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用心听了孙老师来校听课后的反馈,孙老师的每句话,每一条建议都振聋发聩,点点都指向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也让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超的教学能力关乎课堂是否成功、是否高效、是否精彩、课堂生成是否灵动,所以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备课前我要潜心研读文本去搜集资料,尽量把文本读深入,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正涛教授在讲座中说:“所有精彩的课和精彩的活动,一定来自教师对文本反复阅读中的发现。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一是从书本中、从生活中、从各个角落里去发现教学内容的能力。”
2.提升设计能力:包含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设计能力。
3.提升追问和评价能力:课堂就是学习场,一个学生回答的“路”不通,可以引发更多的学生从其他的方向去进行探讨。这就需要我及时追问、评价和引导,才能让课堂生成灵动,才能把我想达到的课堂深度和广度引导位。
4.独立备课能力: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会讲别人设计好的课,还要能够根据课标设计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符合自己班学情的课程。
总之,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是去发现有价值的、恰当的教学内容的能力(包括文本的阅读、写作资源的发现);就是根据既定的内容去设计学习活动、学习任务的能力;就是在教学现场,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就是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评价能力,最终能够指向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能力。概括起来最核心的就是两个:一是把课上好,二是让学生考好。
(七一路小学 信玉静)
最近雨水较多,在雨天这样的特殊天气里,可以利用教室有限空间开展体育活动,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敏性和团队意识。在活动开展上要做到动作简单、安全系数高、趣味强,适合在教室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欢趣味活动,因此活动设计要形象、生动、直观、有趣。其次,室内场地限制大,要避免剧烈跑跳和冲撞。要充分利用视频、音乐,学生对情境化游戏兴趣浓厚,容易投入。课前要检查地面是否湿滑,清理杂物。在活动中要强调不推挤、不追逐、避免磕碰打闹。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别人相互礼让友善相处。在活动开始前,可以配合音乐做头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的活动。来提高心率,活动关节,预防运动损伤。在正式活动中可以开展传接游戏。将学生按照教室座椅的分布,分成三组利用书本,在规定路线上传接,最后一名完成后举手示意。培养学生反应速度和灵活性。还可以开展小障碍赛,利用桌椅布置安全障碍路线,学生依次通过。以此,锻炼学生全身协调性和空间感。最后 师生互评,表扬积极参与、遵守规则的学生。
(七一路小学 高磊)
在上周六参与“英语教学专家诊断专题研讨会”后,根据孙教授提出的八点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要求,我对我的课堂进行了深刻反思。
1.在听说训练上,虽注重课堂上的听与说环节,但让学生主动开口的引导仍不足。后续将围绕五年级教材中的“旅游”主题等,设计更多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多开口说英语,强化听说能力。
2.在拼读与发音教学方面,以往对辅音、元音发音的教学不够多。接下来会利用五年级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律,如“字母组合发音”,运用拼读方法向学生灌输拼读规则,帮助学生准确认读单词,提升词汇学习效率。
3.我的课堂活动中存在过多且节奏快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扎实。在今后课堂中要控制活动的数量,放慢节奏,同时留足时间让学生记忆,比如在新授单词后,预留3分钟让学生自主记忆并尝试默写。
4.过去课堂提问多集中在优等生,对差生关注不足。之后要采用“小组轮答+随机点名”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每节课都要开口,同时利用对子互查、小组内轮流展示,如在“课文朗读”环节,让组长组织逐人朗读,保证每个学生都开口。
(七一路小学 樊婷)
上周教学了《校园里的八个方向》一课,本课核心是引导学生将二年级已学的“八个方向”知识,从平面图纸迁移到真实校园,转化为独立观察与记录能力。整体实现“课本知识生活化”目标,但在兼顾个体差异上仍需优化。课堂上,因有二年级基础,多数学生能快速锁定观测点,准确判断平面图中景物方位;课后“校园地图+文字说明”展示活动中,学生以“最爱建筑物”为主题描述位置,同伴精准猜测,参与热情与目标达成度均较高。但少数方向感弱的学生在实地观察中依赖同伴提示,无法独立判断“教学楼在操场哪个方向”等相对位置问题。课后沟通发现,其症结是对“相对方向”逻辑理解不深,难以转化“A在B东边”与“B在A西边”的关系。
后续将优化任务设计: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含校园简易轮廓图(标有操场、大门等参照物)的“基础版”任务包,只需补充方向与景物名称;为基础扎实学生设计“进阶版”任务,用空白纸自主绘图、设计符号(如“△”表教学楼),并标注至少两组相对方向,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建立方向认知自信。
(七一路小学 张冰倩)
上周六参加“英语教学专家诊断专题研讨会”并深入学习孙教授的指导意见后,我对自己的英语教学进行了系统反思,深刻认识到当前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也更加明确了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
一、听说训练需回归真实语境,强化语言输出
专家指出“听说主线”应注重实践与迁移,不能仅停留在形式。我意识到自己虽安排了听说环节,但学生主动表达的意愿不强、语境不够真实。今后将围绕教材主题如“我的朋友”,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角色扮演与情景对话,让学生在“用中学”,真正实现从“理解”到“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层次递进。
二、拼读教学应系统化、规律化
以往对拼读规则的讲解零散,缺乏系统性。个别生难词汇只是机械朗读死记发音,今后将结合四年级词汇特点,系统讲解发音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升单词识记与拼读能力,真正实现“人人会背”,夯实语言基础。
三、课堂节奏宜缓,活动求精不求多
专家强调“活动节奏要慢,注重差异化”。我反思自己常为赶进度而设计过多活动,导致学生“消化不良”。今后将精简活动数量,控制任务时长,并在新授后预留时间让学生思考真正内化知识。
四、关注全体学生,落实差异教学
课堂中常出现“优生主导、差生沉默”的现象。今后将采用“小组轮答+随机点名”机制,结合对子互查、小组展示等形式,确保每位学生每节课都有开口机会,小组展示树立规范、准确的标准。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公平。
五、目标导向与情境创设双管齐下
