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雅聚
文/巩钊
十月八日,我和赵群道,扬光应八十二岁周至籍赵艾叶女士之邀前往长安区拜访这位离开故乡半个多世纪的老人。早上出发时天上还下着濛濛细雨,浓雾弥漫。可是我们的心情却不像天气那么阴沉。因为我们都和赵女士不曾谋面,便由各人想像心目中的她是和铁娘子吴仪一样,干散利索斩钉截铁呢?还是和小时候的女老师一样的和蔼可亲呢?思绪跟着车轮转动,不知不觉到达约定地点学府大街。拨通电话,一个並不高大但又温文尔雅的老人走了过来。这绝对就是赵女士了,握手之后她不假思索便分别叫出了我们三个的姓名。然后就直奔她已订好的《岳锦阁酒楼》。
坐落后她招呼我们喝茶休息,随口说“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不辞车马之劳来长安看望我。当即我向他赠送了我的《云水情怀》,还带去了姜翔老师的《岁月的河》和宫正杰的《乡吟》。她非常高兴,感谢我给她带来了充满家乡泥土芳香的精神食粮。随后就按照她的安排进入第一个程序:合影留念。
午餐开始,她拿出了珍藏12年的茅台。让我这个嗜酒如命却又戒酒三年的酒鬼眼前一亮,不加思索便决定今天破例,喝个一醉方休。酒杯斟满,她的开场白脱口而出:“一壶浊酒喜相逢“,让我们举杯为今天的聚会,为文学,为友谊,为健康干杯!大家碰杯一饮而尽。她便招呼大家吃菜,並说今天我们聚会的主题是谈文学谈人生。所以接下来我们喝酒就围绕这两个主题来行诗酒令。自古以来诗酒不分家,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诗酒趁年华“。规则是由她出上联,她找谁喝谁对下联,能对出下联者两个人一起干杯,如对不上或对错了那就自饮一杯。先从赵群道开始,老赵没有上过酒场,也不明白咋着应对。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他没对上,就自己喝了一杯。第二轮到我了,她出的上联是“三十功名尘与士“,我立刻对下联“八千里路云和月“,她说完全正確,我们俩一起干了一杯。轮到扬光了,这可难不住周至有名的才子。第一联“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第二联“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第三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州“。扬光都对答如流,老人家和扬光连干三杯后她说:”我佩服扬光的口才和诗词储备,甘败下风”。扬光趁着酒兴自告奋勇要唱两板秦腔,老人家说她最喜欢任哲中版的《周仁回府》。于是扬光唱了《周仁回府》的夜逃一段,其中“昏沉沉,冷凄凄“这些叠词的巧妙运用,可谓神来之笔。虽无音响伴奏,他也唱得激情澎湃。老人家情不自禁也跟着他唱,还说太过瘾了!
大家边吃边喝,边唱边乐。诗酒令依然继续,她又喝了几杯,我以为她喝醉了。可她却对我说:巩钊,你还记得去年10月6日在瑞博尔酒店举办了《云水情怀》出版座谈会吗?那可是你人生的高光时刻。希望你再创佳作,争取攀登文学顶峰。一席话温暖了我,鼓舞了我!可我不曾想到她竟然记得这么清楚。
赵女士除了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之外,谈吐幽默,妙趣横生。竟连小时候外婆教过的古经(故事),口口(童谣)迄今还记忆犹新,当即给我们背诵了一段。她还动情地回忆了在甘河中学(户县二中)读书时因三年自然災害受到的窘迫。1963年高考结来后她回到家坐在织布机上正学织布,当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家的那一刻,激动得扔掉梭子欢呼跳跃。我们都为她鼓掌,因为那个时候的高考绝对是百里挑一,而能考上的女生更是凤毛麟角。
欢乐的午餐在诗词唱和中画上了句号。我们有了返回的想法,一是念及她年龄大了,从昨晚的兴奋难以入眠到今天的忙前忙后应该休息了,便提出告辞。可她说程序尚未进行完,要我们去家里喝茶继续聊文学谈人生。于是我们随她走进了荔知湾她的居所,进门时她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大家光临茅舍。进门来映入眼帘的是长安公园的千亩水域,依窗而望,楼林台榭,碧湖荡漾。她的客厅简洁明亮,两幅书法,几盆绿植点缀其间。老人为我们准备了多种水果和小食品,见我们没有动手,就亲自把水果食品送到我们手上便说:我们都是乡党,又是《绿风》文友,请不必客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几句话让我们倍感亲切,也没有了距离感。接下来她说我要给你后推荐一位咱陕西文坛上穿白大掛的诗人苏兆强。