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在指尖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诗说:“枿niè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意思是不去谈论别人的是非,可以免除一切麻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一种是笑而不语。痛而不言是历练,笑而不语是成长。我们生活在繁杂的人世间,仿佛置身于一张巨大的信息网中,邻里间的家长里短,职场中的勾心斗角,社交平台上的舆论风暴,一桩桩人间之事如潮水般涌来。每个人在自己的天地里生活,有敬畏天理者,有崇拜权威人,这是世界观点的不同;有站在良知一边,有站在赢者一边,这是价值观的不同;有努力是为了世界更美好,有努力是为了做人上人,这是人生观点的不同。人有千面,心有千变,各有渡口,也各有归舟。
既然人所处位置不同,那就少言为贵;既然认知不同,那就不去争不辩;既然三观不同,就不必多费口舌。成年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不停的给别人讲道理,争对错。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懂得待人处事,要两分看透,三分释怀,剩下五分爱自己,收敛住向外窥探的心理,守住内心的边界,不轻易去评议他人。这样做,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为自己筑起一道隔绝是非的屏障,唯有如此,方能在纷扰世间寻得一片澄澈心境。
人世间的许多纷纷扰扰,皆因世人有一张嘴,无聊时,苦闷时,压力太大时,就喜欢唠唠叨叨来放松心情。然而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很多事,说白道绿,传来传去,即便不是这样,也变得众口铄shuò金。人活于世,常常会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外界,以议论他人长短为谈资,却不知这向外窥探的目光,实则是捅向人际关系的利刃,更是搅乱自身内心安宁的漩涡。
当我们热衷于讨论他人的生活选择、言行举止时,实则是在用自己的标尺随意丈量他人的人生,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与复杂性。尊重他人,本质上就是尊重他人的边界,不将他人的生活置于自己的口舌之下,让别人在自己的轨道上自在前行。不去议论他人,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是是非非如同藤蔓,一旦陷入议论的泥潭,便会被其缠绕不休。
求得内心的安宁,从不源于对外界的指指点点,而在于对自我边界的坚守。当不再执着于议论他人,便会有时间与精力来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寻得内心的平衡,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保持一份清醒与从容,活出自己的姿态与节奏。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这不仅是一种处世的准则,更是一种修行的境界。修身以寡言为贵,处事以德厚为先,生活中,坚守好本心,宁可无言也不多语。止语止心,不囿yòu于物,不困于行,不萦于心。止语,是上等的智慧;止心,是上等的律己;不囿于物,是避免被金钱、名利等外物所迷惑;不困于行,是不让自己的行为迷失方向;不萦于心,是不让杂事扰乱自己的心境。只有这样,或许我们便能领悟到人间真正的清欢,成为那个在尘世中逍遥自在的“无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