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赋》
王本海•著
维赣鄱之东峙,怀玉西横。三清拔地以摩汉,一气涵虚而镇溟。玉京拄日,曜射斗牛之野;玉虚吞云,泽涵星斗之庭。玉华承露,气贯苍冥之表;三峰鼎立,道通玄元之精。金沙裂石,奔雷激涧;丹崖灼宇,炽焰焚旌。松根盘岳,聚土德之厚载;云栈截虹,合金骨之铮铮。灵芽破罅,展木魂之荣茂;五气周流,成造化之鸿溟。
稽其地质雄魄,亿载鸿蒙。燕山火涌,凝花岗为铁脊;冰刃霜锷,削峰林作甲兵。巨蟒出山,孤标五千仞,势凌霄汉;女神凝睇,黛眉亿万年,慈蕴苍生。西海栈道,苍龙盘绝壁;东岸云廊,白虹跨太清。春涛拍天,掀翠浪而荡岳;夏云吞壑,卷银涛而震霆。秋峰燃赤,灼丹霞以耀宇;冬峦垂玉,悬冰鉴而澄明。李四光誉"西太平洋第一奇观",天地为之震惊!
溯其人文渊薮,千祀玄风。葛洪负笈,丹井泉涌不涸;炉鼎烟凝,道脉薪传永庚。唐建老子宫,香通紫极;宋筑风雷塔,气镇玄枰。明时规制鼎盛,三清宫北向合天道,石构勾连契混成。前殿法相,垂拱昭三光之德;后阁慈光,同龛济六道之灵。景泰年间,香会如云,铳震百岭;钟磬彻霄,经诵千楹。"天下道教福地",堪与青城竞秀,更武当齐名。
观其当代气象,破壁新征。AR幻境,葛洪演诀云外;数字分身,星图祈福玉京。5G织网,护角雉而复壮;宾馆迁址,还翠微以振声。光伏映霞,减碳擎旗寰宇;影赛凝魄,汇五洲之丹青。央视踏歌,八段锦承汉韵;怀玉碑立,清贫志铸赤诚。信江汤汤,英雄气贯虹霓;神州浩浩,赤子心耀辰星。
噫吁嚱!山岳雄峙,国魂所凭。龙脉蜿蜒,继华夏之气运;文脉绵亘,传圣贤之明灯。与时俱行,展大国之气象;与天同契,铸盛世之华旌。登玉京而眺九州,云涛荡胸;临绝顶而抚八极,天风振缨。三清巍巍,可擎华夏之穹昊;此情浩浩,永铭禹甸之丹青。
风入松•三清山
口王本海
玉京峰顶破苍寒,三岫锁云寰。
冷泉漱玉鸣深涧,赤峤皴、晴焰初燃。
灵蟒横空悬剑,素娥凝雾千年。
∥
洪崖丹井迹犹鲜,香篆绕玄坛。
朝晖漫锦连霄汉,俯观间、华甸天宽。
千壑松涛同啸,九霄星斗齐欢。
咏三清山
口王本海
雄盘越峤镇吴疆,三顶撑天破昊苍。
赤壁裁锋凌紫汉,青溪泻玉漱寒塘。
稚川遗迹承真脉,夏域晴光覆锦冈。
纵目寰中飙浪阔,寸心忠胆耀鸿荒。
三清山对联三幅
口王本海
<一>
上联:登玉京极目,楚天吴地风云入襟怀
下联:俯玄坛溯源,丹灶晴光今古照鸿荒
<二>
上联:峙吴疆越峤,三峰拄日,丹崖削剑开鸿蒙
下联:承葛令仙踪,万壑鸣雷,碧涧漱玉滋禹甸
<三>
上联:亿载石皴凝骨气,看赤壁凌霄,不逊岱宗雄魄
下联:千年香篆续文脉,听松涛涌壑,长传稚川仙声
《三清山之歌》
作词:王本海
(主歌1)
晨光劈开昊苍,三峰拄起朝阳
赤壁如剑削开,亿年的洪荒
碧涧漱着云浪,松涛撞着山梁
每道石皴都刻着,天地的脊梁
(预副歌)
登玉京望吴楚,风从襟怀过
寻稚川的丹灶,火在心里亮
一步一阶向上,踩实了风霜
把山河的壮阔,装进行囊
(副歌)
三清雄峙,立在东方!
