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灵龙峡的余韵,我们走进了翟家古村落。
翟家岭古村落位于远安县茅坪场,明朝万历年间从江西吉水千至远安,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已传承二十一代。
走进翟家岭,时光在这里仿佛被石墙与青苔挽留,脚步踏在斑驳的石块边角料舖成的石板路上,迎面徐徐的秋风,传来历史的回响。好像向你介绍,翟家岭真正的“古”,是那片每株需数人合抱的参天古树,它们矗立在村后,虬枝盘曲,如饱经风霜的睿智老者,向游人述说着百年的风雨晴晦。它们从翟家先祖“一斗米换一棵树”的严格保护村落生态的族规,到翟家后代生生不息,一直述说到现在的“黄墙灰瓦与古树名木相映”而受游人青睐的独特村貌。
然而,让这座古村落真正“活”起来的,是古树下的人。这便是游客们游完这里后都赞不绝口的一句话:“古村古树新农民”。
是啊,这里的村古,石木结构黄泥摸墙的住宅距今已有二百多年了,还有的已破烂;这里的树古,有的已被村民挽上红色的祈福带,当做神树膜拜,还有的则已枯倒了。而这里的翟家人,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式农民了,他们是新农民,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年青人大多进城发展,留在村里的人有的成了津津乐道向游客介绍古村和祖屋历史的向导,有的成了在自家门前挂着各种新颖名词匾额的柴火灶饭庄的老板。古村落的的旧骨架里,就这样被注入了新时代鲜活的细胞。
在这里,演译着生气勃勃的古新交融,这份古新交融的感慨最终沉淀在挂着“甜蜜人家”匾额的那顿柴火饭里。灶膛里劈啪作响的火焰,舔着黝黑的锅底。酥脆鲜嫩、脂香四溢的熏肉,是一种醇厚松枝的风味;初雪凝脂,嫩滑如丝的柴火豆腐,饱吸了乡野的烟火气息。我们围坐桌前,咀嚼的仿佛不只是食物,更是这片土地绵长而鲜活的生命力。
古村,古树,新农民。这是一次从风景到生活的体验,也是一段从过去向未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