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侄的体面新娘
文/王永杰
国庆节前夕,赴老家参加了姨表弟给其子举办的婚礼。这个在乡镇饭店中举行的普通婚宴,却因当事人家庭几代人的传奇故事,给我留下了比众多都市星级酒店的豪华盛宴更为特别的印象!
姨表弟是我小姨的儿子,虽然出生于距离我老家不远的乡间小村,但他的家庭出身却极富传奇色彩。据一些地方文史研究者认为,这个地处陈仓区境内千河西岸的小村,古时候是从陕西关中西部重镇风翔府所属的陈村镇,跨越千河以西的贾村塬,经县功、千阳、陇县至甘肃、宁夏诸省的西北大道——“南由路”之旁的,一处以粮食仓储、交易为主的商贸集市。直到解放后,这里的有些自然村还被称为“街上”,并留存着一些过去的商铺门店等建筑物。表弟的远祖是凤、岐名商宋家的后裔,虽然解放前己经家道中落,土改中只定为中农成分,但直到我年轻时去他家访亲时仍能看到的姨夫以嫡长子传人居住的,建在青石台阶之上的门窗精雕细刻、屋顶上安放着鸟兽屋脊的高大古式厅房,屋后摆放的练武专用器物“千斤石”,头门前用料考究作工精良的石狮,都显示着其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世。姨夫虽然识字不多,但其高大的身躯,日常生活中儒雅的言谈举止,直到晚年仍保留的喜欢喝几口小酒的习惯,仍隐隐约约地体现着祖辈“武秀才”遗传的痕迹。
但到了表弟这一代,除了七个姊妹兄弟显示的人丁兴旺之外,其运数好象日渐衰微!年纪较长的是比我年龄还大的两个表姐及一个表妹,虽都嫁到了农村,经历了大集体及农村改革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农耕劳累,丈夫及家境也不尽相同但生活却基本平稳。排行老四的大表弟,本来天资聪颖还侥幸走出农村获得了在县属企业工作的机会。但婚后生下孩子不久,其妻却因一点夫妻口角而服毒丧生,引发娘家人寻衅滋事又致大表弟自寻短见而亡,留下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使家中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最小的三表弟赴外乡与一年纪较大的丧偶之妇组成了家庭。二表弟虽居家结婚生子,但妻子在两个孪生子女年少时又因病早逝,排行老五的四表妹婚后不久也因病而亡。其时小姨夫妇在抚养大表弟的孤女出嫁后已年老力衰。二表弟既要照顾二老和孩子,又要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难免孤掌难鸣顾此失彼,致使表侄幼时管教不周,学业有所贻误,在同龄人还在求学的年龄就及早进入社会谋生,初时工作很不稳定,使表弟经常挂念于心!随着年龄的增加,亲戚朋友们又常常挂念着表侄的婚姻之事。接到二表弟为孩子举办婚礼的电话后,我不禁喜出望外,便在国庆节前两天的大喜之日早早如约而至。
婚宴选在了临近市区的一个农村镇街上,我们赶到时只来了部分宾客,其中就有大表姐及几位多年未见的老亲戚。大表姐不但排行第一,而且人样才华当年都是七个姊妹兄弟中最为优秀的一位。如今虽已七旬有余,也受尽了农村艰苦生活的磨难,但至今仍身板硬朗、 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淡笑风生,聊起二表弟及几个姊妹兄弟家中的近况,更是如数家珍。她说二表弟的这个表侄虽然上学不多,但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后城乡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依靠去省城打工也已在社会上站住了脚跟,并与一位邻省姑娘相识相爱,喜结连理。其同胞妹妹更是略胜一筹,近年来去发达城市灵活就业,利用自己的工资收入与父亲一起在我市的政府所在地,帮助哥哥购买了一套婚房。表侄这次婚礼中的诸多事务都是其妹与已经出嫁的伯父孤女一起帮忙操办。大表姐的三个儿子,有的上学毕业后考取了国家编制内的事业身份,有的通过部队生活的锻炼后自主择业在社会上谋得了一片天地,现均己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孙子们大多也已进入高等学府。有两个儿子今天也莅临现场,正在帮助表弟张罗着今天的婚礼。如今大表姐正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清平时代的生活乐趣,陪同她先期到达的二儿媳及正在大学就读的孙女那端庄优雅的气质,更显示出子孙两代的精神面貌。其他几位姊妹的家境也都大同小异,均在乐享天年!
