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的刻度
邢介进

2025年8月15日5点28分,当“学习强国”总积分定格在111111分时,指尖划过这一串颇具仪式感的数字,猛然间发现,它不仅是日复一日的登录、答题、阅读、视听积累的刻度,更像是一条无形的起跑线。此刻,把那些清晨点开“每日金句”的专注,那些午休时完成“趣味答题”的畅快,那些晚间看完“百灵”的兴奋,都化作了脚下一块块厚重的基石,托起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我刚参加学习时,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每日作答30多分而已。但是,“要闻”里,那跳动的国家脉搏;“百灵”频道里,那跃动的人间烟火;“慕课”中,那汇聚的知识星河;“教育”中,那铸就的不朽师魂;“文化”中,那古老的华夏文明,渐渐地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自豪地说,取得瞩目的111111分绝非偶然。在其背后,每一分都凝聚着无数次的登录、无数的专注阅读、无数的发表感言、无数的欣赏视频、无数的认真答题。就像一位登山者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山顶攀登。每一个积分的增长,都是认知边界的拓宽,都是思想厚度的叠加,都是理想境界的深入。
尤其是挑战答题,题目涵盖了时事政治、文学知识、科普知识、卫生体育等十二个领域的知识。要取得挑战答题的好成绩,就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从现代的科技前沿中把握时代的脉搏。为此,我经历了从最初时的时时碰壁、频频失手,到后来的一气呵成通关、场场获胜;也从最初时的抓耳挠腮,到如今对各类知识点的如数家珍。
我深深晓得,总积分至111111分的过程,是一场收获之旅。
通过学习强国,我知识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习惯得以养成,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社交互动也日渐增加,思想和行动更是紧跟时代步伐。
在文化板块,我领略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优美韵味,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曾经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在平台的解读下变得生动有趣。例如,通过对杜甫诗歌的学习,我不仅欣赏到了诗歌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还领略到了“诗圣”那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及“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精湛炼字技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对穷苦人民深切关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追求理想的决心。这使我拓宽了文化视野,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宝库的大门。
在教育板块,为教师提供了众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从中借鉴不同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途径。例如,在平台上,我能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案例,学习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正因如此,对我校形成以学习任务单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以“自学—互学—展学—促学”为基本模式的“智简”课堂,功不可没。
我时刻牢记,111111分,仅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坐标。站在这个新的坐标上,蓦然回首,那些碎片化的学习时光,早已悄然重塑了思维方式与生活节奏。展望前路,“学习强国”依然是永不关闭的精神充电站。我期待在“每日一星”中汲取榜样力量;在“新思想”里触摸时代的思想锋芒;在“实践”中见证奋斗者的足迹;在“文化”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中挖掘知识宝藏。
学习之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愿以111111分为动力,继续在平台上汲取知识的养分,把学习作为照亮前行道路上的灯塔,在不断探索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拥抱更辽阔的天地。
【作者简介】邢介进,中共党员,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教师,2022年章丘教育人物,山东省“百佳”论文一等奖获得者。文章散见于《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报》《精神文明报》《教师报》《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山东工人报》《基础教育参考》《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教学研究》《新课程研究》《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书育人》《基础教育论坛》等80多种报刊杂志及《学习强国》《齐鲁壹点》《枫叶教育网》等媒体。著有《诗意课堂》《出彩课堂》《智简课堂》《纯真课堂》四本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