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胡显波《江畔寻花》(一)
江畔寻花(一)
/胡显波
万蒿丛中独一枝,
几多怜爱涨秋池。
心缘催得春心动,
只是秋风不觉痴。
诗作者简介
胡显波:一生从事乡村教育,诗词、文学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楹联、哈尔滨诗词楹联学会、呼兰楹联学会会员,萧乡诗社、萧乡文学社社员。著有《古月园诗稿》一书。诗歌作品多被全国各诗词刊物征用,在全国诗词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七律《云南陆良八老》一三年被中央台中宣部时代楷模发布厅录用。
文曦浅析胡显波老师
《江畔寻花》(一)
这首七绝以江畔采风为背景
中独一枝”以数量词构成强烈视觉对比,“万蒿”的枯黄萧瑟与“独一枝”的鲜活亮丽形成强烈张力,暗合昨日探寻历史遗迹时发现人文光芒的惊喜。此“一枝”既是实指江畔野花,更象征乱世中不曾湮没的文脉。
转合句“心缘催得春心动”一样的心灵相知到文缘相惜,知遇之情与穿越时空的文化感动交织成双重“心动”--春日意象在秋景中破土而出,印证了真正的文心能逾越季节轮回。
尾句“只是秋风不觉痴”最见炼字功力-“不觉”二字以拟人笔法让秋风成为沉默的见证者,而“痴”字既指拍摄时蹲身花前的专注姿态,更暗合萧红当年在困顿中不改的文学赤诚。舒群先生鼎力相助《跋涉》书得以付梓.....历史长河无声流淌,唯有痴者能听见沉船深处的回响.
整首诗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跃迁,蒿丛与秋池是东北黑土地的具象,春心与痴念是文人风骨的投射,最终在快门闪动间定格为文化传承的永恒瞬间。
(师妹范文曦)
作者简介:笔名,文曦,原名范世荣。大专学历。执业教师。系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北京校园文化中心特约记者。诗歌《坎坷》获2002年“西柏坡杯”全国诗歌大赛青年诗歌组一等奖。《夜过呼兰河》被黑龙江省萧红诞辰一百周年(唯一一首现代诗)——萧红纪念馆收藏。有多篇(首)作品和评论在省内、外纸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北国作家》《太行山文学》《先锋文学》等。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