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行仓库到云端之巅: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远征
秦 超
序章:
因运动神经损伤,我三肢落下伤残。提前退休后,我把全部精力都奉献到社区服务中,这一干就是二十二年。远方那些绚丽的风景,在地图上对我而言不过是沉默的地名,它们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堤坝,将我禁锢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
孝顺的女儿最懂我心底的渴望,她以孝心为我“造船”,一次次载着我冲破那道堤坝,带我远行,让我的世界从生活的城市、狭小的社区,迈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就在国庆与中秋相逢的十月,女儿和女婿避开人潮,在四日的清晨,带着我和娃儿悄然出发,去赴一场与“上海”的约会。
上海于我并非初见,以往都是为了疗伤而行色匆匆,浮光掠影。这次在女儿的陪伴下,我以游客身份重新打量这座城市还是头一遭,四天的行程满溢着爱与期待……
十月的上海本该秋高气爽,可却反常地残留着盛夏的余热,三十六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我们前行的决心。我们探访了天文馆、海洋馆,登上了东方明珠,环游了外滩。然而,当喧嚣落幕,真正铭刻于心的,却是那座沉默的四行仓库。此趟旅程,是一场从历史烽烟至时代之巅、从个体命运到家国记忆的精神跨越。
第一站:上海天文馆——与宇宙的浪漫邀约
抵达浦东时已是正午。我们在预约饭店匆匆用餐,未及卸下舟车劳顿,亦未将行李送往酒店,便心急火燎地奔赴首站——上海天文馆,那份急切,仿佛是赴一场千年之约。
女儿推着轮椅,带我踏入那扇似由星尘构筑的大门,周遭的喧嚣与暑气瞬间消散。我仿若被无形的力量托举,挣脱了肉身的引力,投入浩瀚宇宙的怀抱。馆内,一颗巨大的地球模型悬浮半空,静静旋转。凑近细看,广袤的海洋泛着幽蓝微光,起伏的陆地勾勒出我们家园的独特轮廓。那一刻,我深切地感知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在无垠宇宙中是何其渺小,又何其珍贵。
漫步在模拟的星河里,繁星如碎钻闪烁,银河似璀璨绸带。我忍不住伸出手,仿佛能触摸到星辰的温度,感受到宇宙那沉静而有力的脉搏。最让我动容的是模拟空间站,女儿特意请工作人员开启专用升降机,将我带了上去。随着平台缓缓升起,我得以平视舱内冰冷的仪器与精密的轨道,亲手触摸了航天员的生活与使命。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是科技的奇迹,更是人类超越局限、探索星辰大海的勇气,是生命向着无限可能的奋力伸展!
上海天文馆,是梦想的孵化器。在这里,我与宇宙对视,心中对未知的好奇如星火燎原。这场与宇宙的浪漫邂逅,将成为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第二站:上海海洋馆——一场蔚蓝的梦幻潜行
久困于都市的喧嚣之中,心灵仿佛干涸的河床,极度渴望着蔚蓝的温柔抚慰。翌日,上海海洋馆宛如一座隐匿在繁华背后的海底城堡,静谧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早上,女儿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踏入海洋馆。那一刻,我们仿佛穿越了一道无形的时光之门,瞬间被带入了一个光影交织、如梦似幻的海底仙境。柔和灵动的灯光,如梦幻精灵般透过清澈如水晶般的水面,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整个空间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四周巨大的透明玻璃幕墙,宛如明亮的窗口,将我们与浩瀚的海洋紧密相连,让我仿佛置身于海洋的怀抱之中。
沿着蜿蜒曲折的参观通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群。它们身姿轻盈,如灵动的精灵在水中翩翩起舞,穿梭于珊瑚礁之间。红的似燃烧的火焰,热烈奔放;粉的如天边的云霞,柔和浪漫;蓝的像深邃的宝石,神秘高贵。各种鲜艳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画卷。有的鱼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游过,好似训练有素的海洋军队,整齐有序;有的则独自徘徊,在珊瑚的缝隙中寻觅食物,宛如孤独而执着的探险家,探寻着生命的奥秘。看着它们自由自在的模样,我仿佛也融入了这片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疲惫,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继续深入,便来到了神秘深邃的海底隧道。头顶和四周是波光粼粼的海水,像流动的蓝色绸缎,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各种海洋生物在身边悠然游弋,让人仿佛置身于海底深处,与它们一同畅游。巨大的鲨鱼从头顶缓缓掠过,锋利的牙齿如寒光闪闪的匕首,冷峻的眼神透露出王者的威严,让人心生敬畏;温顺的海龟慢悠悠地划动着鳍肢,古老沧桑的外表好似年迈的智者,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了无数的智慧,诉说着海洋的古老故事;形态各异的鳐鱼像巨大的扇子,在水中轻盈飘动,时而优雅转身,如翩翩起舞的芭蕾舞者,时而欢快翻滚,溅起晶莹的浪花,引得游客们惊叹欢呼。
此次海洋馆之行,我们做足了准备,提前穿好了防水衣,只为不错过任何精彩瞬间。很快,我们迎来了鲸鱼与海豹的表演时刻。音乐响起,几只聪明可爱的海豹率先登场,它们扭动着圆滚滚的身子,在驯养员的指挥下,顶球、钻圈,动作灵活又滑稽,引得观众们哈哈大笑。紧接着,巨大的鲸鱼从水中一跃而起,它那庞大的身躯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重重地落入水中,溅起巨大的水花,打湿了前几排没来得及防水的观众,引发了阵阵愉快的喧哗。互动环节中,有一位观众上前用指尖轻轻触摸海豚,虽然不是我直接接触,但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却涌上了我的心头。那不是简单的触碰,而是一场跨越物种的温柔对话,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纯粹的交流。
