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源流诗苑】第1419期优秀近体诗周刊
再创新佳作,传播正能量!
(作者文责自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涉侵权,请通知删除;排序不分先后。)
神州源流诗苑
2025年10月15日
1.七律•风
黄梁梦
笑傲江湖渡万山,竹躬木叩自悠闲。
拂林扫叶千枝朽,逐水推波百道弯。
夜撞窗帘惊客梦,晨吹霞彩饰天颜。
一生着意云和雨,相伴同游宇世间。
2.七律·东营黄河入海口
隆光诚(广西南宁)
四渎之宗万里长,百回千转势腾骧。
携沙带土芬芳毓,载物通舟日月忙。
浊浪清波相汇涌,闲鸥野鹳共徜徉。
油城胜概心魂撼,众雅争辉赋韵章。
3.五律·山楂果
源流诗纪(广东)
枝垂星染绛,秋淡万峦清。
酸涩金戈咽,甜和玉籁盈。
风镌颜抹赤,霜淬魄崇明。
游子心头血,孤悬笃意情。
4.七律·纪念辛亥革命(顶真格)
隆光诚(广西南宁)
泱泱九夏苦嬴秦,秦制皇朝众庶辛。
辛楚羸微蹈汤火,火冰良懦泣埃尘。
尘樊百代千秋固,固疾连番累次轮。
轮换风云须奋武,武昌首义世更新。
5.元身
吴景彦(沈阳)
轻财重义善施人,律己容贤友洽珍。
宏硕宽心崇道伴,高流玉砌立元身。
6.七律*寒霜
文/老兵
秋风暖日艳花天,红叶松林绚丽然。
最爱晚霞朋友聚,平尝胜景话童年。
飞来鸿雁踏枝落,提笔轻皴见雾烟。
正好露寒霜冷降,登山朗诵美诗篇。
7.天鹅
丁宪杰
湖烟叠影自天和,玉项交兰语细波。
莫道长汀栖鸟众,逄君偏爱共吟哦。
8.秋之韵
文/金色浪君
残阳晚照红,赏亮下弯弓。
露染千山秀,霜欺万树空。
飞花愁暮雨,落叶乱西风。
邀菊入诗卷,秋光映画中。
9.重游桃花山
吴锡峰(河南)
层峦叠翠荡云烟,曲径来回水接川。
竹露泠泠弹旧调,桃霞灼灼换新篇。
他乡石上留诗句,此日林中作客禅。
莫道东君归去早,花香犹在正襟连。
10.孟秋南湖晚咏
林木
欲展秋笺蘸落霞,芙蓉湖畔漫涂鸦。
凫船破水推清浪,岸柳垂绦挂碧纱。
钓月先生陶令酒,敲诗旧雨邵平瓜。
冰心素影思泉涌,情满汀洲韵满槎。
11.五律 雨后怜农
剧 道
一夜萧萧雨,天明逐渐停。
野菊花姿艳,残瓜秧死零。
温低衣着厚,草木叶没形。
水浸南坡遍,农夫白薯承。
12.晨闻爆竹声有感之一
李明均(内蒙古)
晨曦爆竹谁新喜,边野霜欺庆未迟。
身近佳期亲始见,心怀远梦志无移。
三江父老曾闻令,四海姻连爱作旗。
富贵万家多盛会,平安生活最相宜。
晨闻爆竹声有感之二
李明均(内蒙古)
国富民安盛会多,欢声笑语震山河。
五湖呼酒共耕钓,四海挽行同咏歌。
爆竹常将喜报传,烟花远引旋闻过。
秋寒纵使添悲壮,难掩情风梦几何。
13.秋雨
高原风
连绵霪雨锁荒畴,万亩青禾尽化沤。
白发老农空对泪,欲催龙王早时休。
14.戏说老年大学
