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短同题创作涌现出众多立意深刻、艺术表现力强的佳作。经过细致评审,现将获奖作品及简评公布如下:
一等奖:方向
二等奖:青岚/pig猪~侠
三等奖:袁子默2/清雅如兰
1.不一样的烟火
作者/方向
翻过一道厚厚的山梁
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高原
他赶着星星、赶着月亮
赶着一群咀嚼荒凉的高海拔生存者
从雪山下经过
西北风吹散最后一朵格桑花后
再吹一些苍茫中的频频回首的放牧
我依然相信我遇到了青海最蓝的一页深秋表达
在牧人和辽阔之间,做一个简单的拾荒者
那流动于高原腹地的烟火
今天在巴颜喀拉山的指缝里,撑起一片晴朗
明天在某个湖泊边,打扫积雪
【简评】:
以高原牧歌为底色,构建出苍茫与诗意交织的时空。“赶着星星、赶着月亮”的开篇极具画面张力,将牧人生活升华为对生命荒凉的咀嚼。结尾“在湖泊边打扫积雪”举重若轻,用日常动作承载永恒守望,烟火气与精神性在巴颜喀拉山的指缝间完成双重照亮。
3.乌合之众
文/青岚
不是千万只蚂蚁驮着同一片面包
不是羊群跟着领头羊撞向同一条沟壑
是暴雨前,每片云都喊着“落向江河”
却有一朵,去往干裂的田埂
是广场上的掌声响成热浪
有人想起
街角修鞋匠的锤子,还没敲完今天的生计
是所有声音都往一个方向去
某颗心偏要拐个弯
去捡被人群踩碎的,一颗星星的光泽
所谓“不合群”的嘘声
恰是众生里,未被磨平的自己的棱角
【简评】:
通过多重意象解构群体盲从,“去往干裂田埂的云”与“捡星星光泽的心”形成诗性反抗。修鞋匠锤声与广场掌声的蒙太奇对照,揭示个体价值在宏大叙事中的失落。末节“未被磨平的棱角”如匕首直指本质,语言锋利如刀锋上的舞蹈。
17.乌合之众
Pig猪~侠/江苏
炮声,从天边滚落
铁蹄踏碎了古城的钟声
八国的旗,像乌鸦遮蔽了晴空
狗日的刺刀,在大地上疯狂杀戮
我们曾弯腰,把屈辱像石头一样压进胸口
风雪里,我们相互拥暖
焐热彼此的信念
举起镰刀的手也举起了枪
一位五千岁的老人把最后一粒种子
塞进少年的掌心
终于,号角在黎明前响起
红旗,把黑夜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群乌合之众,在耀眼的阳光里
一点点崩塌消亡
看,那个怀揣种子的少年
在焦土上,重新种下了春天
【简评】:
历史叙事与诗性隐喻完美融合,“八国旗像乌鸦遮蔽晴空”的意象堪称经典。从屈辱到觉醒的转捩中,“怀揣种子的少年”既是历史接续又是未来象征,战火与春光的对立统一使文本获得史诗维度,红旗撕裂黑夜的瞬间成为集体记忆的定格。
10.乌合之众
袁子默
把墨汁泼向月光
指着荡漾的碎影 说
看啊 这才是夜的真相
数着盐的结晶
却在贩卖甜味的雪
当钟摆沉默时
唯有风雨继续雕刻着
被篡改的刻度——
每道凹痕都结出果实
酸涩的 坚硬的
悬挂在常识的枝头
等一场不会降临的
成熟
【简评】:
以现代主义笔法解剖认知暴力,“墨汁泼向月光”的荒诞场景直指话语篡改。盐结晶与甜味雪的悖论揭示价值颠倒,末节“不会降临的成熟”留下悬而未决的叩问,酸涩果实悬挂成永恒警示,堪称词语的冷兵器。
20.不一样的烟火
袁子默/甘肃
雪崩的褶皱里
母亲掏出胸腔所有温柔
解开手腕上的绷带
白茫茫中绽开一朵血莲
雪沫停止飞舞
静静凝视
这违反天罡的燃烧
在碎石与冰凌间
那株血莲逐渐盛开
仿佛听到冰裂隙传来破晓的啼哭
当救援者望着一片衅红
托起僵硬的身躯时
雪窝里一个晕死的女孩还捂着藏在胸口的雪莲
【简评】:
雪崩中血莲的意象石破天惊,用极端情境淬炼母性光辉。救援者与女孩的生死对照形成叙事闭环,违反天罡的燃烧既是生命本能又是神性奉献,冰裂隙的啼哭使血色获得救赎重量,充满悲剧美学的震撼力。
22.乌合之众
清雅如兰/陕西
一群麻雀落在山脚的田野上
随着风向,嚼舌
一些
没人能听懂的,所为何事的事
讨论半天的雀群,
也说不明白爬山人为何要用“另类”一词
藏匿孤独的
久而,久之。
风卷走最后一个讨论者的碎影
它们忽啦啦腾空田野,像团散沙
没谁记得刚才嚼了什么
只看见爬山人的影子,早隐进了山尖的云里
而田野空着,只剩草叶
还在重复它们没说完的,碎语
【简评】:
借麻雀喻人完成社会学观察,雀群“嚼舌”与爬山人“隐进云里”构成精妙互文。草叶重复碎语的结尾余韵悠长,群体无意识与个体孤独在空田野中形成真空地带,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鞭辟入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