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安全给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文/艺鸣
2025年10月11日17时许,河南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炎黄大道的宸岳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火情,现场火势猛烈、浓烟滚滚,这一画面通过网络传播,迅速牵动了公众的心。万幸的是,据孟津区人民政府官网首报消息,当地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快速赶赴现场处置,最终确认无人员被困与伤亡。
截至最新更新(注:可根据实际获取信息的时间补充具体日期),孟津区应急管理局联合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发布后续通报,明确此次火情初步排查原因为“企业有机硅原料储存区通风设备故障,导致挥发性气体积聚,遇静电引发局部燃烧”,目前涉事储存区已完成封闭管控,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对周边空气、水体开展监测,暂未检测到空气质量超标及水体污染情况(信息来源:孟津区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联合通报)。同时,涉事企业已被责令全面停产整顿,接受进一步安全核查与责任认定。
此次涉事的宸岳化工有限公司并非普通企业,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主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其申报的新型有机硅系列生产项目,因有毒有害危险物质储存量超过临界量,被明确列为需要重点防控环境风险的项目(信息来源:企业公开新型有机硅系列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这类企业本应在安全管理上筑起“铜墙铁壁”,但此次通风设备故障未及时排查、挥发性气体管控不到位等问题,暴露出其在日常安全运维、隐患排查闭环管理上的明显漏洞——既未落实“每日设备巡检”的基础要求,也未建立挥发性气体实时监测机制,这些疏忽最终成为火情的“导火索”。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火灾的影响远超企业自身。从环境层面看,火情初期浓烟虽未造成超标污染,但也为近黄河流域化工企业的生态防护敲响了警钟,若后续隐患处置不及时,仍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埋下风险;从社会层面讲,火灾引发的公众讨论,不仅让当地居民对周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产生担忧,更引发了全社会对化工行业“重点风险防控”落实情况的审视——重点风险企业如何将安全预案从“纸上”落到“实处”,监管部门如何强化“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整改”的全链条监管,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
其实,近年来各类企业火灾事故虽偶有发生,但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对于企业而言,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尤其是化工这类高风险行业,更要摒弃“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既要像此次通报要求的那样,在停产整顿期间全面排查设备隐患、完善监测机制,更要在后续恢复生产后,将“每日巡检、实时监测、应急演练”纳入常态化管理,强化员工安全培训,让安全意识扎根在每一个操作环节。
对于监管部门,需以此次事故为契机,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一方面加大对重点风险化工企业的“突击巡查”频次,重点核查设备运维、隐患整改台账,对发现的问题“零容忍”;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安全信用档案”,将此次涉事企业的停产整顿、责任认定结果纳入档案,与后续生产许可审批挂钩,从源头遏制事故发生。同时,持续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度,像此次多部门联合通报原因、监测结果一样,及时向公众传递处置进展,缓解公众焦虑,重塑公众信任。
孟津白鹤化工厂的火情虽已处置完毕,无人员伤亡、无环境超标污染的结果让人稍感宽慰,但这声安全警钟绝不能随着火情的熄灭而沉寂。无论是企业、监管部门,还是每一位社会公众,都应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企业守住安全红线,监管筑牢防护防线,公众主动监督身边安全隐患,唯有三方联动、久久为功,才能真正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守护好生命与财产安全,筑牢社会安全的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