陈太阳
求学何嗟残岁少,年逾七佚觅新知。
琴调溪畔鸳鸯醉,律动花前燕雀痴。
兴到未忘研古韵,闲来犹重养身词。
心花开在红尘外,得失欣从老去迟。
15.挽陈独秀
张建彪
大潮涌动舵舟横,且坐南冠听雨声。
青史一枝君独秀,压根不用后人评。
16.七律·朦胧秋雨中有感(下平八庚)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菊泛朦胧透雨声,烟迷小径欠分明。
轻风慢步南塘静,远黛残荷北岸行。
再续黄凋飘歉意,何伤绿转诉离情。
孤芳满目篱边艳,不尽心潮百感生。
17.赵家镛
七绝 秋兴
杨柳千丝空下垂,前山已动万山随。
秋寒不远黄披杏,明月无心照水湄。
18.边野秋歌之一
李明均(内蒙古)
霜风来早草茎枯,塞岭灿金丰野图。
老去山田芳气有,粮馀农舍醉颜殊。
樽中且喜无零落,梦里何须唱独孤。
四季轮回又秋色,边原歌劲笑寒珠。
边野秋歌之二
李明均(内蒙古)
流静溪潺秋草黄,原田穗灿傲新霜。
烟霞虚幻醉花气,蛇蚓叹嗟眠梦乡。
枯叶雨添侵骨冷,寒泉风送透心凉。
老翁夜酒寻身暖,童子晨书忘冻房。
19.依韵陈旭东老师《秋日赏菊偶成》
陈法营(河南)
扶栏踏径九花寻,稳逸寒霜笑靥金。
暮景孤芳留晚节,竹风梅曲友同吟。
附:陈旭东(原玉)
秋日赏菊偶成
陈旭东
三径丛中冷露侵,孤芳晚节自堪寻。
纵教零落风霜后,犹向寒枝寄傲吟。
20.咏建筑工人
吴锡峰(河南)
城乡锦绣起琼楼,建筑工人汗铸秋。
烈日悬空何所惧,青山入耳不曾游。
瓦刀老练云中舞,泥水翻花雨里柔。
忽见莺啼新柳外,铁龙腾处画神州。
21.秋夜心语
李明均(内蒙古)
家山远望暮云悠,浊酒半杯添了愁。
世上有谁悲自愧,人间无奈梦难酬。
身如子夜月星叹,墨尽三冬霜雪忧。
千古史诗儿辈写,不争成败作来游。
秋寒夜叹
李明均(内蒙古
残樽月下空生叹,望远孤身忧未眠。
谁念眸明多意气,但闻鬓白独悲怜。
惟看公子衣冠异,不见寒人车马前。
当记来时无片缕,何愁归土没江天。
22.七律·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隆光诚(广西南宁)
昏君沉溺锦衣装,赤体街头任放狂。
竭虑谀臣施诡诈,惊魂看客附荒唐。
稚童大语虚华破,氓庶高呼实是彰。
衮阙从来等闲事,现今谄奉亦如常。
23.五律 晚秋夜思
剧 道
昨夜良人泪,悠悠又一年。
见花花已败,逢草草不鲜。
身感他乡陌,心思故国牵。
枫林红似画,情至逐痴颠。
24.七律*秋色
老兵
树叶飘飘紫色红,深山红果味香融。
一丝寒露云稀薄,几抹斜阳彩厚丰。
霜冷红尘随雨去,清河幽雅寄风鸿。
雁乡处处黄金景,璀璨精良入眼瞳。
25.七律·雨后云雾罩群山(上平十灰)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峰烟漫卷似蓬莱,雨歇山峦幻境开。