肩挑着昊苍,脚踩着鸿荒
丹崖映日,碧涧流芳
每寸土地都生长,不屈的力量
三清昂首,向着骄阳!
手挽着风云,心连着家邦
仙踪续脉,文脉滚烫
每个身影都奔赴,向上的方向
(主歌2)
雾绕玄坛听钟,雨打青溪作响
古藤缠着岁月,爬满了山岗
极目寰中万里,浪在眼底翻涌
每声呐喊都喊出,少年的狂想
(预副歌)
登玉京望吴楚,风从襟怀过
寻稚川的丹灶,火在心里亮
一步一阶向上,踩实了风霜
把山河的壮阔,装进行囊
(副歌)
三清雄峙,立在东方!
肩挑着昊苍,脚踩着鸿荒
丹崖映日,碧涧流芳
每寸土地都生长,不屈的力量
三清昂首,向着骄阳!
手挽着风云,心连着家邦
仙踪续脉,文脉滚烫
每个身影都奔赴,向上的方向
(尾声)
啊——
山是挺起的脊梁,
人是追光的锋芒,
三清的故事里,
藏着我们的万丈光芒!——光芒
《我在三清山等你》
作词:王本海
【主歌1】
云海漫过青石阶
千年白雪不融化
折支松枝当笔画你
回忆停在那一夏
丹炉火苗还在跳
那杯茶还留有余温
你说要去寻找仙境
归期不用回答
【预副歌】
风吹石缝像在说话
月光照井映着孤单
栈道再长也长不过思念
看云来云去 等一句好久不见
【副歌】
我在三清山等你
等风带你来相遇
杜鹃花开满山脊
晨光里都是你消息
就算露水结成冰
就算四季轮转不停
我站在巨蟒山头
望穿天涯等着你
【主歌2】
香烟绕在三清巅
青苔记录着流年
刻块石头记住你
眼里有星光点点
神仙谷溪水不停歇
唱着当年的离别
你说再远的路程
心能找到回家的线
【预副歌】
雾锁山门不见人影
雨打青山洗去泪痕
走遍宫观走不出曾经
数日出日落 等你推门那一瞬
【副歌】
我在三清山等你
等云捎来你书信
晚霞染红西海岸
像你羞红的脸庞
哪怕等待三千年
化作风吹过山岗
我在女神峰守候
等我们的重逢时光
【桥段】
若问这座山
什么最永恒
不是长生不老
是我等你这份情
时光带走了
名利和浮华
唯有这份爱
在石头上生根发芽
【尾声】
我在三清山等你
等风等雨也等你
待你穿过云海
笑着走向我这里
这次绝不放手
今生不再分离
让三清山的月光
见证我们的传奇
山魂·文魄·人情
——王本海三清山文艺创作的多维交响
文/木兰飞燕
在当代文艺创作中,罕有一位创作者如王本海先生这般,以同一座山为母题,纵横驰骋于辞赋、诗词、对联、歌词等多种文体之间,构筑起一座立体而丰盈的三清山艺术宇宙。这组作品恰似三清山本身的地质奇观,层理分明而又浑然一体,在传统与现代、雄浑与婉约、集体与个体之间,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
金石锵鸣:辞赋中的山河脊梁
《三清山赋》开篇即以汉大赋气象扑面而来:“玉京拄日,曜射斗牛之野;玉虚吞云,泽涵星斗之庭。”四六骈俪间,山的雄魄与文的骨气相得益彰。作者深得汉赋铺陈之精髓,从地质成因到人文积淀,从历史烟云到当代新貌,层层铺展如长卷徐徐。尤为可贵的是,赋体易流于空洞堆砌,而此赋却始终紧扣三清特质——“巨蟒出山”“女神凝睇”等标志性景观的融入,使古典形式与现代认知完美交融。结尾“三清巍巍,可擎华夏之穹昊”的升华,将自然山水提升至民族精神象征的高度。
格律清音:传统诗词的意境再造
《风入松·三清山》与《咏三清山》展现了作者驾驭传统格律的深厚功力。词中“冷泉漱玉鸣深涧,赤峤皴、晴焰初燃”以词笔绘山水,冷热相济,动静相生;诗中“赤壁裁锋凌紫汉,青溪泻玉漱寒塘”对仗工稳,色彩明丽。三幅对联更是各具匠心,或放眼天地,或聚焦人文,在严格的平仄对仗中游刃有余。这些作品证明,传统诗词形式完全能够承载当代人的山水体验与生命感悟,古典格律非但不是束缚,反而是意境营造的催化剂。
双峰并峙,一曲同心三清山词作的美学对话
在《三清山之歌》与《我在三清山等你》两首作品中,词人王本海以同一座山为舞台,却导演出两场截然不同的美学盛宴。前者如泼墨长卷,后者似工笔小品;一个高歌天地脊梁,一个低语相思情长。这种创作现象恰似三清山的双峰并峙,在差异中彼此成全,共同完成了对一座文化名山的立体诠释。
《三清山之歌》以金石之声开篇,“晨光劈开昊苍”起笔便见千钧之力。词人将山体作为天地的脊梁,让每道石皴都镌刻着洪荒记忆。在“肩挑昊苍,脚踩鸿荒”的雄浑意象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民族精神的地理象征。那些“不屈的力量”与“向上的方向”,将个人攀登与文明奋进巧妙叠合,使整首词作成为一曲荡气回肠的集体颂歌。
而《我在三清山等你》则转向内心深处的幽微角落。开篇“云海漫过青石阶”以柔克刚,用“千年白雪”喻指情感的永恒。词中“折支松枝当笔画你”的细腻,“那杯茶还留有余温”的缠绵,将一座雄奇山峦化作相思的载体。当“栈道再长也长不过思念”的比喻浮现,物理空间被情感维度重新定义,三清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山,而是承载着人间悲欢的温情之地。
