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5日,“文艺赋美生活暨西南地区科普座谈会”在桂林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潘葵工艺美术工作室召开。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才大颖、桂林市各大学艺术院系教授和桂林工美行业大伽等2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展开交流座谈。(他们分别是:广西岭南印社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黄家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西南科普负责人、广西岭南印社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裕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浩然、书记卫涛、广西师大工艺美术主任、教授胡华中、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潘葵、桂林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周正龙、桂林甲天下书画院创建院长覃积孔、桂林雅园书画院执行院长龙武卫、桂林谷雨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川子、西南科普工作小组代表陈素娥、桂林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西南科谱志愿者蒋铧、广西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岳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艺术学院教授徐茂剑、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师张斌、广西旅游产业装备产业协会副会长/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罗倩女士、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西南科普老师代表陈仁等)。
会前,大家一起参观了潘葵大师的朽木雕刻作品——利用腐朽木根雕刻木艺术作品,孔子、荀子、屈原、岳飞、张旭等历史文化名人形象跃然木上,雕工精细、内涵厚重,尽显“化腐朽为神奇”的工艺魅力。此前,我一直困惑于传统艺术如何既守住“根”,又走向大众、实现价值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会上指出的那样:文化要走在产业的前面。而这场座谈会与实地观摩,让我对“文化要引领产业发展”的答案愈发清晰。潘奎工作室正是这一命题的鲜活实践样本。
一、守根:以工艺与文化筑产业内核
文化引领产业,首要在于守住“根”。潘葵的实践,精准锚定了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双重核心,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工艺上,他坚守中国传统木雕“精雕细琢、形神兼备”的精髓,拒绝工业化粗糙复刻——人物的服饰纹路参照历史典籍还原,如孔子像衣袂贴合春秋形制,神态刻画直击人物精神内核;再如张旭像的动态呼应“狂草”的豪放气质,每一刀都饱含手工温度与技艺本真。文化上,他聚焦“思想先贤”“艺术巨匠”等正能量题材,将孔子“仁爱”和屈原“求索”“创新”等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木雕实体,让作品从单纯的“工艺品”升级为承载文化价值的“活符号”。这种“技艺+文化”的双重坚守,正是产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底气,也让传统工艺有了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用朽木雕刻,更完美地诠释了“变废为宝”,生态环保的现代人文价值。
二、拓路:让艺术接大众、连市场
文化要落地产业,需打破“小众壁垒”。潘葵工作室探索的路径,既传递正向价值,又适配多元场景,为艺术走向大众、对接市场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方面,以“工作室办会+开放参观”拉近距离。座谈会直接落地工作室,参观环节让同仁或游客亲眼见证木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案台上的刻刀、半成品的坯体、大师雕刻的手法都能亲眼目睹,可以消解传统工艺“遥远、神秘”的刻板印象,让大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工艺之美与文化之韵。另一方面,以“多元场景适配”拓宽市场空间。潘葵的木雕作品并非局限于单一形态:既有适配会议室、美术馆等大型公共场所的大型摆件,成为传递文化气息的“空间符号”;也有适合家庭、茶室、酒吧等陈设的中型作品,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更通过正向题材的选择,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市场价值”的平衡,为艺术向市场和产业转化提供了可能。
三、启思:桂林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方向思考
桂林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拥有木雕、壮锦、陶艺、书画等丰富工艺美术资源,潘葵工作室的实践虽具示范意义,但要推动文化全面赋能产业,我认为仍需进一步拓展路径,特别是“补充完善轻量化产品”便是关键性方向之一。
另外,桂林要打造“工艺工作室+旅游”体验集群。可在漓江沿线、阳朔西街、东西巷等核心旅游区域,复制潘葵工作室“开放参观+现场体验”模式,布局木雕、壮锦、陶艺、石雕等工艺体验点,让游客从“走马观花看山水”升级为“深度参与品文化”,丰富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要开发“本土IP+轻量化产品”。若能以潘葵工作室为参照,结合桂林“漓江山水”“刘三姐文化”等本土IP,设计木雕挂件、书签、小型摆件等轻量化产品——这类产品契合小木雕刻的工艺特点,且方便游客采买、运输与包装,能快速对接旅游消费需求,真正打通“艺术价值变经济价值”的最后一公里。要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推动桂林本地艺术院校与工艺工作室合作,既让学生传承木雕、壮锦、等核心技艺,又鼓励他们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为传统工艺产业储备“懂技艺、懂市场、懂创新”的人才,避免“后继乏人”的困境。
结语
潘葵工艺美术工作室的实践证明,文化引领产业,需以“守根”保内核——让传统工艺有技艺厚度、文化温度;以“拓路”接市场——让艺术适配多元场景、贴近大众需求。若能循此路径,既借鉴潘葵“守根拓路”的经验,又补充轻量化产品等适配市场的举措,定能让更多传统工艺“活”起来、“火”起来,让文化成为推动旅游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走出一条兼具桂林特色与时代价值的旅游发展之路。
会议交流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