雁隐芦香凝冷气,枫摇菊秀露青苔。
微潮鹤径流云乱,半影仙禽送福来。
世事枯荣皆定数,心平自洁洗尘埃。
26.下乡
陈太阳(江苏)
雨过天晴去下乡,慢行小道享秋凉。
怡情最是农家院,瓜果满园风带香。
27.荷乡诗社授课感怀
林木
缘结诗心恨白头,初开绛帐碧湖秋。
春风到处温朱笔,澍雨来时润玉喉。
面老只因文字累,心焦不为稻粱谋。
何当九畹荣新蕙,酒醉荷香梦更稠。
28.七律 秋声苦瑟
静翳
秋声盈耳拂山水,似鼓云和商乐听。
苦调西风霜露凛,虫鸣悲韵晓蟾泠。
雁翔天唳待春暖,枫陨空飕谙木零。
万簌曲终随物蛰,朔临尚见断峤青。
29.荷塘秋色
丁宪杰
既无蜂蝶又无芳,剩得游鳞泛野塘。
娇艳终归皆失色,枯荷不必恨风霜。
30.七律•深秋季韵
陈法营(河南)
云踩西风漫夜长,高天卷絮露凝霜。
泊滩蒲草藏鸥鹭,晨鸭凫群串苇廊。
阴雨联场凉入阵,冷波催叶柳林黄。
长空雁叫捎寒意,白首芦花荡水汪。
31.寒露时节
增之
中秋捎去晚秋惊,寒露收炎桂子清。
风过山林黄叶落,霜华肃景雁声声。
32.咏梅
吴锡峰(河南)
松筠为伴腊梅田,素蕊凝眸玉蝶仙。
风雪难移心洁秀,岁寒不改骨清圆。
挥毫亦有题佳境,赐茗方知对净缘。
莫道三冬无好韵,暗香疏影落诗笺。
33.我爱我家
陈太阳(江苏)
淮河岸上有吾家,晨赏祥云暮看霞。
夜半饱餐千亩月,春来微醉一园花。
方塘入梦池鱼跃,曲径多姿陌柳斜。
都说江南烟雨好,应无湿地芰荷华。
34.吊遇罗克
张建彪
终为出身付此生,十年孤独向谁鸣。
而今黎庶不开口,仍恐一言须命争。
35.七律·画卷醉染北武当(下平七阳)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岭壑枫红醉欲狂,山前泼墨沐秋阳。
相逢有寺名声远,邂逅无痕福禄长。
寿佛金涂成永固,亭台玉刻诉沧桑。
今年圣手添豪笔,一揽风流入画廊。
36.七律·秋意浓
源流诗纪(广东)
霞染云舒映雁天,寒波潋滟鹭翩翩。
桂华袅袅疑香梦,菊蕊盈盈似福缘。
踏舞层峦尘念动,游观曲径逸情牵。
虽无紫殿铺金瓦,自有清欢胜谪仙。
37.贺中华微诗学院华诗文学社立十周年庆
黄超贵(广东)
网络辉煌照九州,同携大步向潮流。
曾经微博唐风写,也借华诗汉韵求。
国粹传承今十载,儒文乐趣去千愁。
更深寻句身心醉,夜半推敲智慧收。
38.深秋晨起窗望有思之一
李明均(内蒙古)
远眸风冷拂寒秋,近看露华霜白头。
暖眼情文书小隐,欢颜笑语贺丰收。
村烟银汉云端去,枫叶丹山塞外游。
犹有篱门多逸意,客来边岭可消愁。
深秋晨起窗望有思之二
李明均(内蒙古)
晨起依窗未出门,远眸冷岭怕寒身。
长林野树忧新雨,枫叶丹山醉故人。
饮露庭松无雁伴,傲霜篱菊少花邻。
边村四季多吟事,春夏秋冬各唱真。
39.七律/夜窗桂影落诗笺
何筱燕(雨.湖南)
疏窗漏月映书筵,桂影轻摇落锦笺。
