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惠州文脉
惠州历史文献与《惠州文库》
编纂的意义讲座正式举行
王 夫
“《惠州文库》的出版是惠州文化传承新征程的新起点,我们要紧扣‘让文献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的目标,着重以‘深研’挖价值,让古籍文献‘厚起来’;以‘创新促传播,让古籍文献‘活起来’;以‘实用’谋转化,让古籍文献‘用起来’”。这是广东省惠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唐柏能于10月12日在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为指导单位,惠州市岭南书院.丰湖书院为主办单位,惠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为承办单位,惠州市博物馆、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惠州市东坡粉丝捡跑志愿服务队为协办单位举办的“探寻惠州文脉--惠州历史文献与《惠州文库》编纂的意义”讲座上的致辞讲话主要内容。
唐柏能致辞讲话
为深入挖掘惠州历史文化底蕴,激活地方文献的当代价值,让更多人读懂惠州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一场聚焦“惠州历史文献与《惠州文库》编纂的意义” 的专题讲座在惠州丰湖书院成功开讲,广大文化爱好者、历史研究者及市民踊跃参加了听讲座活动。

严艺超在讲座
此次主讲者严艺超,惠州日报社编委、融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兼任惠州市文化顾问、惠州市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委员、《惠州文库》学术顾问委员会专家。
严艺超在讲座中介绍说:“惠州作为岭南历史文化名城,自隋唐起便是粤东重要的文化枢纽,留存下海量珍贵历史文献——从明清时期的府志、县志,到历代名人的诗文集、手稿,再到记载民俗风情、商贸往来的民间文书,这些文献不仅是惠州千年发展的 ‘活化石’,更是岭南文化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文库》是一套采用古籍原版影印方式编纂出版的惠州地方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全套共60册,收录285种古籍文献底本,总页数约3.2万页,时间跨度超1500年,内容涵盖经、史、子、集、丛五大类及附录,堪称古近代惠州的‘百科全书’。”
讲座中,严艺超以、‘文献’ 为钥,带领听众走进惠州的历史文化深处,既解读惠州历史文献的价值与魅力,也揭秘了《惠州文库》编纂背后的故事,更深入探讨了文献整理对当代惠州文化传承、城市精神塑造的重要意义。
严艺超在讲座中还分“惠州古籍的整体概况,《惠州文库》的特点和史料价值,《惠州文库》的编纂意义”三个板块对惠州历史文献进行了解码,让聆听者受益匪浅,对源远流长的惠州历史文化加深了了解,为传承惠州文脉坚定了信心和积蓄了力量。
为消化理解讲座内容,讲座结束后,进行了互动。来自东北黑龙江省的《兴凯湖微生活》《乌苏里江微生活》微信公众平台总编辑王夫从新媒体人的角度在互动中激情地说:“严艺超老师的精彩讲座为大家送上了一道难得的惠州历史文化盛餐,让大家穿越了厚重的惠州文脉,更加激发了惠州人民对惠州这座文明城市的深情厚爱。《惠州文库》的出版对传承惠州文脉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的发言博得了大家的掌声。讲座听众、市民侯先生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惠州文库》的作用问题提出了建议。还有一位市民就《惠州文库》如何在青少年中发挥作用问题也提出了建议。严艺超和相关学者当场进行了解答,互动现场气氛浓厚热烈。
罗春彦主持
本次讲座由惠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执行主席罗春彦主持。
此次讲座活动有社科联、嘉宾、文史爱好者和志愿者共100多人参加。
全体合影(合影照片提供罗春彦)
王夫简介 王夫(笔名小夫、王富),196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2年开始新闻写作,作品见于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曾获“优秀特约记者”称号。
著有文集《回望》(两部)。
现任《兴凯湖微生活》《乌苏里江微生活》平台总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