正午十二时,婚礼正式开始。虽然没有纷繁复杂的婚礼程序及喧宾夺主的文艺助兴场面,但大屏幕上播放的小夫妻阳光帅气、清雅靓丽的结婚照剪辑视频及一位家族长辈通俗易懂又兼具时代气息的讲话,却使婚礼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温馨浪漫气氛。特别是新娘即席致辞中对婚后家庭美好生活的见解及展望,则更加体现了许多年轻人少有的缜密心思及独特理念,这与其清新靓丽、端庄娴淑的外貌一起给人以贤妻良妇的印象。而以同辈年轻人为主的双方佳宾合影中那一个个气度不凡、喜形于色的形象则展示了这个大家庭年轻一辈的整体精神风貌。
接着进行的敬酒环节中,小夫妻俩手捧酒盘配合默契答谢来宾时那落落大方、端庄歉恭的言词举止,更展示了未来家庭女主人的不俗气度与文化素养,赢得了在场宾客赞许的目光,亲友们都在心底里称赞表侄找到了一位才貌双全的理想伴侣。而二表弟在同样出落得苗条端庄、知书达理的女儿陪伴下给光临祝贺的亲戚乡邻敬酒时,同样赢得了客人们的一致赞许。人们发自内心地夸赞二表弟半世的辛劳终于得到了回报,宋家未来振兴有望!这个乡镇饭店中举行的朴实无华的婚宴不但使主人家门楣生辉,也给客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看到婚宴上这一幕幕喜悦的情景,我不但为表弟终于圆满地了结了心中的一件大事而由衷地高兴,更联想到社会生活中一个容易被一些年轻人忽视的问题。记得多年前听一位有识之士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人一生的不同阶段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责任担当:“父为子妻,子为父葬”。即作父亲的要为儿女们的早期抚养教育和婚姻大事操心尽责;作子女的要为父母亲的晚年瞻养和身后之事担负责任。正由于家庭成员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不同职责,才能使其家族不断发展繁洐,否则会导致家族衰落甚至后继无人。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大多父母对“父为子妻”之责沤心沥血竭尽全力,而有些子女却对自己的责任担当考虑不够。且不说对父母晚年生话的瞻养和身后之事尽心尽力,就是在自己本身的婚姻大事方面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他们或在人生之路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或不务正业、躺平啃老,甚至违法乱纪、自毁前程,被异性避而远之,以至在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段仍俳徊于婚姻大门之外,让父母操碎了心肝。再加上近年来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因素,许多男孩找不到对象的问题成了不少父母们心中最大的伤痛。正因为如此表侄子这个出身于经济拮据的单亲家庭,过去又上学不多的孩子,成年后能够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个人的婚烟问题,自然就赢得了众多亲戚乡党的刮目相看。这也告诉众多的年轻人,在如今的法制社会里,只有尊法守纪,好学上进,自立自强,才会有自己的美满人生!
在一个特殊的年份里,曾经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当作封建传统观念加以否定,其实这应该是一种鼓励人们积极进取的思想理念!作为许多普通的成年人,不敢奢望自己的后代成龙成凤、衣锦还乡,但却希望他们知书明礼、自立自強,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样父母们虽终生劳累也心甘情愿,反之则会让父母遗憾终身。但愿更多年轻人能体谅父辈的一片苦心!
2025年10月5日于陈仓区虢镇
作 者 简 介:
(审稿: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