香趁微风萦笔底,韵和清露润心田。
灯残细勘三更绪,夜静遥参太古弦。
欲把幽怀裁作赋,一帘秋意铸瑶编。
40.秋夜与诗友小酌
兰舟夜雨丨李正国
霓虹宵夜伴,知己共斟觞。
竹影摇新月,楼香逸雅裳。
敲诗佳句得,笑语漏声忘。
莫问更深浅,欣然赋兴狂。
41.七绝/桂风送秋信(二首.新韵)
何筱燕(雨.湖南)
(一)
金风送信过阑干,玉露凝香月影寒。
雁字回时花事晚,独斟清酒对琅玕。
(二)
桂枝摇落砚池边,素手牵云写锦笺。
忽见阶前苔色改,方知秋意透衣寒。
42.七律·深秋园林冷意感吟(上平十四寒)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冷意盈腮总觉寒,金黄树叶鹊孤单。
眼边怯畏墨林静,菊上沉酣玉露团。
慵懒余花愁落瓣,飘零满地醉依栏。
抬头送别云中雁,日历撕开岁月残。
43.题松
增之
危崖立尽不知年,雪压霜侵意自坚。
偶有清风梳旧叶,空心未许挂尘烟。
44.七律·游长城遣怀:
【独创圆滚体诗(双韵脚诗)上下能滚出十六首诗 以此类推…】
胡圆林
长城万里俱磅礴,叠岭千峰自浅深。
曲绕如龙盘石跃,斜连似虎树间音。
悬崖穿过邀黄鹤,古道飞来驻碧林。
每到墙头藏影索,时逢洞口问天寻。
押仄韵(律诗校验)
叠岭千峰自浅深,长城万里俱磅礴。
斜连似虎树间音,曲绕如龙盘石跃。
古道飞来驻碧林,悬崖穿过邀黄鹤。
时逢洞口问天寻,每到墙头藏影索。
45.七律·金菊
吴景彦(沈阳)
游园觅索寻奇景,百态千姿溢炽香。
正是寒英争艳彩,幸逢秀气献秋芳。
最尤满目金霞色,无尽繁枝玉蕊黄。
赏眺琼花添雅意,邀来信友闹诗狂。
46.又是阴天
高原风
云锁田畴难见阳,五粮盼暖叶微黄。
汗巾未拭心先急,只恐霉侵谷不香。
47.秋月情思
平湖(吉林)
冷月盈空惹梦悠,疏林清照韵长留。
波摇柳魄浮松水,影印山魂映彩丘。
落叶漂流随浪远,辉光洒尽炫天州。
凭栏且对婵娟舞,静赋诗笺醉意酬。
48.纪念乡党操震球先生
文/丁宪杰
为儒从政践行知,立教育人扛大旗。
名噪江淮难与比,缅怀化作共题诗。
49.五律 残秋
静翳
无端登铁牛,来此送残秋。
萧瑟凄风陨,悲凉孤客愁
蒹葭苍沫渚,觞酒殢人眸。
三水涵澄昱,东徂让叟忧。
注:铁牛指嘉州城墙丽正门。
50.七律·烈士纪念日
隆光诚(广西南宁)
血色秋枫泛锦霞,青天白日映苍葭。
含悲九夏留遗恨,忍痛群氓践落花。
击寇英雄尤可赞,阋墙兄弟不堪夸。
金瓯缺破期脩补,二曜争辉竞丽华。
51.七律 秋意
静翳
寒鸦秋末断肠哢,运笔霜尘并景中。
陂里拥躯为菡萏,荷茎回首背西风。
缘情泓颖败残拟,挂角羚羊萧瑟同,
摧落千年虽宋玉,诗豪一鹤却英雄。
52.秋黄
丁宪杰
金谷风摇递暗香,篱边簇簇菊花黄。
不须柳岸嗟疏影,自是斯时淡抹妆。
53.五律 无心
静翳
近诗秋意多,文字拟池荷。
衰老对残照,幽忧唱楚歌。
四时常律蹈,万缕讵华跎?