两首词作的意象选择尤见匠心。《三清山之歌》中的“赤壁如剑”“松涛撞着山梁”充满阳刚之气,而《我在三清山等你》的“杜鹃花开满山脊”“晚霞染红西海岸”则弥漫阴柔之美。同样面对丹炉遗迹,前者取其“火在心里亮”的精神传承,后者取“丹炉火苗还在跳”的爱情守望。这种同源异趣的意象处理,恰如中国画中的斧劈皴与披麻皴,各擅胜场却又相映成趣。
在文化基因的传承上,两首词作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山水美学。《三清山之歌》延续了杜甫“会当凌绝顶”的登临传统,将山水与家国情怀相融合;而《我在三清山等你》则承续了“望夫石”民间传说的母题,赋予自然景观以人文温度。前者是“仙踪续脉,文脉滚烫”的文化自信,后者是“青苔记录着流年”的个体记忆,共同构成三清山文脉的一体两面。
值得注意的是,两首词作都巧妙地平衡了通俗与典雅的分寸。《三清山之歌》的雄浑不失可感可触的细节,《我在三清山等你》的婉约不落卿卿我我的俗套。这种创作境界,正是对中国传统“雅俗共赏”美学理想的当代实践。当“把山河的壮阔,装进行囊”与“等你推门那一瞬”在不同场景中打动人心,证明真正的好词作能同时在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产生共鸣。
三清山有幸,得遇知音如王本海。他以双生词作告诉我们:同一座山,既可以擎起民族的脊梁,也可以安放个体的柔情;既是精神攀登的朝圣之地,也是情感归依的温柔乡愁。这种创作实践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复制,而是多声部的合唱。当山河与歌诗如此交融,我们便能在“肩挑昊苍”的壮阔与“等你相遇”的缠绵中,听见一个民族既刚且柔的完整心跳。
古今贯通: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化
贯穿所有作品的核心,是作者对三清山文化基因的深刻理解与当代转化。葛洪炼丹的传说、道教宫观的遗迹,这些历史记忆在作品中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化为“火在心里亮”的精神火炬,变为“丹炉火苗还在跳”的情感符号。特别是在《三清山赋》中,作者巧妙地将AR幻境、5G织网、光伏映霞等现代元素纳入古典文体,这种打通古今的尝试,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
这组作品启示我们,真正的山水文艺创作,应当超越简单的风景描摹,而要在历史纵深与当代视野的交叉点上,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王本海的三清山系列,既是对一座具体山的礼赞,更是对中华山水美学的当代诠释——在山魂、文魄、人情的三重奏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心跳,在新时代依然强劲而悠扬。
当三清山的月光同时照亮辞赋的铿锵、诗词的凝练、歌词的深情,我们恍然领悟:山还是那座山,但因为有了文的点化、情的灌注,它便在每一个时代都获得新的生命。这或许就是王本海三清山文艺创作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永恒的自然与流变的时代之间,文艺永远是那座最坚固的桥梁。
王本海人物介绍
王本海,字木心,号一合,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等,1965年2月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是集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于一身的跨界文化从业者,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长期深耕文学、音乐、文化传播与非遗传承领域,以“工科严谨+人文浪漫”的独特风格,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标杆人物。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本海
字/号:字木心,号一合
笔名:思路、河边柳、马平、云鹤寿松、星空明月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5年2月
籍贯: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浦里河畔寨家村研盘湾
职业:诗人、音乐创作人、作家、文化学者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核心特质:融合工科思维与人文情怀,擅长以传统文体书写时代主题,推动文化跨界传播
二、教育与职业背景
教育经历:大学文化背景,获渭南市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兼具工科精准思维与人文创作素养,为其跨界文化实践奠定双重学术基础。
