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论创→
中国当下诗坛:没有诗,没有诗人
(在某省文学艺术创作研讨会上发言摘录)
文/三从山人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唐宋诗词至今让人感到文化荣光,明珠璀璨。但悲看当今诗坛,羞对古人,更愧对唐宋。可以说,当今,没有诗,没有诗人!
准确地说,也不是说没有诗,是诗泛滥成灾,却很少有一首交口称颂的好诗。也不是说无诗人,是写诗的人多如牛毛,人人都自封诗人,同时互捧诗家大咖,却没有几个写得真好能称得上真正诗人。当下,不见李杜(李白杜甫),也不见小李杜(李商隐杜牧),甚至小小李杜也不见。又有几位.是写出“”我为什么眼里却饱含着热泪,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感人之句艾青那样的诗人?又有几位是能写出“有的人活着但死了,有的人死的但还活的”有哲理深度的臧克家那样诗人?又有几位是能写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宝塔山”那样充满深情和形象意境贺敬之那样的诗人?
从表面看,诗歌刊物(纸刊加微刊)多如牛毛,诗协等在全国有成千上万,诗作品数量远超比唐诗宋词。好象诗歌创作,一片欣欣向荣,满目春光无限。
可事实上,诗的形式上内容质量上,乏有上乘。打油诗,老干体,屎尿诗,充斥诗界……这,能说明是诗歌繁荣?
与此对应,令人悲哀的是,真正的诗人,无人尊重。真正的好诗,没有人理会,得不到认可。诗歌评论,也是不公正不深刻,一味赞美捧场。有的还卷入格律诗、古风诗、自由诗高下优差之无谓纷争。
诗歌奖赛,既缺乏全国性的诗歌作品优劣的权威性标准,也不按专项设定标准,人情奖,赞助奖,比比皆是。且奖项繁而高,金奖、特等奖,一等奖,不晓何奖为魁。
种种怪象,原因是诸多方面。但主要有二。
一是从诗人队伍精神面貌来讲,情怀少了,激情淡了,名利浓了。
爱祖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少了。创作的激情,那种激情澎湃的气氛,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执着,淡了。为了虚名,为了经济利益,名利思想,浓了。
二是从官方职能部门的职能发挥讲。官方不作为,民间乱作为。官方的主管文学创作部门,比如,各级的文联,不能发挥作用,不引导,不扶持,不规范管理,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许多地方,把文联只当作安排官员的平台,并不考虑专业性,以致有的文联主席不懂文,有的诗协主席不写诗。其昏昏,焉令人昭昭?此状兹况,加之乏有为之志,何以履引导规范扶持之责?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诗歌创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重拾唐宋之光?值得思考,相信会有改观。中国当代诗坛的唐宋盛观虽然迟到,但总会到来的。
人们也不必一味陶醉于“”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代韩愈)之古色古香。也应相信,有一天,会迸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的奇景,人们会期待有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