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胡显波老师的《江畔寻花》(二)
原诗
《江畔寻花》/胡显波
偷吻荒滩一点红,
严霜蚀骨任秋风。
休言命贱身无主,
暗许芳心釆蜜蜂。
诗作者简介
胡显波:一生从事乡村教育,诗词、文学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楹联、哈尔滨诗词楹联学会、呼兰楹联学会会员,萧乡诗社、萧乡文学社社员。著有《古月园诗稿》一书。诗歌作品多被全国各诗词刊物征用,在全国诗词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七律《云南陆良八老》一三年被中央台中宣部时代楷模发布厅录用。
文曦逐句浅析如下:
起句“偷吻荒滩一点红”
这个“偷”字用得极妙,既保留了我差点吻上小花的真实情景,又赋予了这个动作诗意的美感——像是与自然的一次秘密邂逅。“一点红”在“荒滩”的背景下格外醒目,定格灵动的瞬间,凸显了生命的倔强与珍贵。
承句“严霜蚀骨任秋风”
用“严霜”、“秋风”营造了萧瑟的环境,但“任”字却让小花展现出无畏的姿态。这不正是冯仲云等抗联志士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的写照吗?
转合“休言命贱身无主,暗许芳心釆蜜蜂”
后两句完成了从物到理的升华:看似卑微的野花,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与选择。它把“芳心”许给了懂得欣赏的蜜蜂,而非随意停留的过客。这或许隐喻着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环境,而在于内心的坚守。
历史与自然的对话:
在追寻英雄足迹的路上,一朵无名小花同样诉说着生命的坚韧。这不正是对先烈精神最生动的传承吗?——那些在严酷环境中依然绽放的生命力量。(如其烈士学生傅天飞,范廷桂,抗日志士樊继才,著名作家舒群等)
观察角度的转换:
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到微观的自然发现,这次“差点吻上”的意外,让这次踏访获得了双重意义——既缅怀了历史的厚重,又发现了当下的美好。
胡老师的诗,把“我”那个不经意的动作,升华为对生命力的礼赞。这朵荒滩小花,因这个美丽的“意外”,永远定格在了诗行中,也让我们看到:诗,往往就藏在我们与世界真诚相遇的那些瞬间里……
2025年10月10日3点25分
作者简介:笔名,文曦,原名范世荣。大专学历。执业教师。系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北京校园文化中心特约记者。诗歌《坎坷》获2002年“西柏坡杯”全国诗歌大赛青年诗歌组一等奖。《夜过呼兰河》被黑龙江省萧红诞辰一百周年(唯一一首现代诗)——萧红纪念馆收藏。有多篇(首)作品和评论在省内、外纸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北国作家》《太行山文学》《先锋文学》等。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