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天
文/唐礼渡
带孩子在公园,看他们
在新绿的草坪上奔跑,捡拾落下的花瓣
我像一台老式发动机
停在路边喘息。草木有新鲜的气息
枝条在鸟鸣声中鼓出苞蕾,我从车子副驾的位置
拿起一本惠特曼的诗集
老旧的书,纸页有磨损的痕迹
“你不必再伏在那里,在冰凉的地上,用膝盖夹着头”①
河水深陷在流动的时间里,我丢失的部分
正被孩子一点点地收集
注:①惠特曼《老爱尔兰》
(载《成子湖诗刊》2025年2月刊)
唐礼渡,江苏宿迁人,医务工作者,业余写作,主持“遇见诗社”。
一种沉静而深邃的生命智慧
——唐礼渡《春天》诗赏读
文/路修远
诗人唐礼渡《春天》这首诗,初读像一幅日常生活的速写,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蕴含着对时间、生命传承与自我救赎的深刻思考。诗人用最朴素的场景,搭建起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衰老与新生、失落与完整的诗意空间。
诗歌的开篇,诗人带着孩子在公园。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春日景象。然而,诗人的笔触立刻将我们带入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动态的、鲜活的、沉浸于当下的。他们在“新绿的草坪上奔跑”,主动地“捡拾落下的花瓣”。他们的生命正处在蓬勃的生长季,他们的行动是与春天最直接的互动,拥抱绿色,收集美好。他们的春天是触手可及的,是身体力行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自己的世界。他把自己比作“一台老式发动机/停在路边喘息”。这个比喻极其精准而富有感染力。“老式”暗示了岁月的磨损和时代的变迁;“停在路边”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他从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喘息”则透露出生命的疲惫感与力不从心。当孩子们在奔跑时,他在喘息;当草木散发着“新鲜的气息”时,他感受到的是自身活力的消退。他身处春天,却仿佛与春天的核心活力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
这种双重视角的并置,不仅仅是两代人的差异,更是生命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同一个春天,在充满活力的孩童眼中与在疲惫中年的诗人心中,投射出的是完全不同的光影。
正是在这种疲惫与疏离感中,诗人做了一个动作:“从车子副驾的位置/拿起一本惠特曼的诗集”。这个细节至关重要。副驾驶座,是一个介于掌控者(司机)与纯粹乘客之间的位置,这或许也隐喻着诗人当前的人生状态,既非完全的主宰,也非被动的跟随,而是在一种悬置之中。
诗人求助于惠特曼。惠特曼,这位美国诗人,以其磅礴的生命力、对自我的赞美和对世界万物的拥抱而著称。他的诗歌是“草叶集”,本身就是一种野蛮生长、充满原始能量的“春天”。诗人手中的诗集是“老旧的”,“纸页有磨损的痕迹”,这恰如他“老式发动机”的自我认知,也暗示这本诗集是他精神上的旧友,曾陪伴他度过许多岁月。
他引用的诗句“你不必再伏在那里,在冰凉的地上,用膝盖夹着头”,出自惠特曼的《老爱尔兰》。这行诗像一束光,瞬间照亮了诗人内心的阴霾。它是对一种蜷缩、匍匐、绝望状态的解放宣言。它告诉诗人,也告诉每一个在生活重压下感到窒息的人:不必再沉溺于痛苦,不必再保持那种自我封闭的防御姿态,是时候站起来,重新仰望和拥抱世界了。
这句引言的出现,完成了诗歌的一次重要转折。诗人的视线从自身的“喘息”,转向了外部更广阔、更富有生命力的世界,也转向了内心寻求解脱的通道。
接下来,诗人的目光投向了“河水”。“河水深陷在流动的时间里”,这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意象。河水,既是具体的春景,更是时间的化身。它“深陷”在自身的流动中,义无反顾,从不停留。这流动带走了一切,包括诗人的青春、活力和曾经的梦想,也就是他所指的“我丢失的部分”。
“丢失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它可能是未经世事的纯粹快乐,是对世界毫无保留的好奇心,是充沛的体能,是未被生活磨损的雄心,是那种能与春天完全融为一体的、毫无挂碍的奔放。这些,都在“流动的时间”里,像河水一样,悄然逝去。
然而,这首诗最精彩、最温暖的一笔在于结尾:“我丢失的部分/正被孩子一点点地收集”。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猛然领悟到,时间的流逝并非一场纯粹的丧失。他所失去的,正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在他的孩子身上重现和延续。
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不正是他曾经拥有的活力吗?孩子们“捡拾花瓣”的动作,不正是他对世界曾经怀有的那份珍视与好奇吗?孩子,成了他“丢失部分”的收集者、继承者和演绎者。生命通过代际的传承,完成了一种奇妙的循环和补偿。个体的衰老与消逝,在族群的新生与成长中得到了慰藉和救赎。
再回过头看,这首诗的标题“春天”就有了多重的含义。它首先是自然的春天,草木新绿,苞蕾鼓出。其次是孩子的春天,他们生命伊始,万物生长。最后,它也是诗人在精神上寻找到的一个春天。
通过观察孩子,通过阅读惠特曼充满生命力的诗句,诗人与流逝的时间、与不完美的自己达成了和解。他意识到,自己这台“老式发动机”虽然停在路边喘息,但他所来处的“工厂”,那个制造生命和活力的源头,并未关闭。它正以他的孩子为载体,继续轰鸣作响。他个人的“丢失”,在更宏大的生命谱系中,成了一种“传递”和“寄存”。
因此,这首《春天》最终带给我们的,不是伤春悲秋的哀叹,而是一种沉静而深邃的生命智慧。它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个体永远的蓬勃,更在于参与并见证这场生生不息的接力。当我们感到疲惫,当我们在时间之河中发现自己“丢失”了许多珍贵之物时,不妨看看那些正在“收集”这些碎片的新的生命。他们让我们相信,春天从未真正离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另一个生命体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读懂这首诗,我们或许也能在某个感到疲惫的午后,在某个公园的路边,停下“喘息”时,内心能升起一丝平静与温暖,因为我们知道,那奔跑的身影里,有我们曾经的影子,也有我们未来的延续。
2025.3.23于已流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