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
绿皮火车,真的勾起我的回忆,我参加水电建设施工,就从左家沟经龙街镇乘汽车到顺河场火车站,第一次乘绿皮火车到成都,那种热乎劲难以言表,到成都又坐汽车到灌县白沙镇。
当时,绿皮火车车速比较慢,每小时四十至六十公里左右,每个小站都要停车,顺河场上车12点58分到成都16点33分点钟,到灌县白沙镇已经六点钟了。一个短暂旅行,开辟了人生中第一次旅程。我们乡下人,没有亲戚在远方,要坐火车比登天还难,也就是无缘之本吧!坐火车也是一种奢侈。
绿皮火车感受,硬板座,摇一摇的,耳朵听见火车轮子碾压铁轨的哐啷哐啷声,一声汽笛嘟嘟,因为是烧煤蒸汽车火车,烟囱冒着浓浓煤烟雾,股股浓烟飞上天空,过隧道,烟雾都熏黑隧道壁。拉运十几节车皮,长串车皮连接起来,就像一条长龙,行驶到在山间平原。
绿皮火车客车分六个等级,普客、快车、特快车,直达车、还有专列以及货车。普客也称为慢车,停歇每一个小站,如果遇上车皮晚点,这趟车就只有等其他快车和特快车通过后,由调度统一调车,才能通行。有时一等就一两个小时,让赶点的火车通过,调度才安排插缝行车。
我工作是水利电力工程施工,以江河山打交道,有时回家探亲,或出差,乘坐的都是绿皮车厢,基本上都是普客。交通都很紧张,一票难求,基本都会遇到,只能等一张火车票,心诚,总会有票坐上火车。火车票紧张,一张站票,有可能要站,从起点到终点都没有空位置,我从洛阳一直站着到西安才有座位。买卧铺也是很难买到,经常出差,专人在火车站买票,有机会买上卧铺票。不使用什么证件,只要你排队,或有熟人在售票处卖票,就出现了倒卖火车票,高价出票价一倍或几倍票价,为了出行,也愿花这个钱,也可能买到假票,上不了火车,只认自己倒霉了,只能重新买票,在上火车。像我们不经常出差,只是请假探亲,一般都是坐票或站票,靠在窗户坐,就算最好的了。集体出差或请探亲假也很少,我上天津大学时,四位同学同时回家,火车站到学校专门售票,我们才有同时回家条件,但火车不是连号的,而是不在一个火车皮内,相隔座位,或个别车厢,一起上车,各找自己座位。
文革期间乘火车,那才拥挤,车内挤满了人,车厢顶也是人,车厢内不论过道、火车接头都是人,就是厕所间也站满人,人来到厕所间,人出来才能到厕所,车道内几乎人挨着人,行李和人塞满了,过路时,都要喊:“借道,请让一下,我过一下路”。到厕所乘客、列车员,乘警、列车长,也一样,送饭车推过,过路统统喊人让路过道。列车员没有办法打扫车内卫生,只有通知到站地名,乘车人员才知道自己下站地点。我们多数在顺河场下车,以及资中下车。顺河场走路返家,资中坐公共客车到龙街镇,再走路回家。这就叫:车行难,路漫漫,再难也要往家返。工作路,明知路艰难,离别父母,弟妹也行路。出差行,在难也要行路。
绿皮火车,仅供人们探亲,部队小部分探亲,专业、公务出差,警察、公安执行公务用车,大规模征兵、部队转防,一律专用火车、或罐车,空车皮,自带行李,军事化行动,被盖当坐垫。开门通风,中国军人的风采。
成昆线是条极奇壮美铁路线,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仪式,在全线最长、海拔最高的沙木拉打隧道举行。此后的十几年里,成昆线的修建几经停工复工,1970年7月22日,北起成都、南抵昆明的成昆铁路全线通车。恰巧,我正在冕宁县磨房沟建设二级电站,随时有耳闻,特别是我们家乡的张应全在此条泸沽施工段,经常带信,到泸沽玩耍,因为工作,但始终没有达到他的愿望,最后他调离此地方。1973年磨房沟二级水电施工完成,我们调到甘肃碧口支援水电五局施工,我们曾经乘绿皮火车到成都转车,成都到昭化绿皮火车下,再乘客运气车到碧口水电施工地。
成昆铁路,北起四川成都,南抵云南昆明,北接宝成铁路,形成了纵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铁路从成都起,跨过岷江、青衣江;经峨眉,沿大渡河,横贯大小凉山;十跨牛日河,到达西昌;八跨安宁河,过金沙江,穿越地震区;三十余次迂回跨越雅龙江江峡谷,穿过横断山脉,直抵昆明。成昆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成昆铁路沿线地势险峻,全线有500多公里位于烈度7~9度地震区。在缺乏现代化大型筑路工具的情况下,铁路人靠着简单的铁锤、炸药、风枪、翻斗车等工具,跨越一条条河流,凿通一座座高山,创造了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而上千名铁道兵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据说每一条枕木下就有一名英魂留在这里,为开创攀枝花矾矿铁石,为打通运输要道英勇牺牲在这里。中国为此,197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赠送联合国一件珍贵的礼物,成昆铁路象牙雕刻。来自缅甸的联合国秘书长乌·图(U Thant)亲自接纳。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人有力量,战天斗地开创举,不可能条件变现实。英雄的筑路军民,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1973年7月1日,十万军民在西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通车典礼大会。成都和昆明对开的两列火车上,坐满了修建铁路的先进分子、当地少数民族代表,还有来自各地的文艺团体一路上为乘客表演节目。成都机务段司机彭明清说:每一个站都在欢迎,走到哪一个站都是欢迎队伍,那个车上都还有四川的几个京剧团、川剧团,歌舞团。走到哪里,如果当停下不走了,他们歌舞团就下来演出,给观众观看。
