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思念(诗歌)
作者赵兴盛
每到秋天来临,
我都用一种特殊方式奠拜秋天,
就向用心奠拜天堂的父亲,
慈父在73岁深秋离我们远去。
那年的秋天、那年的秋天,
在悲伤泪目中一切都是白色。
我对秋天也多了一份厌恶,
秋天夺走了我最爱的父亲!
每年秋天我都伤感不能释怀……
去年秋天、去年秋天,
九十多岁老母让我用轮椅推她散步,
母亲特殊幸福享受。
随手接住几片枯叶,
轻轻放在鼻闻着,
嘴里 喃喃自语:
"这里有你父亲味道……”
我想阻止母亲的唠叨,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母亲深情凝望每天枯叶,
就向深情凝望父亲一般,
泪水不自觉挂满母亲脸颊……
“老东西你把秋天打扮的五彩斑斓,
是不是怕我寂寞,
让秋天为我唱歌跳舞……”
母亲仍絮絮叨叨和天堂父亲交流。
我猛然间,一切释然了,
父亲在用另一种方式陪伴我们左右。
父辈们用勤劳双手让昔日戈壁变良田,
他们自己栽下的红柳、沙枣、白杨树里,
渗透着父辈血汗和灵魂。
今天盛世之秋丰收之秋,
是父辈们用心绘画秋之画卷……
猛然间,猛然间,
我觉得:
秋天一草一木都有父亲慈祥笑容,
我轻轻俯下身,
深深亲吻母亲沧桑脸颊。
母亲笑了,
如秋天盛开的棉花;
还向羞红脸的高粱;
更向久经风霜秋菊……
父母们用对党忠诚,
唱响生命秋之神韵!
我推着母亲迈步在秋天林间小道上,
远处——
采棉机为农工“下”着金色棉蛋蛋,
采番茄机吐出一条红色彩虹……
近处——
文化广场鼓声歌声响成一片,
维族舞、扇子舞、双人舞闪亮登场,
农场人用自己方式迎接丰收的金秋。
秋叶用芭芭拉迷人舞向秋告别,
也用这种方式向几代兵团人致敬!
秋叶一片片寻根问祖,
来于大地归于大地泥土。
就如我们父辈用一生守护脚下这片热土,
死了也化成春泥滋养这片热土。
猛然间,猛然间……
我懂得了:
秋天的丰产丰收五彩缤纷,
渗透了几代军垦人拓荒为犁的壮举!
这就是秋迷人之处,
秋天的思念绵绵不绝……
诗歌评析
《秋天的思念》——赵兴盛
一、情感内核:生死与传承的辩证
双重哀悼:
开篇奠拜秋天的仪式感,将自然更替与父亲离世(73岁深秋)的悲怆叠加,白色意象强化死亡记忆。
母亲闻枯叶的细节(你父亲味道)将哀伤转化为温情,完成从厌恶到释然的转折。
兵团精神的具象化:
红柳、沙枣树等意象将个人记忆升华为集体奉献,父辈血汗与戈壁变良田的对比,凸显拓荒者的历史重量。
二、艺术手法:意象与节奏的巧妙运用
意象群构建:
自然意象:枯叶(死亡)、棉花/高粱(丰收)、秋叶(轮回)形成闭环,暗合春泥护花的生命哲学。
机械意象:采棉机(金色棉蛋蛋)、番茄机(红色彩虹)以现代性反衬传统农耕,展现时代变迁。
复沓与突变:
那年的秋天/去年秋天的重复强化时间纵深,而猛然间的顿悟打破线性叙事,赋予诗歌哲理性。
三、时代价值:集体记忆的抒情表达
边疆书写的独特性:
维族舞、扇子舞等场景,将个人思念与多民族共融的边疆图景结合,超越小我悲欢。
政治隐喻的柔软处理:
对党忠诚的表述通过秋之神韵自然流露,避免说教,符合当代主旋律诗歌的审美要求。
四、意象创新:
父亲慈祥笑容可尝试更独特的比喻(如秋阳在麦穗上刻下的皱纹),避免常规化表达。
总评:这首诗歌以个人记忆为切口,成功将家庭伦理、兵团精神与自然哲学熔于一炉,其情感真挚度与时代感召力尤为突出。成为当代边疆诗歌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