专家提出“强化目标意义,塑造情境”,我深有感触。未来教学将更注重每堂课目标的明确传达,并围绕目标设计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达标率。
此次研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方法的引导、情境的塑造与个体的关怀。我将以专家建议为指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放慢节奏、注重差异、强化输出,努力构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英语课堂,助力每一位学生自信成长。
(七一路小学 张花)
在教学了《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整节课通过“中秋习俗连连看”(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和“嫦娥奔月故事动画”,引导学生梳理中秋传统习俗,初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建立对本土文化的亲近感,为文化认同打下基础。设计“我的中秋全家福”分享环节,学生讲述故事,部分学生主动提及“最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吃月饼”,在分享中体会家庭温暖,逐步形成重视亲情、向往团圆的情感态度,符合低年级学生人格培养需求。布置“帮家人准备中秋食材”任务,学生主动提出可以“帮妈妈洗水果,端餐食”,初步建立“为家庭出力”的责任意识,将课堂情感与生活实践衔接。不足与改进:未结合中秋生活场景渗透法治内容,如“购买月饼时查看生产日期”“赏月时不随意横穿马路”,核心素养覆盖不够全面。可增加“中秋安全小判官”环节,通过情景判断(如“过期月饼能吃吗”),自然融入法治观念。
(七一路小学 弓雪萍)
教学内容:因雨天调整室内体育课,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抽盲盒运动游戏
通过"自主抽盲盒"的形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盲盒内容包括不同运动任务(如开合跳、平板支撑、动态拉伸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符合新课标"自主探究、趣味学习"的要求。
2. 信息化与学科融合
利用多媒体设备设计随机抽选界面,融入动画音效,提升课堂趣味性。尝试将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融合,为传统室内课注入新活力,学生专注度明显提高。
3. 分层任务设计
盲盒任务设置基础版(单人动作)与挑战版(双人配合动作),满足不同体能学生的需求,体现差异化教学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 抽盲盒环节部分学生过于兴奋,导致活动区与等待区秩序稍显混乱。后续可尝试分组轮换制,限定活动区域,并加入"运动监督员"角色,由学生自主管理。
2. 运动负荷的科学性
个别盲盒动作(如波比跳)强度较大,未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建议提前标注动作难度
3. 评价方式单一性
本节课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缺少量化指标。未来可结合运动手环监测心率,或设计打卡积分制,将体质健康目标与游戏化评价结合。
4. 学科融合深度不足
多媒体技术仅用于抽选环节,未能充分开发其教学功能。可尝试加入运动知识微课(如运动原理动画)、动作标准示范视频等,强化"学练结合"。
反思:
学生创造力远超预期,今后可预留"自由创编"环节,将生成性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四、总结
本节课突破传统室内体育课局限,通过游戏化设计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新课标要求。后续需加强教学设计的结构化(热身-练习-竞赛-放松的完整闭环),同时关注运动密度与强度的科学性,让雨天体育课同样成为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七一路小学 杭宇波)
上周五孙铁龙校长根据英语课所反应出的问题,给我们的英语课提出了八条建议,让我对英语教学该如何改进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首先英语课应以听说为主,避免大量习题的反复练习与展示。过于注重习题训练,容易忽略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本质,学生在听说能力上的短板也会逐渐显现。如今明确了方向,后续教学中我会多设计听说类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能力。其次还需精简活动、放慢节奏,将活动控制在6分钟左右,这一建议极具操作性。之前课堂活动虽多,但因时间把控不佳,导致部分活动流于形式。且活动变化过多,学生还未进入状态就切换到下一个活动,反而更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以后还需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实践。
在单词教学方面,要讲拼读和发音规则,这让我意识到以往单词教学的浅表性。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遗忘。在单词教授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单词的拼读规律,如自然拼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升单词学习的有效性。
当前还需要重视课余时间打卡、背诵,强化目标意识做到堂堂清,关注中下游学生等要点,也为我后续教学管理和目标设定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制定详细的课余学习计划,监督学生打卡背诵,同时在课堂上紧盯目标,确保每位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七一路小学 宋立雯)
上周我参加了孙校长的语文教学诊断专题研讨会,收获非常丰富。孙校长所分享的内容,对我当前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他关于教学目标制定的观点与要求,我深表认同。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目标表述上存在模糊、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今后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基础层面:明确学生“应知”的内容; 理解层面:设立清晰的学习效果标准,实践层面:提供具体的学习策略与实施路径。
2、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展开,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目标,避免目标与实际教学“两张皮”,杜绝“目标流于形式,内容与目标相悖”的现象。
3、在字词教学方面,我一直存在困惑,对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把握不清。孙校长的讲解为我指明了方向 。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字词等基础内容的教学。在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时,力求让学生真正实现会读、会写、会理解,切实把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七一路小学 王洪梅)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