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舞茶乡》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阴天压低山影
凉风如笔,轻刷九十三枚茶印
电瓶车沿山脊滑行
车窗是一方移动的茶席
茶香从杯沿溢出
我用镜头收藏每一道弯
谭主任指尖轻点
春天便在坡谷跃动
金色花海沿山梁铺开
似大地点燃的烟火
节假日,指尖点亮的光在人群间闪烁
讲解声随无形的丝缕,在耳畔织成涟漪
黑茶陈香,年轮般在杯底沉淀
黄精回甘,山泉般滑过喉间
红皮花生在齿间蹦出泥土的芬芳
地广人稀,胸怀却辽阔
茶马古道自江南镇启程
驮着故事,也驮着光影的长河
风把花香吹成一缕香的潮汐
我于香与叶的渡口掠过
在现代与历史的夹缝间
听见整座山在叶脉间低语
茶香未散——
故事,正被下一阵风续写到天边
2025年10月13日安化、
茶香漫卷的时空叙事——评刘永平《花舞茶乡》
《花舞茶乡》以安化茶乡为锚点,用细腻的感官笔触编织出一幅兼具烟火气与历史感的立体画卷,让茶乡的形、香、魂在诗行间跃然纸上。
诗人善用“移动视角”构建场景,从“电瓶车沿山脊滑行”的动态切入,将“车窗”化作“移动的茶席”,让茶香与山影随行程流动,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随镜头一同收藏茶乡的每一道弯。这种写法打破了静态描写的局限,让茶乡的景致有了呼吸感与行进感,开篇便奠定了“沉浸式”的诗意基调。
诗中“具象与抽象交织”的意象尤为精妙。“凉风如笔”轻刷茶印,“金色花海”如“大地烟火”,将自然景象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笔触与温度;而谭主任“指尖轻点”便唤醒春天,讲解声“织成涟漪”,又把人的动作与声音抽象为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让茶乡的“人”与“景”相互滋养,鲜活动人。
更深层的是,诗歌在“现代与历史”的对话中拓展了意境。“黑茶陈香”沉淀年轮,“茶马古道”驮着故事,将当下茶乡的“烟火气”(红皮花生、电瓶车上的茶席)与历史的“厚重感”(古道、光影长河)无缝衔接。结尾“故事正被下一阵风续写”,既留下了余韵,也让茶乡的生命力超越时空,成为永恒的叙事。
整首诗没有刻意雕琢的辞藻,却以“感官串联”(视觉的山影花海、嗅觉的茶香、味觉的黄精回甘)让茶乡的美触达人心,更在景致之下藏着对土地、历史与人文的深情,读来如饮一杯回甘悠长的安化茶,余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