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作家
周克勤
“诗人之笔,犹画家之彩,可状天地于方寸,摄万籁于无声。”李漁之言,道破文学的本源:一切文字皆从心生,一切文章皆因爱活。若无爱,墨只是墨,纸只是纸;有了爱,墨能燃灯,纸可载梦。曹雪芹写哭,红泪成河;托尔斯泰写爱,白雪生春。千年之下,我们仍被他们的光热所照,只因那光热里跳荡着一颗温热的人心。
我也想做这样的人——以笔为炬,照一隅暗;以爱为橹,渡人亦自渡。然而,当我提笔,却常觉两手空空:阅历、才情、技巧……似乎样样匮乏。我拼命读书,四处奔走,试图用知识填充皮囊,用经历锻造铠甲。直到最近才恍然:我缺的根本不是“写什么”,而是“为什么写”;不是“怎样写”,而是“愿不愿把心放进去写”。我缺的是对生活的洞悉,对汉字一撇一捺的敬畏,对人间一草一木的深情,对苍生一喜一悲的拥抱。
一、书香的童年
记忆里最亮的一页,是童年。家中有半套《倚天屠龙记》,缺了封面,卷了边角,却像一块魔毯,能把六岁的我瞬间载往刀光剑影的江湖。我趴在床上,小腿翘起,一边翻,一边用铅笔在作业本上描大侠的剑眉。剑眉总被我画成两条毛毛虫,可我仍得意非凡,因为纸上的毛毛虫会飞,飞进我的夜梦。
最销魂的是开学发新书。我捧起墨香未干的语文课本,先闭眼深吸——那味道像刚被太阳烤过的麦场,又像被夜雨浸透的竹林。一篇《吃墨水》把我看馋了:陈毅把饼蘸墨,一口下去,乌黑的嘴角开出知识的花。我合上书,咽口水,暗暗发誓:长大也要吃一回墨水,让肚子里养一尾会游泳的墨龙。
那时的我,以为“明天”是一只蓝气球,只要松手,就会载我飞向更高更亮的远方。
二、失重的青春
气球在中学被戳破。分数像一把钝锯,来回拉扯神经。我把自己放逐进题海,也把笑声、踢毽子的尘土、放学后夕阳下的奔跑统统抵押。夜深人静,我偷偷摸出一本《青年文摘》,借手电筒的光,啃食那些散文。字句像清泉,冲走题海的咸涩。我第一次明白:文学不是试卷上的“中心思想”,而是灵魂偷偷呼吸的缝隙。
大学,我把缝隙也封闭了。世界忽然大到失真,我却缩成一粒尘埃。游戏里的刀光剑影比现实更可控,鼠标左键就能复活。我日日“坐班”在宿舍,把青春打成一封封垃圾邮件,发送给虚空。颈肩腰背像锈死的锁链,咯吱作响;胸腔却空得能听见回声。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迷途的孤岛,四面是海,却没有一条船。
三、返乡的晨光
毕业,回老家。父母仍在阡陌之间弯腰,像两株沉默的稻穗。我骑车去市里上班,单程二十公里。清晨六点,露水在稻叶上踮着脚尖,太阳像刚剥壳的咸蛋黄,软软地淌着油。我停下车,走到河堤,看水鸟用翅膀划开薄雾,听油菜花“啪”地一声打开自己的心扉。那一刻,我忽然记起:世界原来会呼吸,而我也竟会心动。
我学书法,学国画,学琴。墨在宣纸上晕开,像黑睡莲;音符在指间发芽,像凌霄。我以为自己“得救”了,却发现任何艺术若无挚爱的根须,倾心的拥抱,都只是精致的盆栽,养不活一只流浪的蝶。
四、暗夜的回声
压力与欲望联袂而来。报表、PPT、KPI……像一排排牙齿,把我嚼得粉碎。下班之后,我躲进短视频的霓虹,用碎片化的笑声麻痹自己。书买了七层书架,却大多只被拍照发朋友圈。时间像被戳破的沙袋,哗啦啦漏个精光。我重新跌回孤岛,且这岛正在下沉。
五、一盏灯,被点燃
直到遇见余楷茂老师,又经他引荐,拜入詹仕华先生门下,走进西部作家村。老师们把灯一盏盏点亮,告诉我:文字不是表演,而是坦诚;不是雕虫,而是铸魂。詹老师逐字删改我的稿件,像老匠人敲生铁,一锤一锤,把锈打飞,把火星溅起。我第一次听见自己的心跳与汉字同频——咚、咚、咚——像春雷滚过冻土。
现在,我决定去拜师学习德阳潮扇。那柄精妙绝伦的竹扇,开合之间,是风,也是雅;是技,也是道。我想把扇面上的留白写进文章,让风从字里行间吹过,带走尘世的暑热。
六、以爱为笔,向光而行
我终于懂得:写作不是“我要成为作家”,而是“我愿成为燃灯者”。灯芯是爱,灯油也是爱。爱父母,爱邻人,爱陌路与草木,爱时代与众生,甚至爱自己的阴影与裂缝。唯有爱,能让汉字生根,能让纸张有温度,能让故事在千年后仍有我心的跳动。
今后,无论身处漏雨瓦屋,抑或钢筋森林,我都将每天把书翻开,把心摊开。读《史记》,读《离骚》,也读菜市场摊主的吆喝;写星空,写稻浪,也写外卖骑手被雨水泡白的指甲。我要让文字有汗味,也有松香;有刀口,也有花瓣。
我愿做那样一个作家——
在至暗之夜,点一盏灯,照见尘埃里的金粉;
在喧嚣正午,守一树浓荫,替飞鸟挡住猎枪;
在迟暮之秋,留一颗红柿,让过路的孩童尝到甘甜;
在初醒之春,写一封情书,让整座山谷在春风里听见心跳。
倘若有一天,我的文字也能像童年那页卷边的武侠,被一双小手在煤油灯下偷偷翻阅,并由此在他心里种下一粒“喜欢”的种子——那么,我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将替我永生。
愿我之笔,终能成为一棵开花的树,
根,扎进黑暗,
花,开向星空,
长成人生蓬勃的风景。
周克勤,1992年生于四川德阳广汉兴隆镇,兼具文学梦想与广泛学术视野。自幼酷爱文学,文字间流露出深厚情感与敏锐洞察力,对写作热情不辍。曾任德阳国投公司、德阳产投集团项目管理关键职务,现任壹皓科技集团合伙人及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四川卫兰天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及时代延保新能源科技(四川)有限公司法人及执行董事,以卓越的商业智慧推动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文学与商业的双重历练,曾在都市头条《西部作家村》等发表作品。其作品蕴含深厚人文底蕴与时代气息。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常务主席副总编: 王贵川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副秘书长:周沛沛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李义忠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付登华,孔令华,冯伦,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贺杰,尹茜,李传斌,钟斌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
来稿请认真校对和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