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公园:
一次与生态之美的邂逅
文 / 秋韵
国庆假期,秋风轻拂,送来阵阵凉意。趁着孩子们放假,我怀着好奇与期待,来到邢台市节水公园,一探这座以节水为主题的园林风采。
节水公园座落在团结西大街北侧,远远望去,宛如一位庄重的守护者,静静迎候来往的游人。门口一方巨石尤为醒目,石上纹理交错,似千年化石的印记,又如荡漾的水波,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关于水的故事。
绕过巨石,便是一个小型广场。灰色大理石铺就的地面平整光滑,在阳光下泛着淡淡光泽。向北走下几级台阶,宏伟的大门造型映入眼帘。门楣上“邢台市节水公园”几个魏碑大字,庄重中透着灵动,昭示着公园独特的使命。走进门内,影壁上的大幅壁画令人驻足——远山含黛,云雾缭绕,一座七孔拱桥静静跨过水面,桥下清波粼粼,荷花亭亭,粉瓣轻摇,如仙子起舞,处处洋溢着生机。更奇妙的是,画中之桥与园中实景遥相映照,虚与实、画与园彼此渗透,竟分不清是画映入了园,还是园融进了画。
沿蜿蜒小径向右,是孩子们的沙坑游乐场。欢笑声此起彼伏,他们堆沙堡、挖隧道,纯真的笑容是对快乐最好的诠释。节水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孩子们亲近自然、释放天性的成长乐园。
(李丽君 摄)
左前方则是一片宁静的湖泊。绿水映着蓝天白云,一派安然静谧的景象。湖水清澈,芦苇摇荡,水草丰茂。湖边是一圈汉白玉栏杆,栏杆之间镶有“梅、兰、竹、荷”等浮雕,其中四幅人物浮雕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大禹治水、李冰治水、王景治水和郭守敬治水”。大禹,这位古代的治水英雄,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治水事业,采用疏导之法,成功治理洪水,让百姓安居乐业;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王景治理黄河,精心规划,多法并用,使黄河长期未发生大患;郭守敬,这位邢台籍的伟大科学家,在水利方面贡献卓著,他制定的历法和水利工程规划,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影响深远。四位治水专家的功绩,如同不朽的丰碑,铭刻在历史长河中,也激励我们在节水治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湖的东北角有座“宜两亭”,名字大约取自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句,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立于亭中,微风拂面,花香袭人,令人心旷神怡。
北面假山耸立,山巅有亭名为“茗香阁”,是园内的制高点。登亭远眺,公园景致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李丽君 摄)
公园于2025年9月建成开放,占地177亩。园区以“水之蓝”为主题色,构建“一湖、六区、六景”的布局,融生态、科技与人文于一体。
园内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其科学的节水系统。引自茶棚沟的河水,经湖体净化后回流河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地面采用透水材料,雨天蓄水,晴日释水,宛如会“呼吸”的生态肌肤。
六大功能区域各具特色:“知水景观”以瀑布流水与知识解说相结合;“节水主题展馆”设置互动游戏,模拟家庭用水,直观展示节水效果;“爱水互动区”的踩水装置,让人亲身体验取水之艰;“治水名人长廊”铭记历代治水先贤的功绩;“喜水文化回廊”则展现邢台与水的不解之缘。
公园不仅是节水知识的宣传阵地,更是节水技术的实体展示。生态透水铺装、绿地海绵调蓄、水系循环净化……每一处细节都在传递“节水非口号,乃行动”的环保理念。
(李丽君 摄)
湖北侧,一座七孔拱桥横跨水面,桥身洁白如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若连接人间与仙境的虹桥。过桥即至西门广场,一群家长正带着孩子参与亲子活动,欢声笑语回荡在绿树花丛之间。格桑花开得正艳,五彩斑斓,点缀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此次节水公园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景,更深刻体会到节水的重要性。在水资源日益珍贵的今天,这里犹如一座灯塔,指引我们珍惜每一滴水,守护共同的家园。
期待再次造访,感受它更多的魅力与启迪。
作者简介:张清亮,笔名秋韵,河北省邢台市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邢台市信都区作协常务理事。著有散文集《岁月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