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铸会宁》第一集剧本
片头:
【航拍镜头】苍茫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如大地裸露的筋骨。祖厉河如一条土黄色的飘带,在深谷间蜿蜒。风声呼啸,带着砂石击打地面的声响。
【混剪预告】李震山勒马远眺、郭蛤蟆浴血奋战、移民队伍艰难前行、红军会师欢呼等后续剧集的经典画面快速闪过。
主题歌起(苍凉雄浑的男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出片名】山河铸会宁
第一场 景:边关古道 时:日 人:李震山、部曲甲、部曲乙
△ 一队汉军骑兵在黄土坡上艰难行进,旗帜褴褛,人马皆疲。
部曲甲(抹去脸上黄沙):
军侯,这鬼地方,连口水都是苦的。
李震山(二十余岁,面容坚毅中带着迷茫):
闭嘴。加快速度,天黑前要赶到祖厉河谷。
△ 李震山勒住战马,极目远眺。苍黄天地间,只有风沙肆虐。
李震山(OS):
祖厉...陛下给这片不毛之地赐名时,可曾想过,这里的风沙都能磨碎人的骨头?
第二场 景:祖厉河畔 时:日 人:李震山、众军士、民夫们
△ 浑浊的河水拍打着两岸峭壁,发出沉闷的响声。
△ 数百名衣衫褴褛的民夫在军士监督下,艰难地夯土筑城。夯土声"咚...咚..."作响,在河谷间回荡。
李震山(巡视工地,对身边军士):
地基再加深一尺。这土质松散,不夯实了,一场暴雨就得垮。
军士:
诺!只是...军侯,这些人大多是刑徒,偷奸耍滑的不少。
△ 李震山目光扫过那些眼神麻木的民夫,眉头紧锁。
第三场 景:山梁上 时:日 人:野利、少年牧人
△ 远处山梁上,老牧人野利(六十余岁,披着破旧羊皮袄)默默注视着河边的动静。他胸前挂着一颗磨得发亮的狼牙。
少年牧人:
爷爷,那些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要砍我们的红柳?
野利(眼神深邃):
他们在改变山河的样子...就像很久以前的那群人一样。
△ 野利轻声哼起古老的歌谣,调子苍凉,随风飘散。
第四场 景:军营帐 时:夜 人:李震山、老博士(闪回)
△ 李震山独坐帐中,就着油灯擦拭佩剑。
【闪回】长安城,一位皓首老博士对李震山谆谆告诫。
老博士:
震山啊,边地虽苦,然每一座新城,皆是华夏文明之灯火。尔等所筑,非止土墙,乃是万世之基业。
△ 李震山抬头,帐外风声呜咽。
李震山(轻声自语):
万世基业?在这连草都不愿多长的地方...
第五场 景:河边 时:日 人:李震山、野利
△ 李震山勘察地形时,与正在河边取水的野利不期而遇。
△ 两人语言不通,野利指着河水、天空,做出滋养和敬畏的动作。
李震山(若有所思,解下水囊递过去):
喝吧。
△ 野利迟疑片刻,接过喝了一口,被茶水的苦涩惊到。他也从皮囊里倒出浑浊的酪浆递给李震山。
△ 李震山忍着腥膻一饮而尽,一股灼热从喉头烧到胃里。
△ 两人相视片刻,野利眼中戒备稍减。
第六场 景:筑城工地 时:日 人:李震山、众民夫、军士
△ 狂风暴雨突然来袭,刚刚筑起的一段墙体在雨水中轰然垮塌。
△ 民夫们在泥泞中挣扎,绝望的情绪蔓延。
李震山(浑身湿透,看着垮塌的墙体,拳头紧握):
天要亡我乎?!
第七场 景:工地 时:雨后天晴 人:李震山、野利、族人、民夫们
△ 雨停,残阳如血。野利带着几个族人出现,拿着草绳和特殊工具,默默帮助加固地基。
△ 李震山怔住,随即指挥民夫跟着学习。
△ 新加固的地基在夕阳下显得异常坚实。
第八场 景:城墙遗址 时:日/夜 人:李震山(中年)、百姓(若干)
【转场】数年后,城池初具规模。暮色中,已显沉稳的李震山巡视城墙。
李震山(抓起一把黄土,任其从指缝流下):
这土里,有你的血,我的汗,还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过往...
△ 夜色中,城中亮起零星灯火,在无边的黑暗中顽强闪烁。
李震山(OS):
老博士,我好像明白一点了。这灯火,或许微弱,但既然点起来了,就不能让它熄灭。
第九场 景:山梁 时:日 人:野利
△ 野利远眺那座已成规模的土城,眼神复杂。
△ 他取下胸前的狼牙,轻轻摩挲。
野利(轻声):
山河变了模样,但山河还是山河...
片尾:
【镜头拉升】祖厉河在夕阳下泛着金红色的光,蜿蜒如血脉。
【画外音】李震山:这座名为"祖厉"的城,将不仅仅是用土石筑成...
【画面】快速闪现后续时代的标志性场景:郭蛤蟆城烽火、移民队伍、会师楼红旗...
下集预告:"四百年风云变幻,一座孤城,一个悲壮的传说即将上演..."
【出字幕】编剧、导演等演职员表。
第一集 完
---
核心要点说明:
1. 历史感营造 - 通过服化道、环境音响和人物状态,展现西汉边塞的荒凉与艰辛
2. 矛盾铺垫 -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通过筑城与自然环境、与原住民的互动来体现
3. 象征运用 - "夯土声"预示历史进程的沉重;"灯火"象征文明传承;"狼牙"代表游牧文化
4. 人物弧光 - 李震山从迷茫到初步理解坚守的意义,为后续剧情发展奠定基础
5. 视听语言 - 大量使用黄土色调,风声、水声、夯土声构成声音主线,营造苍凉氛围
这样的开场既建立了整部剧的史诗风格,又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让历史变得可感可知。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