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软实力 邢台硬支撑
文/刘孟领
如何将本地底蕴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变为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硬支撑?襄都区东汪镇前晋祠村修茸一新的"晋祠文化园",以凸显成效圆满回答了这一问题。
晋祠文化园的软实力,活生生地呈现在邢台市东南部。 园内的春秋故里坊、唐叔虞殿、圣母大殿、赵襄子殿等文化、文物,以及文化园外周围的名泉复涌,成为河北省第九届文旅大会邢台首会场的一大亮点,引起了省级、中央级新闻媒体的重视,真正成为了百泉文化观光体验片区闪光点和休闲城市建设的闪亮景点。
在厚植城市精神,建设温暖之城活动中,前晋祠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反复讨论研究本村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规划方案,近二年投巨资、赶进度建成了融合古今"晋祠文化"的文化园,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到访玩耍,形成了冀南泉城的网红打卡地。
晋祠村党支部书记贾春雷告诉我们:"我们上下一心,乘`文化兴市'的东风,在打造百泉文化与晋祠文化相融洽的`晋祠文化园’中,深挖两千多年来晋祠文化资源,展示优美泉景和厚重文脉,使先天文化资源优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邢台服务,受到了群众拥护。"
是的,有目共睹,大家见证,领导带头,群众志愿,在修茸晋祠文化园中,做出令人佩服的贡献。
前晋祠村针对以前旧庙殿宇存在的问题,2024年至2025年,以"活态传承"重建晋祠文化园,面貌一新一一他们在木构修缮中,用碳纤维布加固与传统银锭榫拼接方法,使木构更牢固;他们在屋顶修复中,拆除彩钢瓦,恢复三油两毡防水层与传统青瓦铺设工艺,让飞檐重现古韵;他们在墙体修复中,采用整体丁砌与糯米灰浆相结合,复制呈现出绚丽色彩;月亮井修理,使泉涌系统更顺畅,汉白玉石圈围,一年四季"狮子喷水",重现冬冒热气夏含凉,惹人喜欢常探访。
春秋故地坊,晋冀友谊场。
你看那庄严高大的"春秋故地"四柱三门大牌坊,一语道破这里的2400年来的晋祠文化底蕴悠长。"野河水深源远流长邢台晋祠续香烟,悬瓮山高慎终追远阳曲瓜瓞播游籽"的对联,告诉我们春秋时期赵国王者赵襄子、在其采邑之地邢台建筑的晋祠庙文化园,是山西晋祠的重要分支,晋冀两地的晋祠庙同祖同源,建筑风格大致相同。历经千年风雨,虽有多次修缮,但其文化韵味不变。邢台这座供奉晋国第一代祖先唐叔虞及其母亲的晋祠庙,占地18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两进院落,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属于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也成了晋冀两地的友谊场所,两地主管人人员不断往来。
千百年来,邢台晋祠庙香火不断。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七月初一,两次大庙会,热闹非凡,庙会期间,乡艺活动争奇斗艳,上庙群众喜闻乐见,志愿歌颂国泰民安;平常的日子,每到初一、十五,上香磕头的也不少。
赵国赵襄子,名垂邢台史。
路过大牌坊,右侧就是赵襄子殿及其文化长廊。从公元前455年到公元前453年,两年多的晋阳保卫战,使国都晋阳城已不适应国情。于是赵襄子作出重大决定,于公元前451年,将赵氏宗主国国都,由山西晋阳迁到太行山以东的邢地,即今邢台市区。邢城作为赵国国都,共28年。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在邢城善终。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影响力巨大而深远。赵襄子率民大力发展农业,狠抓百姓教育,加强军事建设,大大推进了社会发展。在邢台城周边,而今还留有"太子射井"、"襄子喜梅"、"金玉河开"、"襄子迁邢"、"襄子宝殿"、"襄子祠堂"等历史典故和遗迹。赵襄子及其后代统率建设的赵国,历经200年风雨征程,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当时的英雄人物,如李牧、廉颇、赵奢、蔺相如等叱诧风云;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在邢台大地上上演,例如胡服骑射、沙丘之乱等等,威震华夏;因赵襄子建都邢台,后来西楚霸王项羽直接把信都(今邢台市)更名为襄国。"襄国""襄国县”之名,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796年;当下,邢台市襄都区之名就是来源于赵襄子,我们常说的"邢襄大地"丶"邢襄文化"等,都与赵襄子这位历史名人息息相关。
唐叔虞祠堂,纪念姬晋王。
越过月亮泉,拾级而上便是邢台晋祠庙内的"唐叔虞殿"。唐叔虞,本娃姬,名字就一个字"虞",由于他是周成王的亲弟弟,国人便顺理成章地叫他"叔虞"了。因唐叔虞领导唐国人民大力开发水利,农业发展迅速,生活得到改善,他受到了唐国人民的喜爱和拥护。他去世后,国人为了纪念他,在山西省悬瓮山下建筑了规模宏大的唐叔虞祠。其传统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焕然一新的、邢台的唐叔虞殿,是前晋祠村民,根据原有的大殿设计,于2025年重新建筑的。
灿烂辉煌的祠堂,红砖红墙红门窗,冲门雕塑的唐叔虞大像,庄重威严,令人肃敬;四周墙壁上的五彩图片介绍,美丽动人,鼓舞人心;斑斓夺目的民国建筑风格,象征红红火火,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万事如意。
圣母大殿神,全心佑国民。
来到二进院,便是圣母殿。供奉的主神:圣母一一唐叔虞的母亲。她不仅仅是唐叔虞的母亲,可以说是天下母亲的榜样,因为她教子有方。圣母大殿东侧的大神,就是王母娘娘,这位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主管婚姻和生儿育女;而圣母雕像西侧的大神,是慈航道人(也叫观世音菩萨、观音大士、南海大士)。她为百姓解苦救难,并且有求必应,故享有盛誉。
圣母大殿西端的五位神仙和东端的五位老母,各有神通,各显其能,共同保佑百姓平安,为民众消灾求福,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
看着古色古香的晋祠庙建筑,听着晋祠文化园内的月亮泉汩汩声响,南望一路之隔的明沙泉及其东南部的、前晋祠村土地上复涌的百泉鸳水公园内的名泉一一鸳鸯泉、狗头泉、黑龙泉、银沙泉、瓦罐泉、武家庄泉等,体会到春秋故地"晋祠文化园"的重建与邢台市"文化兴市"战略紧密相连,体会到太行泉城百泉文体观光体验片区的文化软实力温暖,体会到前晋祠村为邢台休闲城市建设做出了硬生生的支撑贡献!
这正是——
[春]暖人间曙光明,
[秋]高气爽举世惊。
[文]温雅尔守初心,
[化]茧成蝶启新程。
[支]叶挂疏日月昭,
[撑]天拄地社稷明。
[邢]车可鉴软实力,
[台]阁生风硬支撑。
[发]愤图强长征路,
[展]翅高飞天下兴。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