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润利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上
是一个古老文明
伟大而强盛的民族
然而,到了近代
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这条东方巨龙受尽屈辱
真可谓:“龙游浅水遭虾戏”
但是,中国人民永远是
勤劳智慧顽强勇敢
不可战胜的
正如五四运动“宣言”所说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
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
而不可以低头!”
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
反封建进行了
无数次不屈的斗争
只是每一次斗争终归失败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找
到先进理论做指导
没有先进政党的组织和领导
就在中国知识分们
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
新文化运动欲救亡图存时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人民
特别是中国
先进的知识分子
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十月革命发出的反帝口号
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
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
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
中国人民渴望中国的社会主义
李大钊是中国知识分子中
举旗讴歌十月革命第一人
他说十月革命是
“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李大钊为讴歌十月革命发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他说“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
陈独秀站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上明确宣布:
“用革命的手段,
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毛泽东在他主编的
《湘江评论》上热情
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
他认为:“这个胜利必将
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俄国
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高涨
恰在这时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
严重失败的消息传来
腐败无能的中国政府
又准备向帝国义低头
中国的高山愤怒了
中国的大海咆哮了
中国人民积聚已久的愤怒
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齐集
天安门前举行示威
高呼“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取消21条”
“还我青岛”…等口号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
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
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
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
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
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更重要的是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
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
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我们翻开中学历史课本
能看到:“五四运动前,
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曙光
经过五四运动
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李大钊陈独秀都积极创办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
信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笫二次来到北京后
热心搜寻并阅读共产主义书籍
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到了1920年夏天,
在理论上,
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
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知道李大钊这个名字
最早是从《新青年》上看到的
后来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
李大钊是馆长
两人相处时间并不长
但是处的很好
日常工作交往中
慧眼识珠的李大钊很快发现了
青年毛泽东非凡的才气
李大钊多次给毛泽东瞿秋白张国涛等追随他的青年学生
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
通过李大钊这层关系
毛泽东有机会拜访
胡适蔡元培陈独秀等名流
当年的北大红楼曾经是
李大钊毛泽东两位红色
巨人为救中国
“隆中对”的风水宝地
有沫若老《咏红楼》为证:
“星火燎大原,滥觞成瀛海。
红楼弦歌处,毛李笔砚在。
力量看方生,勋勤垂后代。
寿与人民齐,春风永不改。”
李大钊和毛泽东志同道合的
一个共同话题是他们
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农民问题
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的农民
占总人口90%
农业始终是中国
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农民的解放就能看到
中国的解放
李大钊英勇就义后
解放中国农民的伟大理想
就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
同志们一起去实现了
黄浦江涛声如歌
上海滩星火闪耀
1920年早春2月
在上海党组织的安排下
陈望道先生秘密离沪
回浙江义乌老家开始翻译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先生翻译
《共产党宣言》非常专注
一天他边翻译边吃粽子
竟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光了
却全然不知不觉
嘴里还说“够甜,够甜的了!”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的言行彰显了
中国共产主义战士
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也说明《共产党宣言》的无穷魅力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出版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
一件大事
党的同志们拿到中文版
《共产党宣言》后如获至宝
他们废寝忘食秘密阅读
铭记在心
溶化血液中
落实在中国革命的实际行动上
李大钊方志敏式的革命英烈
就是这样塑造和修炼成
钢铁般“特殊材料”的
毛泽东最早是从李大钊
手里接过《共产党宣言》
和几本马列的书
这是李大钊这位中国红色
导师对青年毛泽东的厚爱
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
《共产党宣言》
读了多少遍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只觉得《共产党宣言》
是一部金光闪闪的理论巨著
是一部能解决中国问题的“大书”
特别是书中“关于阶级斗争的
理论”十分精典
毛泽东读书学习的着眼点
重在理论联系实际
从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理论
联想到中国目前
阶级斗的实际状况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当下的
阶级斗争有了新的
更加深刻的认识思考和分析
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
的观点认真阅读研究“中国现状”
这部无字大书
他首先联想到自己最熟悉的
中国农民阶级及其中国
农村阶级斗争实际状况
农民天天累死累活的在地里劳作
收获的粮食却大部分归地主
留给农民的粮食少的可怜
常常不够全家人一年的口粮
若遇年景不好时
首先饿死的就是辛辛苦苦
种粮食的农民
如果农民再要从地主手里
借一点粮食度饥荒就是高利贷
甚至成了永远还不清的阎王贷
地主老财不下地劳动
却收走大部分粮食
原因就在于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
千百年来农村阶级斗争
就是土地革命问题
再比方说煤矿工人
他们中大部分是
失去土地的农民
当他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走投无路时就只能到
资本家那里出卖劳动力
