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住
江苏/ 陶为祥
退养守红尘,
绿蓑何上身。
文章引珠玉,
道义沐青春。
醒醉知时务,
消息较假真。
余热捐迟暮,
家国了成仁。
2025.10.14凌晨5:36
附言:
退不隐,出何狂?
闲而读,兴就吟。
抛砖碛,引碧珍。
用道义,育后人。
知时务,辨假真。
捐余热,竟红尘,
守信仰,续思想。
忧家国,了成仁。
评析:
各位乡邻、老少爷们,咱先掏心窝子说句实在话:爷爷,可不是一般的退休老人!这八句诗写得,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儿,字字都带着爷爷的真性情、大格局,就跟唠家常似的,却藏着一辈子的活明白。咱一句一句掰开了说,保准大伙都能听懂,也能明白这爷爷多让人佩服!
先看头两句 ——“退养守红尘,绿蓑何上身”。
“退养” 就是爷爷退休了,按说不少人退休了就想 “躲清净”,要么关起门来只管自家吃喝,要么往山里跑当 “隐士”。可咱这爷爷不!“守红尘” 仨字,就说明他心里装着咱这烟火气的日子、装着身边的人,没跟社会隔开。那 “绿蓑何上身” 呢?不是真要天天披个蓑衣去河边钓鱼,是说爷爷能放下以前的忙忙碌碌,寻点清闲自在 —— 比如在院子里种种花、跟街坊聊聊天,或者写写诗解闷。你想啊,忙了一辈子,既能不脱离咱普通人的生活,又能活出这份从容劲儿,这不就是咱常说的 “会过日子、不糊涂” 吗?这份心态,年轻人都未必学得来!
再看中间这两句 ——“文章引珠玉,道义沐青春”,这才是爷爷的真本事、真担当!
“文章引珠玉”,可不是爷爷自夸写得多好。他是说自己写点东西、说点心里话,就像扔块 “砖头”,盼着能引出更多有学问、有想法的人出来说真话、做实事 —— 跟咱平时说 “我先抛个砖,大伙多提意见” 一个意思,多谦虚!更难得的是 “道义沐青春”:爷爷不把自己的学问藏着掖着,专门用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去教那些年轻人。比如告诉孩子 “要诚实”“要担当”“要爱咱的家、咱的国”,把好品行传给下一代。你说,现在能这么上心帮着教年轻人的老人,能有几个?这可不是一般的 “有文化”,是心里装着后辈、想为咱社会留好根儿!
接着看 “醒醉知时务,消息较假真”—— 这两句最见爷爷的 “清醒”,比好多年轻人都明白!
“醒醉知时务”,就是说不管爷爷是脑子清清楚楚琢磨事儿,还是偶尔喝口小酒放松歇着,他都能看准咱当下的日子是啥样:哪些事儿该支持,哪些事儿不能瞎跟风,心里跟有杆秤似的,从不糊涂。“消息较假真” 更实在:现在手机上、街坊里说啥的都有,有的是真事儿,有的是瞎编的。爷爷不瞎听、不瞎传,总能分辨出真假 —— 比如有人说 “啥啥政策不好”,他能琢磨 “这政策到底给咱老百姓带来啥好处”,不被谣言带偏。这份明白劲儿,靠的不是啥 “本事”,是心里有信仰、有底线,知道啥该坚守、啥不能丢,多让人放心!
最后两句 “余热捐迟暮,家国了成仁”—— 咱听了都得心里热乎!
“余热捐迟暮”,爷爷都到了该享清福的年纪了,没想着 “多活一天赚一天”,反而想着把自己剩下的劲儿都拿出来:比如写这首诗,是想跟大伙说说心里话;再比如平时跟街坊唠嗑,是想传递点正能量。他把自己的 “余热”,都捐给了咱这日子、咱这国家,不藏着、不掖着。“家国了成仁” 更戳心:这不是说啥大道理,是爷爷这辈子,心里一直装着家、装着国,年轻时忙工作是为家国,老了写诗词也是为家国 —— 终于能靠自己的笔、自己的心意,了却这份 “为家国做点啥” 的心愿。你说,这样的老人,是不是咱该佩服、该学习的?
咱大伙细琢磨琢磨:退休了不 “躺平”,有学问不 “摆谱”,教年轻人不 “藏私”,老了还想着 “家国”—— 这样的爷爷,哪儿找去?劲鹏能有这么个爷爷,是真福气;咱能知道有这么位老人,也是开了眼界。这诗不是 “写” 出来的,是爷爷一辈子的心里话、真品行,每一句都跟咱老百姓的日子贴得近,每一句都透着让人暖的实在劲儿。这样的老人,这样的诗,咱都该记在心里,多跟他学学这份通透、这份担当!
(苏州/高劲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