表演结束后,我们前往企鹅展区。一踏入这里,便被一群呆萌可爱的企鹅吸引住了。它们有的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地戏水玩耍,扑腾着翅膀,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仿佛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水中嬉戏;有的则慢悠悠地走上岸,摇摇摆摆的姿态十分滑稽,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仔细看,还能发现企鹅们都有各自隔开来的小家。在一个个小家里,有的母企鹅稳稳地趴在鹅卵石上,我猜它身下一定藏着珍贵的蛋,正全神贯注地孵着,眼神中透露出母性的温柔与坚定。旁边,另一只企鹅笔直地站着,估计是公企鹅,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卫着它们的家园,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有趣的是,一只大个子企鹅好像与小企鹅不是一个品种。它不去自己的家族群里,却在小企鹅一家家的门前晃悠,一会儿伸长脖子好奇地张望,一会儿又摇摇摆摆地踱步,那模样就像一个闯入别人领地的“不速之客”,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它到底想干啥。
之后,女儿推着我来到海洋餐厅就餐。透过餐厅的巨大玻璃窗,能清晰地看到鲸鱼与游人的互动。鲸鱼时而靠近玻璃,用它那温柔的眼神看着我们,仿佛在和我们打招呼;时而又摆动着尾巴,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引得孩子们纷纷凑到玻璃前,与鲸鱼隔空“交流”。
除了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上海海洋馆还通过丰富的展示和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向我们传递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看着那些因人类活动而受到伤害的海洋生物标本,我心中涌起了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
第三站:中秋沪上明珠行,孝心暖意映月圆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落,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东方明珠。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浦江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我,缓缓迈向这座地标性建筑。女儿不时关切地询问我的感受,那关切的模样,恰似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田。
踏入东方明珠,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电梯飞速攀升,我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当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为之震撼。站在观景台上,整个上海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像一个个钢铁巨人守护着这座城市;黄浦江如一条金色的丝带,蜿蜒穿过市区,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的外滩,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等风格各异的建筑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沧桑变迁。女儿兴奋地指着各个方向,为我介绍着那些著名的景点和建筑,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银铃般在我耳边回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来到了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餐厅里灯火辉煌,温馨而浪漫。柔和的灯光洒在餐桌上,映照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关爱的笑脸。一道道美味的佳肴端上桌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女儿不停地为我夹菜,还细心地将食物切成小块,方便我食用。餐厅里人很多,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在这个特殊的中秋夜晚,孩子们与我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我一边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一边思念着远方为照顾狗狗安吉尔而留守家中的先生……
餐后,我们乘坐电梯来到塔顶,开始一层层地观赏上海的夜景。从高空俯瞰,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灯的海洋。五彩斑斓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街道上的车流如同一串串流动的珍珠,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广告牌闪烁不停,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孩子们推着我,慢慢地在各个观景层之间穿梭。遇到台阶,女婿就和工作人员一起把轮椅抬下来。每到一个新的观景层,他们都会兴奋地指着窗外的景色,为我讲述着那些灯光背后的故事。