职业方向:早年涉足工程技术领域,后聚焦文化创作与传播,深耕辞赋、诗词、歌词、散文等多元文体,同时主导文化活动策划与非遗传承项目,实现从“工程图纸”到“文化篇章”的跨界转型。
三、社会职务
1. 国际作家和作曲家协会联合会会员
2.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3.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4.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5.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强国》栏目组首批特聘高级智库专家(教授级高工)
6. 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总策划/总编
8.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海浪花文学艺术中心法人代表
四、主要成就与作品
(一)文学创作:以传统文体载时代新声
王本海在文学领域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尤其擅长赋体、诗词、楹联创作,独创“四维文化透视”模型(地理形胜—历史溯源—红色基因—当代图景),作品兼具古典风骨与现代气息。
1. 赋体文学:代表作《百城百赋百诗》系列,涵盖《开州赋》《重庆赋》《遵义赋》《延安赋》《井冈山赋》《中华赋》《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法治晨报赋》等。其中,《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以骈俪之笔勾勒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法治晨报赋》以“笔化龙泉之锷,纸成獬豸之裳”喻法治媒体锋芒,均发表于《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等权威平台,成为“以赋载道”的典范,评论家评论“一篇襄阳赋,半部中国史”。
2. 诗词创作:作品入选《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诗书画精品典藏卷》,获“功勋诗人”称号;2022年在《法治晨报》发表《七律·醉美故乡》《七律·观刘伯承铜像有感》《沁园春·八一节寄怀》《贺院线电影〈微山湖小八路〉拍摄圆满成功》等;2025年创作《满江红·九三阅兵》,前瞻性书写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况,获专业评论界高度认可;其七律《咏人民日报》《咏新华社》凝练媒体风骨,成为传统诗词现代转化的样本。
3. 楹联与散文:2025年建党节期间,遵义市诗词楹联协会为其对联作品推出专题版面;有声作品:散文《美丽乡村五通》、《故乡的炊烟》、诗词作品《赞普阳律师事务所及陈震、陈韩钦律师》、《贺遵义市红花岗区协会成功开通中华诗词子网站》、英文版《沁园春.赞刘新星》创作背景简介、《王本海题刘伯承元帅故居楹联鉴赏》、演讲稿《榜样之光--王本海为我们照亮逐梦征程》、人物对话《在铁轨与诗行间筑造文化桥梁--跨界大师王本海的创作人生》在燕赵有约官方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平台发布,著有地方传奇故事《鲤鱼劫——血色山河中的一尾神话》。
4. 学术编著:编著《巴渝王氏160字辈诗库暨巴渝王氏世系图》,以“诗文活化族谱”的创新形式,为家族文化与非遗传承提供实践方案。
(二)音乐创作:以旋律传递文化温度
作为高产音乐创作人,王本海累计创作原创歌曲180余首,坚持“歌词为魂、旋律为翼”,作品覆盖家国情怀、地域文化、榜样精神等主题,兼具传播度与思想性。
1. 代表作品:《祖国的霞光》(激昂抒发爱国情怀,成讴歌时代经典)、《这面旗帜》《穿过月亮的旅行》(呼应同名电影,以浪漫曲风编织情感梦境)、《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展现地域风光)、《非遗中国》(助力非遗传播)、《岳中之歌》《红岩朝露》(校园红歌)、《缅怀刘伯承元帅》《您从黄葛古道走来》(红色主题)《研盘湾之歌》(家乡情怀)、《初心灿若霞》(聚焦公益榜样,从“帮老人擦霜”“给孩子递书”等小事切入,让榜样精神可感可学)、《思路海浪花文艺之歌》(凝聚文艺群体理想)。