並把苏兆强的著作分发给每人一本让大家先看诗人简介,同时她介绍说,自1974年迄今他编写了五十本各类体裁的著作,其中“诗译唐诗三百首“就有60万字。他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以医立身,以诗著世。是诗人,哲人,文学家,书法家,医学专家,大咖达人集一人之身。並说她每天都安排一定时间读苏兆强的书,这也是她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接下来她简要叙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历程。196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波兰语专业本科学士。同年分配至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东欧研究所从事国际共运和翻译工作。1970年中联部改组,她和丈夫一起被“四人帮“发配到四川重庆,在一所中学任教,学所非用。三尺讲台,八度春秋。1978年小平同志力挽狂澜,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他们调入煤科总院重庆研究所情報室。中断了十年的波兰语专业又重新拾起。八十年代初,国家科委对外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从1985年起,她曾十多次陪同专家团组在国内外进行技术考察直至1999年退休。退休后一直在九三学社沙坪坝区委,重庆市委担任老年工作委员会主任。2017年12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来重庆考察时接见了她,並合影留念。2022年78岁才辞去了社团工作,四海漂泊半个多世纪,去年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能吃上地道的浆水菜和手擀面了。她喜爱诗词和诗朗诵,她说用诗词记录生活,生活也就成了诗。还给我们朗诵了《我爱九三》和《忆延安风光》片断。她每天晚上写日记,已经养成了习惯,一年一本,坚持了28年。
八秩春秋,栉风沐雨。她感慨人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人生就像一本书,
越读越有智慧。
人生就像一首歌,
越唱越有情调。
人生就像一幅画,
越看越有风景。
人生就像一坛酒,
越品越有味道。
听着她的叙述和朗诵,不由人肅然起敬。八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坚持学习读书,赋诗填词。这种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看着时间不早了,我们提出告别。可老人还是不同意,说今天是她来西安后最开心的一天,不但以文会友,而且还是来自故乡的娘家人。大家能畅开心扉,共话文学和人生,多么愜意!多么尽情尽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后一个程序是:迟来的中秋。她拿出重庆那边单位寄来的月饼,让扬光开启了一瓶红酒。分别斟上,为这迟来两天的中秋文友团聚再干一杯。她随即吟诵:月圆中秋,情满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时扬光按捺不住了,和老人一起朗诵《水调歌头 *中秋》。我们的聚会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朗诵声中落下了帏幕。
我们不忍离开,可又不得离开这个令人倍感亲切的老人。出门时她说:言未尽,意未穷,后会有期。一直把我们送到停车地,才依依不舍握手告别。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满是敬意和祝福: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多么好的一位老人,一位老师,一位智者。能把我们这些比她小二十岁的晚辈视为朋友,心底应该是何等的开阔,境界是多么的高尚啊!
再见了,赵女士,赵老师!保重身体!我们还会来看您!
附:赵女士当天晚上所做的《沁园春》
长安雅聚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意韵悠扬。邀故园文友,长安相聚;岳锦阁楼,共品佳酿。馈赠力作,诗词唱和,美篇华章胜琼浆。更欣喜,《临江仙》墨宝,光耀庭堂。
相逢最喜情长,酒至酣、心共彩霞翔。迎文人雅士,蓬门今开;茅舍虽陋,墨香流芳。长安公园,尽收眼底,文友即兴赋锦章。共祈愿,任沧桑流转,友谊久长。
202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