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家父》
作者:王微波
若父亲尚在,今岁恰逢米寿。犹记他轻抚寿眉,笑言定要亲见孙辈成家立业。谁料刚逾古稀,未及见长孙成婚,便被病魔携去。这遗憾,成了我心底永不愈合的伤。
近日整理遗物,得一沓竖行稿纸,上百页工整的行楷抄录着《唐诗三百首》。指尖掠过泛黄的纸页,在《将进酒》处停驻——一页夹纸飘然落下,上面一行褪色草书:“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七个字,莫非就是他为自己一生写下的注脚?
1937年7月,卢沟炮火惊破神州,父亲在国难中降生。两岁失怙,祖母背负地主成分的枷锁,白日灶前操持全家膳食,深夜纺车声里编织儿女的未来。煤油灯下,父亲伏在磨破边的《古文观止》上,用墨香凿开黑暗。1959年秋,当他怀揣中央戏剧学院录取通知书立于北京站前时,这个黄土高原走出的青年,以为终于触到了星光。
奈何命运总爱作弄追光之人。一纸“成立反革命组织”的诬告如冰水浇顶,未竟的大学梦碎于囹圄铁窗。半年后虽得昭雪,却永别了舞台。我常想,当他隔着县文化馆的木窗遥望北方时,该怎样咀嚼那腔被斩断的理想。
此后二十载,他如棋子辗转于命运的棋盘——从讲台到文化馆,从卫生院出纳到县府文书。工资永远停在29.5元,合母亲所得亦不足八十,却要奉养祖母并我们兄妹四人。即便典借度日,他仍在煤油灯下教我诵读“天将降大任”,嘴角永远悬着那弯温和的月牙。
改革开放春风吹入小城时,父亲已过不惑。1979年重归文化馆,创作的泉水终于喷涌。《进山记》里与油条司机斗智的张二牛,《老师的教杆》中那根“指点江山”的竹枝,都是他不屈魂灵在放歌。
晚年奉命修纂县志,他格外珍重。“凡人的坚守,才是历史的底色。”冬夜里,他呵着冻僵的手校对文稿,银发在灯下落成霜雪。待百万字方志付梓,扉页只题八字:“不负山河,无怨无悔。”
父亲去得安详。癌痛蚀骨,医生备下杜冷丁,他却始终摇头:“用多了成瘾。”问他可痛,永远答“不痛”。直至整理遗物,看见他身边暖气罩上深陷的指痕,才懂这份沉默里藏着怎样的铮铮铁骨。
今朝重忆,方悟父亲那代人的优秀,不在避开磨难,而在遍体鳞伤后依然相信光明。他未成戏剧家,却用生命演好了最动人的角色——那个在漫漫长夜里,始终为我们擎灯的人。这盏灯的光,足够照亮往后所有的山水迢迢。
作者简介:王微波,文学爱好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有多篇(首)散文、诗词发表于省、市报(刋)和发布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网络平台。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