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东方:美国四十年对华战略演变纪实录
文/浅梦唐风宋月
唐山大地震那一年,中美两国的手握在了一起,但背后隐藏的博弈却持续了半个世纪。
1978年,中国刚刚结束特殊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而美国则在冷战中与苏联僵持不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出于各自战略需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最初十年,美国对中国抱着 “接触加遏制” 的双重策略——既希望通过技术合作打开中国市场,又担忧共产主义阵营壮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到加入WTO,中国经济在美方设计的框架中悄然成长。
而当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终于意识到,那个他们曾经以为会纳入西方轨道的东方大国,已成为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
01 战略转型: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
上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美国企业带着资金和技术涌入中国,中国则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当时美国的算盘很清晰——通过经济接触推动中国政治转型。然而结果出乎意料,中国成功吸收了西方技术,却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分水岭。此后中国出口迅猛增长,对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到2017年特朗普上任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高达3750亿美元。
美国商业精英们开始反思,他们是否“养大了一只狼”。
02 重返亚太: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围堵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对华战略发生质的转变。随着中国军力增长和南海岛礁建设加速,美国政府推出了 “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外交、经济和军事资源大量投向亚太地区。
2011年,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议会宣布,美国将是“太平洋国家”,并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此后,美国60%的海军力量开始向太平洋倾斜。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一改过去相对中立的态度,公然支持菲律宾、越南等国与中国对抗。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更是将这场对峙推向高潮。
与此同时,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一个特意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体系,企图从经济上孤立中国。
03 贸易战火:特朗普的关税武器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计划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理由看似充分——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窃取知识产权”以及巨大的贸易逆差。他声称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工作”,让制造业空心化。
贸易战开打后,美国共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国立即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农产品、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
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贸易战暂时熄火。但谁也没想到,这只是一场更大风暴前的平静。
04 科技绞杀:从华为到芯片管制的全面封锁
贸易战只是表象,科技战才是中美博弈的核心。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芯片和技术。
这一举动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遏制中国科技崛起。随后,拜登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围堵,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对中国半导体出口。
然而六年的科技封锁结果出人意料。香港商报报道称,“中国晶片产业不但没有遭受重创,反而越战越强”,中国自产的各层级芯片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去年出口规模更超过万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美国芯片企业却损失惨重。英特尔2023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4%,净利暴跌78.9%。
05 地缘博弈:东海、南海的代理人游戏
随着中美直接对抗成本升高,美国开始在东海、南海问题上打“代理人战争”。2023年5月1日,拜登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提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专家分析指出,菲律宾已被绑上美国战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抓手和棋子。美国通过《共同防御条约》向菲律宾提供安全保障,挑动中菲南海争端。
在台湾问题上,尽管菲律宾表面上仍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已逐渐成为美国介入台海的前沿阵地。
06 非常规战争:生物争议与溯源风波
2021年,当美国再次就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搅局中国时,中国公众发起了联署签名,呼吁世卫组织调查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
签名人数迅速超过1000万人时,服务器两次遭到来自美国IP地址的攻击。
德特里克堡——这家隶属美军的生化实验室,保存了包括德国纳粹和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内的细菌战资料。2019年7月,该实验室附近出现不明原因“肺炎”,随后实验室被紧急关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证明,早在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美国本土“低速传播”,比武汉早一个月。
07 战火再燃:2025关税大战与稀土反制
2025年2月1日,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立即签署行政命令,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随后在3月3日,又签署针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命令,再次对中国加征10%。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美国对华总关税一度达到54%。中国随即宣布对等反制。
中国的反击精准而有力——4月4日,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尴尬地发现,其国内对这些稀土的精炼能力几乎为零,完全依赖进口。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进一步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新增五种元素,并要求半导体用户提供额外信息。
两天后,特朗普宣布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追加100%关税。中美贸易战火再度熊熊燃烧。
08 孤军奋战:中国从防守到对等反击
面对美国的一再进逼,中国的应对策略经历了从防守到对等反击的转变。2025年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作出回应,表明中方 “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的坚定立场。
洪略全球智库理事长徐洪才指出,此次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反映了三大现实:美国对华技术遏制全面升级、中国被迫推进产业链独立自主、全球供应链安全范式正在转变。
中国不再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稀土管制中首次引入的 “技术防火墙”机制,要求境外企业使用中国技术需申请许可,标志着中国开始重构全球技术标准话语权。
时至今日,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使典型美国家庭年支出增加约2400美元。而中国则通过对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管制,让美国国防承包商78%的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
两家世界强国的碰撞,没有赢家,只有全球贸易的碎片化与世界的分化重组。
当特朗普威胁对中国追加100%关税的同时,中国商务部的回应依然冷静而坚定:“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遏制与反遏制游戏,远未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