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青春的钢铁熔炉
五师二十三团:刘忠厚

新疆南疆铁路的风,裹挟着亘古荒原的沙砾,如千军万马般从鱼儿沟的山口呼啸而来,狠狠撞击在铁道兵第五师医院那排土黄色的平房上,发出震撼人心的呜咽!1975年的夏天,当我毅然放下文书的钢笔,怀揣着滚烫的调令,踩着铁轨枕木边尚未凝固的沥青,大步迈向这座坐落在阿拉沟河畔的师医院时,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我将与X光机结下不解之缘,让这段青春岁月如同阿拉沟的河水般,冲刷出军人最纯粹的本色!
放射科就坐落在门诊部平房的最东头,与外科病房仅隔两道门。初见放射科主任别文烈时,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正与杨智清技术员并肩作战,他们蹲在地上,像对待珍宝般摆弄着一堆铜线圈。油污浸透了他们黄黑相间的白工作服,手中的螺丝刀还闪着焊锡的光芒。"文书出身?"别主任头也不抬,声音如砂纸磨砺铁板般铿锵,"这里不需要舞文弄墨,要跟钢铁机器硬碰硬!怕脏吗?"我凝视着脚边拆解开的X光机零件,那"上海医疗器械厂"的铭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脑海中浮现出师部档案里那一张张承载着战士健康的体检报告。我斩钉截铁地摇头,别主任终于站起身,用军人的豪迈指向墙角:"好!先把这些零件擦得锃亮,记住每个部件的名称,明天就开始组装这台钢铁战士!"
装配X光机的日日夜夜,是在煤油灯的微光与扳手的铿锵交响中淬炼而成的!医院副院长任恩汉常常亲临现场,那关切的目光如同冬日暖阳。这台200毫安的精密仪器是乌鲁木齐军区特配的"宝贝",拆封时三个大木箱里装满了精密部件,仅高压电缆就粗如壮汉手臂。杨智清技术员手把手教我辨识球管、滤线器、控制台,每个零件都必须与图纸编号严丝合缝——差之毫厘,就可能让这台"医疗战鹰"折翼!阿拉沟的白天短暂如白驹过隙,下午四点夕阳便沉入群山,我们常常借着病房走廊的路灯继续鏖战。当我的手指被金属边缘划破,鲜血滴落在水泥地上时,杨技术员眼疾手快地抛来胶布:"铁道兵的手,哪有不挂彩的?但机器就是我们的第二生命,它承载着战士们的健康希望!"
记得那个惊心动魄的深夜,当我误将零火线接反时,机器迸发的火花如同战斗警报!保险丝瞬间熔断,我吓得浑身颤抖,而别文烈主任却以军人特有的沉稳让我铺开图纸:"看好了!红线是火线,蓝线是零线,就像铁轨的两根钢轨,差之毫厘就会车毁人亡!战士们在隧道里铺轨,差一公分都不行,我们装配机器更要精益求精!"那夜,我们一直奋战到皓月当空,月光温柔地洒在杨技术员斑白的鬓角上,他专注的神情让我顿悟:无论是在戈壁滩上挥汗如雨,还是在冰达坂上顶风冒雪;无论是铺设钢铁长龙还是检修精密仪器,都闪耀着同样的军人本色!
当这台凝聚着我们心血的"钢铁战士"终于装配完毕,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第一次为伤员拍摄胸片时,我的双手稳如磐石——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操作,更是对战士钢铁意志的致敬!那位从隧道里负伤归来的战士,肋骨被落石击中却依然谈笑风生:"同志,别紧张,我耐疼!"按下曝光按钮的瞬间,机器的"嗡鸣"仿佛奏响了战斗进行曲,我手中的设备重若千钧——它不仅要捕捉清晰的影像,更要承载战士们钢铁般的坚韧!
暗室,这个没有窗户的神秘空间,只有一盏守护生命的红灯长明。第一次在这里冲洗胶片时,我的双手颤抖得几乎洒出显影液。杨技术员手把手传授技艺:"显影、定影,每一步都关乎战士的健康!"当那张显示肋骨裂纹的胶片在红灯下逐渐显现时,我仿佛看到了南疆线上那些用血肉之躯托起钢铁长龙的战士们!他们挺立的脊梁,正是祖国大西北边陲最坚固的屏障!
学诊断的日子更是对心灵的深度洗礼!别文烈主任与第四军医大学的蔡寿兴教授将一幅幅病例胶片挂在阅片灯上,教会我辨识骨骼的密语。记得那位腰椎剧痛却心系施工进度的战士,蔡教授从胶片上发现细微的骨质增生:"这是长期弯腰施工的印记!"那一刻我懂得,每一张胶片背后,都镌刻着铁道兵用汗水甚至鲜血书写的忠诚!
最难忘那些钢铁般的战士!他们有的打着石膏仍坚持学习施工图纸,有的重伤在床仍惦记着班组的任务。那位在奎先达坂隧道救援中腿部严重受伤的战士,拍片时疼得冷汗直流却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后来才知道是粉碎性骨折!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军人本色!
冬日的阿拉沟寒风如刀,但我们的心却如火焰般炽热!与小王搭档值夜班时,接到隧道落石伤员的紧急呼叫,我们推着X光机飞奔而至。当看到影像中清晰的肋骨骨折时,那份与死神赛跑的紧迫感至今难忘!暗室里,那抹温暖的红光映照着战士的生命希望,也照亮了我们年轻的心灵!
春回大地时,我们已能独当一面!提前到岗生火取暖、打扫卫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锤炼本领。当杨技术员看着我拍摄的胶片露出欣慰笑容:"文书、演员都变成合格的放射技师了!"我抚摸着阅片灯上清晰的影像,想起初到医院时的懵懂,如今不仅掌握了精湛技术,更读懂了影像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离别那天,南疆线的风依旧强劲,却多了几分温柔。望着远处施工线上那些挺拔的身影,我豁然开朗:在铁五师医院的峥嵘岁月,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救死扶伤的技术,更让我真正领悟了"铁道兵"这三个字的分量——那是用汗水浇灌、用伤痛磨砺、用生命铸就的赤胆忠诚,是在亘古荒原上绽放的最绚烂的军人之花!
如今,阿拉沟的师医院也完成了历史使命。但那些与X光机相伴的日日夜夜,那些伤病员钢铁般的笑容与坚守,却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每当我回想起阿拉沟呼啸的山风,那排土黄色的放射科平房,杨技术员布满老茧的双手,暗室里永不熄灭的红灯,耳边就会响起一个永恒的声音:有些岁月,如同钢铁般坚硬,永远镌刻在生命的轨迹上,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勇毅前行!
【这段经历为我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培养了我严谨细致的职业操守和迎难而上的军人品格,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编:槛外人 2025-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