如今,成昆线仍保留的绿皮火车主要是5619/5620次(峨眉—普雄)和5633/5634次(普雄—攀枝花南)。这两趟列车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起持续运营,是全国仅存的真绿皮火车(可开窗、无空调的25B型慢速列车)。
这两趟列车被定位为公益性“慢火车”,承担着沿线居民通勤、农产品运输、学生上学等民生功能,票价低廉(最低区间票价仅2元),是当地居民、彝族人民的重要出行方式。
5619次从峨眉到普雄全程约240公里,运行7小时34分,硬座票价18.5元;5633次从普雄到攀枝花南全程376公里,运行11小时,硬座票价25.5元。列车可无票进站,上车后补票,车厢可开窗通风,但无空调和充电设施。
列车途经峨眉山、金口大峡谷、小相岭、安宁河谷等地,能欣赏到盆地、高山、峡谷、高原等多种地貌,尤其适合喜欢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客。
因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雨季易受山洪、泥石流等影响,列车可能临时停运,建议出行前关注铁路官方信息。
列车可能有人畜混运,车内可能有烟雾和异味,对气味敏感或偏好安静环境的旅客需谨慎选择。
这些绿皮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主要是连接沿线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流动村庄”,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记忆和文化传承,体现了铁路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若有计划乘坐,建议提前规划行程,体验这段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的铁路之旅。
现在虽然高铁火车,但还没有覆盖所有的县城以及偏远的区域,高铁费用贵,绿皮车便宜很多,很多农民工都是选择坐绿皮火车的,且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学生,绿皮车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路费压力。
我这次到天津市参加班友会进校五十周年校友会,又是天津大学10月2日成立一百三十周年校庆会,经过经济比较,乘坐成都到北京,坐高铁大概是800多到1000多元,而我选择了坐绿皮火车三百元左右T8火车票。时间长一点,经济压力小一点。行走路线宝成线,在西安到延安,再到大同到北京西站,从西站到天津站火车,自己到天津西站下车,再到天津大学的。“绿皮火车”感受,在成都上车,成都没有多少人上车,从五至八号车,人员都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农民工,特别是七、八号车都是空的,在路上陆续加人,到北京西站时,火车满满一车人。列车员都比较勤奋,经常打扫卫生,到了每个站口,都再提醒乘客下车。餐费20元一份,比较实惠。我在火车查看,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出去打工的,有的是公务出差的,没有学生,连小孩也很少,几乎没有带小孩子的,带婴儿也没有看见,在车上多数都在看手机,也有打瞌睡的,车上比较安静,玩游戏也用耳机听着,我们一路走来,了解绿皮火车,火车上的餐费20元,到餐车点菜要贵一点,30元左右。两元钱饭钱,不够可以添加。旧车厢皮,没有手机充电装置。我们这趟车,从成都出发,就遇到阴雨连绵,到西安就晚点四十多分钟,在保定前一两个站就停下来等石家庄动车通过,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加上前晚点时间,一共晚点两个多小时,本在北京12点40分下车的,最后下午两点多钟下车。
公司经常出差人员,公费明明可以坐高铁报销费用,但他们每次都出差坐绿皮车。感觉坐高铁很累,没有躺着舒服,而且绿皮车他带着吃的跟斗酒和肉食菜、以及面包、方便面、云南米线,吃饱喝足,美美躺一觉,感觉很舒服。
社会人员经济条件不一,需求感受不同,选择不同,且绿皮车覆盖面更广,所以绿皮车是很有必要保留的。
火车在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那时时速仅为5—6公里,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称叫它“火车”,火车这一名一直沿用至今。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了世界第一列真正在轨道上行驶的火车。
中国铁路火车,发展经历很曲折。最早建议清朝修铁路的是外国商人。鸦片战争后五口,即《南京条约》中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通商,洋商发现清朝交通建设落后,货物难以运到内地。1863 年 7 月,上海 27 家洋行联合请求修建上海到苏州的铁路;同年,英国工程师史蒂文森提议修筑以汉口为中心的铁路网络。
清廷官员对修铁路疑虑和担忧,资敌修铁路后,山川险阻失去作用,洋人可随意往来,等于门户大开,自毁国防。表明洋人工业化商品快速进入内地,破坏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影响百姓生计。铁路建成,马车夫、人力车夫、轿夫和旅店生意受到损害,导致这些人闹事。此外,还有人担心修铁路会破坏风水等。