工人农民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
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落入
地主资本家手里
再流转到侵略者洋主子那里
他们内外勾结共同剥削压迫
中国的老百姓
这是一个复杂残酷
充满血腥的链条
抓住阶级斗争就抓住了这个
链条的命脉和关键……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
早期组织在上海的《新青年》
编辑部秘密成立
陈独秀任书记
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因为当时上海是中国
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都看好这一点
同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
办起了“共产党小组”
到年底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
李大钊任书记
在上海党小组和“共产党北京
支部”的联络推动下
湖南湖北山东广洲
也陆续办起了共产主义小组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
正式出版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
思想理论准备上
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上海小组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年冬月7日出版了
《共产党》月刊
这真是中共党史上的
三喜临门
l921年6月共产国际再次
派代表来华建议
召开中共全国党的代表会议
于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全国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来沪开会
1921年流火七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
望志路106号开幕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幕,
7月31日在浙江南湖
游船(红船)上闭幕,
为了躲避反动派破坏换了个地方)
参加大会的代表13人
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
北京代表张国涛刘仁静
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
广洲代表陈公博
周佛海(东京留学生代表)
包惠僧(代表陈独秀)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会议
大会通过了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
为“中国共产党”
指明党的性质是
“无产阶级政党”
党纲明确指出
“革命军队必须与
无产阶级一起推翻
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直到阶级斗争结束”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大会旗帜鲜明地规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的
奋斗目标
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
这个目标
一大决定设立中央局
(临时权力机构)
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
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大事
是中国人民血与火
救亡图存斗争实践的必然产物
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本身就
具有先进性
因为它代表的就是中国
最先进的工人阶级
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
它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
长远利益
今天,我们要记住党的一大
留给我们的“红船精神”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
还有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红船)
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
是党的诞生地
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红船精神”展现了
中国共产党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
“红船精神”就是
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革命精神之基
革命精神之本
之后的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大庆精神
大寨精神
都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
正是对这一精神的坚守
与践行
光大与发扬
让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间奇迹
“敢叫日月换新天”
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党
深刻改变了中国
也深刻影响和塑造了全世界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 政党
从党产生那天起就把组织领导
中国工人运动放在首位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8月份就成立了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并且立刻公开的
大张旗鼓地开展工作:
出版发行《劳动周刊》
举办工人学校
组织产业工会
组织领导罢工斗争
每项工作都做的有条不紊
扎扎实实红红火火
很快中国共产党在广大
工人群众中和整个社会上的
威信很高
政治影响力非常好
而且在日益扩大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全国工人运动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到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
全国发生了规模不等的
上百次工人罢工
参加罢工人数三十多万
其中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组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最具有代表性
充分显示出共产党领导下
组织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
力量强大
安源路矿有一万七千多工人
1921到1922年间
任职中共湖南支部书记的毛泽东
多次从长沙前往安源
调查指导路矿工人罢工运动
那时的毛泽东很年轻
有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毛泽东
画家刘春华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1921秋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的情景青年毛泽东身穿青布长袍
左手握拳右手挟着油纸伞
目光坚定步履铿锵地走在山间
小路上
毛泽东身后山峦肃立乌云翻滚
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
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毛泽东毛泽东那时工作精力充沛
他开展指导路矿工人
罢工运动时十分重视群众工作
他的观点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
在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
《毛主席去安源》时的
交通就是坐火车
下了火车走一点山间小路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
株洲铁路的合称
株萍铁路连接了株洲和安源
毛泽东通常从长沙出发
乘坐火车到株洲
再从株洲转乘火车前往安源
1921年12月中旬
毛泽东李立三等前往安源
就是在株洲火车站乘坐列车
前往安源
1922年5月毛泽东与李立三
去安源同样在株洲乘坐火车
9月毛泽东到安源
对罢工进行全面部署
其间组织又派刘少奇
到此工作过
9月14日罢工开始
工人提出要求保障政治权利
改良待遇等条件
由于毛泽东等同志的认真工作
工人群众的英勇斗争
还有社会各界大力声援
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提出的
大部分条件
最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取得了胜利
注:②本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责任编辑任民2021年2月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另外还有党校党史教学资料和现行中学历史课本。
作者简介
赵润利,西安市作协会员。曾任西安市委党校科研处调研员,编辑部副主任,西安党校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丝路都市文化汇》签约作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