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熊耳山空相寺
文/洪年松
巍巍熊耳山,幽幽空相寺。达摩之圣迹,禅宗之祖茔,天下之名蓝。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境内的熊耳山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州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印度高僧,名叫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先与江南的梁武帝交谈,欲在南方建庙修行,但梁武帝不同意外国教入驻中国,拒绝了达摩祖师。达摩无奈,遂一苇渡江至北魏,寓至嵩山少室山达摩洞面壁九年,以(二门四行)禅位教导学人,首传大乘心法与少林寺僧慧可禅师。
公元五百三十六年,达摩祖师西行游化河洛一带,圆寂后葬于熊耳山吴坂。后有北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归国,遇大师于葱岭,杖挑只履翩然而去,宋云将此事报于北魏皇帝,皇帝深感惊异,命开棺查看,唯见只履空棺,方知祖师已脱化成佛,只履西归了。南朝梁武帝闻知此事,异常惋惜,亲自撰写碑文赞颂。
公元五百三十八年,由积庵禅师筹办在空相寺内建造了达摩塔,达摩殿和达摩造像碑,从此,空相寺便成为禅宗祖茔,佛教圣地。
公元七百七十二年,由唐代大将军汾阳王郭子仪启奏唐代宗,将定林寺改为空相寺,加封达摩祖师为圆觉大师,加封达摩塔为空观之塔,唐代宗准奏,御笔亲题寺额,塔额,并赐度僧表,命人重修空相寺。
在之后的不同时期,空相寺一直秉承达摩祖师的禅法,与禅宗祖庭少林寺一脉相承,归少林领属,以禅武而名扬天下。
空相寺历经各个朝代,北宋时期繁荣,南宋时期兵火不断,毁坏严重。明朝再建,早清时期繁盛。到晚清至民国时,损毁怠尽。公元二零零一年,由少林寺释永信大和尚对空相寺在原废址上进行重建修葺,人天欢喜,四海踊跃。于二零零二年重光,并应运恢复了每年一度的达摩祖师纪念大典。
空相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熊耳山下,规模宏大。寺内有释迦殿,大雄宝殿,达摩殿,达摩塔,四大菩萨殿,分别是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财神殿。殿内塑像金碧辉煌,唯妙唯肖,善男信女,烧香祈福,虔诚十足。寺内石碑林立,分别记述前代修寺的事迹,还有达摩祖师的肖像碑,可供游人观赏。
中国佛教源远流长,寺庙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伟。空相寺虽比上白马寺,少林寺,五台山显通寺,但也气势非凡。主要是因为达摩祖师修行坐禅,弘扬佛经的法场,而且还是达摩祖师圆寂的墓茔之地,深受国外以及全国各地佛门弟子的青睐。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四至二十八庙会,各路客商云集寺门,生意火爆,前来上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十月初五是纪念达摩祖师大典的时间,世界各地的佛门弟子前来朝拜,声势浩大。十月初五是达摩禅师圆寂的日子,佛门弟子为纪念这一庄严时刻,特定此日为大典之日。在这一天,寺院门外,搭建台子,铺满红地毯,各色旗织迎风飘扬。敲锣打鼓,上香敬佛,香烟缭绕。来自国外的和国内的佛门弟子云集于此,上台讲话,弘扬佛法,甚是严重肃穆。由此可见,空相寺在佛教中地位非同一般,年年庙会,年年大典,直至永远。
个人简介
洪年松,一九六五年生,河南渑池县人。爱好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渑池县作协会员,渑池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三门峡市楹联学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渑池分会常务理事。作品发表在《华夏思归客》《顶端新闻》《梦圆医巫闾》《枫叶诗刊》《都市头条》《中华诗艺社》《巴黎文学社》系列,《南知诗歌摄影网》,《中华楹联》等网络平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