李鸿章与主流意见不同:他承认铁路是好东西,确认清廷财政无法支撑,只能未来自己修,不能让洋人修铁路。
面对洋人强行将修铁路加入条约的企图,李鸿章主张:若洋人坚持修铁路,可声称百姓会因风水、田庐等问题抗争拆路,朝廷不能抓捕治罪或赔偿。
却英国人第一次由特鲁德尝试,1865 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 500 米长的小铁路,并从万里之外运来了一辆火车头和车厢。他修建此铁路的目的,为了展示铁路的好处,但清朝官员和百姓看到火车迅疾行驶后大惊失色,称之为“狂叫着的钢铁怪物,冒着浓重黑烟,瞬息千里,简直是个妖怪”。清朝政府朝廷急忙下令拆除铁路,由步兵统领衙门迅速拆毁路段,才平息这场火车引起的风波。
1880 年末,在李鸿章授意下,刘铭传上奏请求自主建设铁路,强调铁路对国防的巨大好处。李鸿章也上奏支持,列举铁路有利用兵、收厘金、拱卫京师、赈务、邮政、矿务、漕运、通讯、交通等九大好处,并逐一驳斥反对意见。
反对方以李鸿藻、翁同龢为主,用刘锡鸿的奏折驳斥。刘锡鸿曾出使欧洲,见识过铁路好处,却坚持反对,理由包括自毁地利、破坏风水、引发民乱等。
偷建我国第一条上海吴淞铁路线,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铁路, 吴淞铁路是一条从上海闸北向北通到吴淞口的窄轨轻便铁路,长14.5公里,在中国以至世界铁路上颇有名气,因为它是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没有运行多久,清政府经半年谈判,翌年清廷出资 28.5 万两白银买断铁路,一年内付清,期间由怡和洋行代运营,出钱赎回拆除。说是国内主权,破坏风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按吴淞铁路原线路走向再建淞沪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通车。
瞒天过海,建设第二条铁路 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光绪五年 (1879年) 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并聘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 (C.W.Kinder) 监修。因守旧势力反对,未建成。次年矿务局复请修建获准。1881年5月开工兴建,为单线轻便铁路,11月完工。李鸿章率领一众官员,亲自登上火车体验。火车以 30 公里的速度从唐山到胥各庄开了一个来回,在场众人欢欣鼓舞,沉浸在喜悦之中。但几天后,火车开通的消息传到慈禧耳中。慈禧大怒,下发谕旨:蒸汽机火车头立刻停止使用。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就出现了几匹骡马拉着一车车煤炭往返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被后人称为“马拉火车”的场景,标明清王朝无知。开始时用驴马拖拉跑车,第二年又开始使用机车牵引。光绪十一年 (1885年) 开始从胥各庄向芦台庄附近的阎庄延展,次年完成,长30余公里,称唐芦铁路。次年延至天津,增长80余公里,称津沽铁路。
中国又生产出第一辆火车,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人们又把它叫做“龙号”机车,为绿色,运煤被污染,改为黑色。
唐胥铁路成功后,李鸿章想修“津通铁路”,他怕遭朝廷反对。为赢得慈禧支持,他专门修建了“西苑铁路”(全长 1500 米),南起中海紫光阁,北至静心斋码头。
慈禧看见这条铁路建成,喜欢此铁路不得了,专列又漆成金黄色,豪气高贵,皇家风范,几乎每天乘坐,但因迷信风水,后来不用蒸汽机车,却硬是让四个太监拉车。自从有了这条皇家铁路,为李鸿章后续修路提案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官员认为运兵速度慢导致战败。张之洞上奏从经济发展角度建议修铁路,清廷才开始大量修路。建铁路花费巨大,清廷财政难以支撑,只能向英、美、法、比、俄等国借钱。接着就出现官商合营模式,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均如此修建。
慈禧去世,朝廷下令川汉铁路国有化,且不给百姓退现金,只转股票。四川百姓发起著名的“保路运动”,连带反应引发武昌起义。
中国最有骨气的第三条火车, 京张铁路是中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负责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由1905年10月2日动工,1909年10月2日通车。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1909年8月11日京张铁路建成,10月2日通车,共修建四年整。中国首条铁路无外国人员参与建造,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在此后的《实业计划》“第四计划”中,孙中山又进一步周密化,设计了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1937年,钱塘江大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落成。该桥由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设计建造。竣工不到2个月,杭州城被日军攻陷。为了切断交通枢纽,茅以升不得不亲手炸毁这座耗时3年完工的大桥。
