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长河耀寰宇 文明互鉴永回响
——中国与世界发展
安徽东至三中416班 张哲涵
指导老师 陈沛俊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断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印证。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到郑和下西洋的帆影,中华民族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1840年鸦片战争不仅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起点,更揭示了全球化浪潮下传统秩序重构的必然性。林则徐虎门销烟时"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决绝,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觉醒,都彰显着中华文明在剧变中的自我革新能力。这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智慧,成为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精神密码。

1937一1945年八年抗战,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不畏强敌,最终英勇地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牵制日本75%的陆军兵力。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摧毁日军据点293个,极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士气。毛泽东主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的宣言,在实践中转化为持久战的战略智慧。中国战场不仅保障了苏联避免两线作战,更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争取了战略缓冲期。这段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绝非被动防御,而是以"止戈为武"的哲学维护着人类文明的底线。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在世界动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中流砥柱,正义的战争将无法胜利。

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悄然吹拂着正满怀信心恢复经济建设的中国,也吹向渴望与中国求合作的世界各国。深圳经济特区从边陲渔村蜕变为创新之都,GDP增长1万倍的经济奇迹,印证了中国模式的生命力。2001年中国历经重重险阻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经济的大飞跃,也带动了全世界的繁荣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30%,沃尔玛等跨国企业依托中国供应链降低全球商品价格15%-30%。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案例尤为典型:从签约到量产仅用10个月,2023年产能占全球交付量的62%,"中国速度"与"世界标准"在此完美融合。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与世界共生共荣的关键因素。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以多种方式推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比较,称二者源于同一个愿景——全球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路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愿景一致,被联合国认可为深化“互联互通”的关键路径。比雷埃夫斯港、佩列沙茨大桥、中欧班列等项目证明“一带一路”的理念并非空谈。


当令社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选择相信中国的发展,纷纷将企业转移到中国,与中国携手共发展。如美国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汽车公司等纷纷选择在中国安家落户。中国在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美国在霸权与孤立间摇摆带来动荡。区域冲突可能会全球蔓延,需各国相互尊重、公平合作。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始终为维护世界和区域和平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世界银行《2023年全球经济展望》指出:"过去40年全球脱贫成就的70%归功于中国"。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我们更加确信:中国与世界共发展的故事,必将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