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河西走廊(四)
图文/张山清
武威汉墓物文奇,陶铸俑形均各姿。
深藏千年生迹锈,掘开见日熠光极。
五洲盛赞铜奔马,四海争说金缕衣。
马踏飞燕轰世界,殊荣国宝羡单骑。
8月21日下午五点多,我们从皇城镇经过九条岭再到青阳三岔路口,在哪里就地做吃晚饭后继续行驶。
一路走一路找宾馆,但是找不到理想的。晚上九点多才到了武威市,住在一家宾馆。
次日大家吃过早饭,就去参观武威市最有名的雷台汉文化博物馆,西夏博物馆和文庙。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这个城市,武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东接兰州市、南靠西宁市、北临银川市和内蒙古、西接金昌市和张掖市,地势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面积32351.69平方千米。是国务院命名的对外开放城市,甘肃省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
武威市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月氏、乌孙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武威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从张骞凿空西域,到驱击匈奴,再到屯田戍边,武威在汉代逐步发展成为八方商旅汇聚之地,四海货物集散中心。马队穿梭,物流通常远达欧洲;驼铃阵阵,店铺林立交易繁忙。开放推动了武威的发展,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商贸成就了城市的兴旺,文化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使武威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雷台汉墓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被全国科技协会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969年9月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距今1800多年)的大型砖室墓。雷台汉墓室迄今为止河西规模最大的东汉墓葬,出土金、银、铜、铁、玉、骨、漆、石、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近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
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
铜奔马由于技术双绝,曾作为中国优秀考古文化的代表,在1973年---1975年期间,先后前往英、美、法、日、意大利、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赞誉,为中国赢得了“天才的中国”的美誉,一时间兴起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五洲争说金缕衣”。的热潮。
1983年10月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定位国宝级文物。
一次偶然的发现,叩开了通往汉家王朝的时空之门,那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向世人再现了汉代武威社会的烟雨繁华。
西夏建国后,由于西夏文字的创造和广泛使用,使西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西夏文化吸收了多方面的营养,使本民族固有的文化更加丰富和绚丽多姿,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献记载和武威出土西夏文物来看,当时的西凉府是西夏西部地区的文化中心。
公元11至13世纪,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曾今崛起过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大夏”政权,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二万余里”,与宋、辽、金鼎足而立,长达190年,1277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这个创建了辉煌而独立的王朝,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鲜为人知,这就是神秘的西夏王国。大夏考过,凉为辅郡(陪都)的西凉府(今武威)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西夏兴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发现的西夏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性。其中“西夏碑”、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经、木缘塔、金碗、银锭等都是国内所藏西夏文物中绝无仅有的。它是华夏文明园囿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武威西夏历史文物陈列》依托出土的大量文物,力求展示武威在西夏时期的辉煌历史。让我们走进武威西夏博物馆寻那尘封已久的西夏文化,感悟那神秘雄浑的西夏王朝。
武威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东南隅,坐北向南。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一四三七年至一四三九年),,南北长一百九十八米,东西宽一百五十二米,占地面积约三万零九十六平方米。
武威文庙古称“陇右学宫之冠”,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庙三部分组成,西边为儒学院,仅存忠烈、节孝、节义三词;中部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后有尊经阁;东边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雍容典雅的古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威文庙为了弘扬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充分利用独特的人文景观,举办了《开笔礼》、《成人礼》、《祭孔释奠仪》等多项历史文化活动,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和中小学生研学之旅的理想基地。
游完这几处文物古迹让人受益匪浅,中华文明灿烂辉煌,源远流长。从东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凉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已变成一个拥有142万多人口的大都市,交通发达,高楼大厦群峰崛起、商铺鳞次栉比。就武威市占地面积(民勤、古浪、天祝)32351.69平方千米,在西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遍布城市的角角落落!
武威不仅城市繁华,郊区秋季也是五谷丰盈,瓜果飘香的季节,我们游完名胜古迹,急去观望这里的田园风光。刚到一处公共院落,看见那里的累累硕果缀满树冠,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我拿出相机赶紧拍照,其他人先是寻找树根蒂落的好苹果梨,后直接从树上采摘,这里的梨可能就等我们几个笑纳。也没有人阻止,直到心满意足了才罢休。
这时天空下起一阵细雨,我们赶紧离开此地,去田野看看玉米,玉米长势喜人,高高的枝杆上承载者许多玉米棒子。漫步在田垄上闻到一股泥土的芳香,此时的田园生活多么惬意!
我瞬间给同伴拍下这浪漫的一刻。
八月的农民是最开心的时候,大地饱满、气候宜人。大片大片的玉米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果蔬飘香、麦浪翻滚、一派丰收的景象。有幸来到大地的怀抱,亲近自然、触摸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是多么的幸福!
为了按计划旅行,依依不舍的告别田园,继续往中卫出发。
初稿:2025年8月26日在门源
终稿:2025年10月12日
作者简介:
张山清:男,青海门源人,退休教师,海北州作协会员,门源县作协会员,《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青海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金银滩文学》、《金门源》、《河清海晏》、《国税之家》杂志刊登,在《浅月诗情》、《现代作家文学》、《西宁表情》、《西海人文地理》、《新城文学》、《青海诗词》微信平台发表。联系电话:189974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