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宝成铁路于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动工,1958年建成通车,1975年7月完成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成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是沟通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突破“蜀道难”的第一条铁路。
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铁路之一,也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公里,平均不到15分钟,就有一列运煤列车呼啸而过,将上万吨煤炭运至数百公里之外的秦皇岛港装船南运。
青藏铁路是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中国在施工中克服了青藏高原冻土层地震带地下水的世界难题。
中国铁路依靠科技创新,建设施工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先进通信信号技术装备大量应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气化新技术运用取得重要成果,铁路工程质量大幅提高。
2003年以来,中国铁路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至2009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年客货发送量分别达到15.25亿人、33.20亿吨,是2002年的1.5倍、1.6倍。
京津城际铁路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城际于2005年7月4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15日全线铺通,试验最高时速394.3km/h,该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线路全长120公里,其中无砟轨道长度为113.6公里。满足中国高速铁路定义的中国大陆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个开通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
京沪高铁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始正式运营。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
京沪高铁曾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曾是中国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设24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80公里/小时,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
此后,中国高铁里程不断增加。从2003年秦沈客专开始,中国高铁越来越多,中国高铁网络在中国越来越密,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的历程……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已经突破了2.5万公里。
和谐号 2004年,中国引进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生产出了“和谐号”系列高速动车组,在较短的时间里满足了百姓出行的需要 。基于不同平台研发出的“和谐号”车型,由于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难以互为备用,提高了运营和维修成本。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途中“像风一样快”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与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的上线。
2008年4月11日,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中国由此跻身世界上仅有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
2014年1月17日,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列银灰色超速试验列车停放在厂区的铁轨上,这列台架试验速度每小时达到605公里的列车,被命名为更高速度的试验列车(CRH380AM)。