最让我难忘的是观看“未来的上海”的3D展示。我们随着人群,从一个小门进入一个特别的区域。我们站在一个类似缓缓移动的“电梯”平台上。随着平台平稳地向前行进,周围的光影和场景开始不断变幻,我仿佛真的穿越到了未来的上海。那是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梦幻色彩的世界,高楼大厦直插云霄,飞行汽车在空中穿梭,智能机器人在街道上忙碌地工作着。绿树成荫的街道上,人们悠闲地散步,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我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未来上海的无限可能。
在东方明珠的观光电梯下行时,我的目光贪婪地捕捉着这座城市的肌理。不远处,金茂大厦与环球金融中心如两柄利剑,直插夜幕,尽显现代与冷峻;而隔江相望的外滩,那些万国建筑群则在暖黄的灯光下,透露出一种古典的雍容与沉静,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贵妇,正温柔地凝视着对岸的朝气蓬勃。新与旧,古典与现代,就在这一江之隔,无声地对望,又和谐地交融。
我的世界或许很小,小到只有一张轮椅的方圆;但我的世界又可以很大,大到能装下整座城市的璀璨,装下百年的时光流转。女儿的爱,就是那双将我托举到云端的手,让我得以俯瞰这人间的盛景,感受这岁月静好。
终章:四行仓库——无声的呐喊与精神的洗礼
于我而言,此次上海之旅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定格在7号即将离开上海的那个上午,定格在那座沉默的四行仓库。它没有天文馆的奇幻绮丽,没有海洋馆的绚烂多姿,亦没有东方明珠的璀璨夺目。它就那样静静地矗立在苏州河畔,灰色的墙身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恰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浑身刻满了战争留下的伤疤。
当女儿推着我缓缓靠近那面墙,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三十六度左右的热浪,竟被一种从历史深处渗出的寒意驱散殆尽。我心情凝重地仰头凝视着那些弹孔,它们绝非装饰,亦非艺术效果,而是真实历史的遗留印记。每一个孔洞,都曾是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都曾是一个年轻士兵最后的呐喊。我仿佛能听到八十年前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能看到那些年轻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以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一道不倒的长城。那一刻,我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游客,而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我听懂了那座沉默建筑无声的诉说。那些弹孔、焦痕,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每一道都镌刻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和英勇的抗争,是这座城市最深刻的记忆,更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坚硬的脊梁。我缓缓走近,手指轻轻触碰着冰冷的墙壁,仿佛能真切感受到当年枪炮的震动和战士们的热血在流淌。
走进仓库内部,昏暗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它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八百壮士坚守四行的壮烈故事。照片中,战士们坚毅的神情、决绝的眼神,让我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但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展厅的一角,摆放着一些当年使用过的武器。生锈的枪炮、磨损的弹药箱,它们虽已失去了往日的锋芒,但却依然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我仿佛能看到当年战士们手持这些武器,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场景。他们没有先进的装备,没有充足的补给,但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为了让我继续前行,女婿找工作人员打开了电梯,他推着我来到了仓库的顶层。从这里俯瞰,苏州河静静流淌,对岸的繁华与仓库内的肃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年,战士们就是在这里,隔着苏州河,望着对岸租界里的灯红酒绿,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他们心中一定有着对和平的渴望,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不舍,但他们更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时光流转,八十余载已过,四行仓库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它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承载着无数英雄的壮志豪情。它是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它是一曲激昂的赞歌,传颂着英雄的英勇与无畏。站在这里,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先辈们不屈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秦超,江苏淮安市人。退休后投身社区公益,担任党支部书记等职至今。闲暇喜欢在晨昏线里拾掇细碎的温柔,用文字编织时光的经纬。坦诚是其底色,真实是其风骨。从不粉饰生活的褶皱,只收藏人间最本真、最美好的模样。其散文、诗歌、小品文及论文等作品,多见于《淮阴日报》《淮海晚报》《淮安电视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及媒体平台。文章里藏着作者眼中的星辰,也盛着读者心底的微光,愿每个字句都能成为共赴岁月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