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山东胶河的源头在现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这一点是无疑的。但源头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民间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源头在柳杭沟村域的望荡山,有人说源头在鲁山脚下的杨家屯村。社会上比较普遍的说法,源头在铁橛山主峰西北的孙家沟村。
孙家沟村的人怎样看这一问题呢?2025年10月9日下午,我来到孙家沟村,找到了村中老人刘敬新,与他进行了一番交谈。
见到刘敬新时,他正坐在家门口摘花生。我说明来意,他欲起身相迎,接着又说:“不好意思了。我有腰腿痛的毛病,起身太困难了。”我赶紧说:“您不用客气了,坐着就行了,我们就在这里说话。”他顺手递给我一个马扎,我坐了下来。
刘敬新,男,生于1937年9月,现年87岁。土生土长的孙家沟村人,曾担任过生产队长、村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大小干部干了四十多年。现在,虽然到了髦耋之年,但记忆力还行,思维也并不迟顿,交谈较有条理。】

刘敬新(2025年10月9日接受本文采访人采访时摄)
采访人:刘老您好!您简单地介绍一下孙家沟村好吗?
刘敬新:好的。俺村位于六汪镇驻地六汪村东南2.6公里处,东临341国道,就是泰薛路。丘陵地貌,多沟壑。全村200多户,700多口人,姓氏以刘姓为主,约占全村总人口的80%。历史上,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
采访人:胶河是六汪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孙家沟村中的河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胶河源头的位置在哪里呢?
刘敬新:源头就在咱孙家沟村。
采访人:源头在孙家沟村这一说法,是自古就有吗?我见过的古代史料,往往表述为源出铁橛山麓,并不具体。详细一点的,提到有望荡山和鲁山东、西二源。只有当代版的《胶南县志》(1990年版)表述“源于六汪镇孙家沟以南”。您怎么看?
刘敬新:俺村老一辈人都说源头就在孙家沟村。至于古代史料书上怎么记的,我不太清楚。
采访人:您说的源头的具体位置叫什么名称?
刘敬新:许多人都叫它“八道泉沟”,就是从岭坡上下来八条水流,下面各有一个小水滩。
采访人:有资料上说,胶河源头的位置叫“八突泉”。您说的“八道泉沟”是不是就是指的“八突泉”?
刘敬新:应该指的是同一个位置。村里大多数人称“八道泉沟”,也有人叫“八突泉”。我以为,这两种说法,只是表达不同而已。

孙家沟村南,沟内已结冰的小溪流(2023年1月摄)
采访人:“八道泉沟”在村的什么方向?距村落多远?
刘敬新:源头“八道泉沟”在村的东南,这里距村落大约1公里。
采访人:从341国道入村的路口,立有一处高大的村标,上面写着“半岛古韵·胶河源·孙家沟”字样,还有一个小型广场,名叫“胶河源广场”,广场竖立着一些宣传牌,有古代典籍对胶河源的记载,有因胶河而衍生的民间故事,资料比较丰富。这些设施是什么时候建设的?
刘敬新:俺村是胶河的源头,这是村民的共识。但以胶河源为特色来推介俺这个村,却是近些年的构想。你说的这些设施,是2020年俺村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时建设的。这应该是项目的一部分内容。这几年不少外地人来村里探源,有胶州的、高密的等,这进一步提高了孙家沟村的知名度。
采访人:好的。谢谢您老人家!

村东入村处的村标(2023年1月摄)
附记:采访完刘敬新老人,我又找到了孙家沟村人刘衍法。刘衍法,男,生于1979年7月,2020至2022年间曾担任孙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当我问及古籍中记载胶河源在望荡山这个问题时,他说“望荡山是铁橛山的余脉,其水系跟孙家沟有着密切关联,古籍的提法与孙家沟作为胶河源并没有冲突。”他还说:“河流确定源头一般是遵循‘长度优先’原则。胶河在六汪镇境内有几条支流,孙家沟作为源头,大概也是体现了‘长度优先’这个原则。”


本文采访人,即“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志》副总编辑、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