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再次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复兴号CR400系列是上档时速400公里、标准时速350公里。2018年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已全部更换为“复兴号”。
从1905年,京张智能高铁,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100多年后,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京张高铁将开启世界智能铁路之先河。京张高铁是世界上首次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的高速铁路,将于2019年全线开通。京张高铁采用的智能动车组定位于“复兴号”的智能型,以现有“复兴号”CR400BF型动车组为基础,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辆两套外观,分别是“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于2018年底完成样车试制组装,2019年上半年完成调试及试验验证。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京张高铁投入使用。
根据中国铁建建设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年中,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总里程4.8万公里(不含台湾省)。
火车颜色,世界上火车厢的颜色丰富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历史、文化、功能和审美需求进行设计,中国火车厢颜色:
绿色:中国普速列车(如K/T/Z字头列车)统一采用橄榄绿涂装,象征着铁路的传统与可靠,也便于维护和识别。
白色/银色:高铁(动车组)如“复兴号”多采用白色或银色涂装,体现现代感与科技感。
其他颜色:早期曾有红皮车(25G型)、蓝皮车(25K型)等,但自2014年起普速列车统一为绿色,目前仅少数特殊用途列车或历史车型保留其他颜色。
而国际火车厢颜色。英国:火车颜色丰富多样,如维珍铁路的东海岸列车以铁红色为主,搭配金黄色条带;部分列车采用深蓝色搭配洋红色色块,注重色彩和谐与视觉识别。
俄罗斯/苏联:历史上苏联时期的火车多为绿色,车顶为灰色,兼具实用性和军事伪装功能;现代俄罗斯铁路列车颜色逐渐多样化,仍保留部分绿色传统。
其他国家:部分国家的火车根据运营商或线路特点采用特定颜色,如欧洲一些高速列车采用银色或灰色为主色调,搭配鲜艳的标识色;一些旅游专线或特色列车可能采用更具个性化的色彩组合。
总之,火车厢颜色既受功能需求(如耐脏性、识别性)影响,也承载着文化与历史意义。中国以绿色为主导的普速列车与白色高铁形成鲜明对比,而国际上则更注重色彩搭配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如果赘述到清朝早期进口的火车颜色并无统一标准要求,不同批次和型号的机车颜色有所差异。中国第一台进口蒸汽机车为1882年从英国订购的2号和3号机车,也没有记载原始涂装颜色。而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最初车身为绿色,后因煤矿作业环境影响改为黑色。绿色并非皇家专属颜色,且符合技术和审美需求。
我国绿皮火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铁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要一种新型的列车来满足运输需求。经过苏联技术的借鉴和多年的改进,中国铁路局最终开发出了绿皮火车这一经典型号,它成为中国铁路上最为普遍的列车型号之一,成为中国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在它的车厢中穿行,在人们中有深刻影响,“绿皮火车”经过历史的发展,适应时代需求,从简易“绿皮火车”改装有空调,适应多功能火车皮,以及能通5G,能充手机电,电脑能应用车皮。
25T型客车是25型系列的最新型号,“T”是提速型的简称,是25K型客车的后续版本,分为普通型及青藏高原型。25T型客车是为中国铁路进行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而设计的,构造速度为180公里/小时,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
从2014年年底开始,京、沪、郑局所辖的客车(除动车、高铁和城际外)车体颜色将重新刷上绿色,全新概念的“绿皮火车”将回归大众视野。与老“绿皮火车”不同,此次粉刷的车比之前更舒适,且电力供应和速度也有较大改变。
“绿色火车皮”是人们心中喜欢的色,深刻印记在人们心目中,载托一种希望,暖气,绿色青山,白色火车,映衬很鲜活,喜欢绿色,引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绿皮火车”。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都江堰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