护每一片云彩
若先烈有知 当见这神州:
稻浪千重 钢花飞溅
书香遍野 星河璀璨
他们用生命点燃的火炬
终成照耀东方的 旭日
七十六载 不过历史一瞬
我们从深渊启程
以自强为舟 以奋斗作桨
终将抵达 星辰大海的彼岸
作者余开华,1969一1973年服役于铁七师三十三团。1974年入湖南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建筑施工教研室主任等职。现已退休。
槛外人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