2. 传播与荣誉:作品由贺筠筠等知名歌唱家演绎,入库全国KTV,登陆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主流平台;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金奖”、“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三)文化传播与实践:搭建传承与创新桥梁
王本海以“文化使者”身份,推动文化落地与跨界融合,主导多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1. 红色文化传承:2023年春节前夕,牵头联合全国知名钢笔画家张根和、开州书法家谭周文、贺启财(野神)、田小波等,向刘伯承同志故居捐赠11幅书画作品;主导“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诗词书画征文征集活动”,吸引全国创作者参与,收到2000余首诗词、11幅书画作品,经评审后多平台推广,推动红色文化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
2. 跨界实践:2023年参演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饰演“专注读报的乘客”),拍摄结束后深夜3点结合片场感悟创作同名歌曲,实现“影视表演—音乐创作”无缝衔接;其作品及事迹获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晨报》《城市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2022年8月30日《法治晨报》以整版篇幅报道其诗歌创作成就。
3. 非遗与智库工作:作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探索非遗现代转化路径;担任《文化强国》栏目特聘高级智库专家,为文化建设提供专业建议;主导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工作,策划多项文化活动,推动“文艺服务大众”理念落地。
五、荣誉奖项
1. 1999-2009年度:国际中华诗歌总会“一级作家”
2. 2010年:英国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
3. 2019年:中国世纪大采风“德艺双馨艺术家”
4. 2019-2024年:遵义市红花岗区“优秀文艺工作者”
5. 2022年:“永远跟党走·献礼二十大”原创歌曲金奖
6. 2022年:“《大国·大家》优选工程杰出艺术家优选人才奖”
六、艺术特色与评价
(一)艺术特色
1. 文体创新:融合骈偶句式与时空对话,独创“赋体叙事诗”,打破传统赋体“辞藻堆砌”局限,让古典文体承载现代主题。
2. 主题挖掘:深度绑定地域文化与红色基因,擅长从“小场景”写“大主题”(如以“街灯”“递书”等细节传递时代精神),避免口号式表达。
3. 跨界融合:贯通文学、音乐、影视、非遗研究,形成“新古典主义”风格,实现“工科精准架构+人文情感表达”的独特统一。
(二)外界评价
1. 《文化强国》栏目组:“以赋载道,以歌咏志,其作兼具汉赋的鸿篇气象与现代文艺的传播力。”
2. 专业评论界:“词凝日月,曲动山河”,其个人经历体现“立本为基,汇海成澜”的文化追求,作品本质是“新时代的《山河社稷图》”,以地理为载体、历史为脉络、赋体为形式,完成中华文明基因的解码与现代化转译,在当代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七、参考资料
1. 《法治晨报》2022年8月30日专题报道、2025年9月3日相关作品报道
2. 《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人物及作品报道(含《人民日报赋》《新华社赋》等)
3.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贵州诗联》《黔诗红韵》发表记录
4. 陕西省诗词学会官方网站发表记录
5. 中央新影《文化强国》栏目组专家库名录
6.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名录
7. 中国·思路海浪花文化艺术中心公众号及莆田市海浪花文艺官网
8.遵义市红花岗区作协红城诗韵、红城联墨、巷口诗韵等公众号
9. 城市头条、网易新闻、VV音乐、今日头条及主流音乐平台作品收录与传播数据
10. 相关荣誉奖项官方公告及证书
王本海人物简历.原载《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2025年9月3日http://www.peoplezixun.cn/renwen/2025/0903/31242.html 王本海人物简介《人民日报市场网络版》城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