禅定喧寰住,无心任事磨。
54.感怀
烟之外
忆昔当年学有师,情如大海涌成诗。
攀龙那得营三窟,附凤犹堪借一枝。
黄鹤楼前高咏日,醉翁亭畔放歌时。
遥尊天上白居易,近拜人间杜牧之。
55.贺中华微诗学院华诗文学社立十周年庆
黄超贵(广东)
网络辉煌照九州,同携大步向潮流。
曾经微博唐风写,也借华诗汉韵求。
国粹传承今十载,儒文乐趣去千愁。
更深寻句身心醉,夜半推敲智慧收。
56.七律·二十四桥
隆光诚(广西南宁)
一湖清瘦曜维扬,飘带飞虹跨滃泱。
双打台阶双打柱,满桥风月满桥芳。
樊川居士挥神笔,白石道人书雅章。
玉女箫音惊大帝,乾隆六下醉灵光。
《七律·二十四桥》赏析
农学武
这首是一首描写扬州二十四桥景色及其文化底蕴的七言律诗,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二十四桥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围绕扬州二十四桥展开,营造出一种典雅、清幽且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桥的景色描写,以及与桥相关的文人典故、传说故事的运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紧密融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二十四桥边,感受到那弥漫千年的诗意与风情。
首联“一湖清瘦曜维扬,飘带飞虹跨滃泱”:
“一湖清瘦”描绘出湖水清澈且似乎带着一种纤细、秀美的姿态,“清瘦”二字赋予湖水以独特的韵味,让人联想到湖水的灵动与婉约。
“曜维扬”,“曜”有照耀之意,“维扬”是扬州的别称,说明这片湖水让扬州更加光彩照人。
“飘带飞虹”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二十四桥比作飘带和飞虹,形象地写出了桥的轻盈优美和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壮观景象,“跨滃泱”进一步强调了桥跨越宽阔湖水的气势,开篇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了诗中的主角——二十四桥。
颔联“双打台阶双打柱,满桥风月满桥芳”:
“双打台阶双打柱”,具体描写桥的建筑细节,“双打”表示二十四,表述强调了台阶和桥柱都是二十四的对称性,给人一种规整、精致之感,体现出二十四桥建筑工艺的精巧。
“满桥风月满桥芳”则着重描绘桥上的氛围,“风月”代表美好的景色和浪漫的氛围,“芳”不仅指花香,也可理解为美好的气息,此句生动地展现了桥上充满了迷人的风光和浓郁的芬芳,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颈联“樊川居士挥神笔,白石道人书雅章”:
“樊川居士”指唐代诗人杜牧,“白石道人”是宋代词人姜夔。这两位文学大家都曾为扬州二十四桥留下过动人的诗篇。
“挥神笔”、“书雅章”强调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杜牧的诗和姜夔的词为二十四桥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这座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文学艺术的承载物,此联通过两位文人的典故,从文化层面丰富了二十四桥的内涵。
尾联“玉女箫音惊大帝,乾隆六下醉灵光”:
“玉女箫音”化用了二十四桥的传说,相传古代有玉女在桥上吹箫,箫声悠扬美妙。“惊大帝”则夸张地写出箫声的美妙绝伦,竟然惊动了天上的大帝,给二十四桥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
“乾隆六下醉灵光”提到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想必是被扬州二十四桥的美景所陶醉。此句从历史传说和帝王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二十四桥的魅力,它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文人墨客,连帝王也为之倾倒。
艺术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运用了比喻(“飘带飞虹跨滃泱”)、夸张(“玉女箫音惊大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二十四桥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典丰富内涵:通过引用杜牧、姜夔等文人以及玉女吹箫、乾隆下江南等典故传说,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二十四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得以充分展现,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品位。
总体而言,这首《七律·二十四桥》是一首佳作,隆先生以流畅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二十四桥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读者领略到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魅力。
【神州源流诗苑】诗词周刊
主编: 源流诗纪 (中国现代文化报近体诗部主编、国际华协广东分会副会长、原国际诗苑总顾问等)
副主编: 萧锦良(江河一石,兼主管)
副主编 细江野老(中国现代文化报近体诗部副主编等)
副主编 帘子(原中国现代文化报近体诗部编辑)
副主编 天水(国际诗苑编辑)
副主编 笔架山人 俞春林(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曲社瑞金分社副社长、红井诗社副社长、《红井格律诗词》公众号和美篇微刊副主编和多家网络微刊编审等。)
编委: 源流诗纪、帘子、萧锦良 (江河一石)、细江野老、天水、笔架山人俞春林
编辑制作: 神州源流诗苑(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