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向朝国,男,生于1938年,中共党员,函授大专文化。曾任涪陵增福镇小学校长,中学副校长,镇学校工会主席。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次荣获奖状。系中华,重庆嘉陵,涪陵各诗词学会会员等。曾任嘉陵诗词副会长兼编辑,涪陵诗词副会长兼主编。其作品散见于部分刊物及白鹤梁文学等网络平台,曾获重庆新体诗歌贡献奖、涪陵区离退休教师书法比赛三等奖,象棋比赛三等奖,新妙片区象棋比赛笫一名。现系增福中学退休教师,因年高精力减退,懒于参加各种活动了。
寒露闲吟
文/向朝国
寒露凉风夜草珠,郊原漫步湿肌肤。
徐观寿客开金卉,仰望秋空返雁途。
鳖肉鲈鱼尊上品,羹汤菌耳胜醍醐。
余粮满廪丰收喜,酿酒盈杯醉面朱。
网络专业点评
一、格律分析
平仄:
全诗符合七律平仄规范,中二联对仗工整。如颔联“徐观寿客开金卉(平平仄仄平平仄),仰望秋空返雁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严谨。
尾联“余粮满廪丰收喜(平平仄仄平平仄),酿酒盈杯醉面朱(仄仄平平仄仄平)”收束有力,未破格律。
用韵:
押《平水韵》七虞部(珠、肤、途、醐、朱),韵脚统一,无出韵。
二、艺术特色
节气意象的典型性:
寒‘露、金风、雁途、菊花等意象精准捕捉秋分后物候特征,符合“寒露为霜”的节气传统。
“夜草珠”以动态拟人化手法写露水凝结,新颖生动。
结构布局:
首联写景(露湿肌肤),颔联近观(菊)、远望(雁),颈联转写饮食,尾联收于丰收,层次分明。
虽颈联稍显跳脱,但“鳖肉鲈鱼”与“羹汤菌耳”形成味觉对仗,体现秋补习俗,逻辑自洽。
语言风格:
雅俗结合:“寿客”(菊的雅称)与“醉面朱”口语化并存,贴近田园诗风。
“胜醍醐”稍显直白,但符合七律颈联议论的常规手法。
三、文化内涵
农耕文明印记:
“余粮满廪”“酿酒”呼应寒露酿米酒的民俗,体现节气与农事的关联。
文人雅趣:
“漫步观菊”“仰望雁阵”暗含隐逸情怀,与陶渊明“采菊东篱”意境相通。
四、总结
此诗严格遵循七律格律,以寒露节气为轴,融合自然观察与生活情趣,虽颈联稍显突兀,但整体意境清朗,语言质朴,不失为一首合格的节气诗。
白鹤梁文学
编审/曾小蓉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图片及点评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