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12398能源监管热线9月通报,不仅是一份数据清单,更是一面映照能源领域民生关切的明镜。它清晰勾勒出当前电力服务的成效与短板,也为能源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群众的“用电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来抓。
从数据看,9月2804件投诉、109件举报背后,是群众对用电报装效率、停电抢修时效、电表计量准确性的核心关切。尽管投诉及时办结率达100%,回访满意率近90%,但内蒙古、四川等地的低电压问题,陕西、广西的欠费停电不规范现象,以及黑龙江、福建的业务办理乱象,仍暴露出部分企业在服务意识、运维能力上的不足。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经营,是检验能源服务“温度”的试金石。
通报中的典型案例更具警示意义。无论是沈阳供电公司的违规停电、太原供电公司的电费计算错误,还是敦煌供电公司对频繁停电和低电压问题的整治不力,都反映出个别企业存在流程不规范、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而安徽某企业冒用他人证件骗取许可、江苏宿迁供电公司并网验收不严等案例,则凸显了市场监管环节的漏洞。这些案例之所以被通报,正是因为它们触碰了民生底线与监管红线,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能源监管的本质,是为了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12398热线作为群众反映诉求的“直通车”,其价值不仅在于接收投诉、转办案件,更在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共性问题,推动行业系统性改进。通报中提出的四项要求——规范用电报装、提升电能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停电管理,正是对症下药的举措,体现了监管部门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的转变。
对能源企业而言,通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要真正赢得群众满意,不能只满足于“及时办结”,更要追求“办得好、办得实”。这需要企业将服务意识融入日常运营,把技术升级与管理优化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发生。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强化内部监督,让规范服务成为自觉行动。
对监管部门而言,12398热线是“探头”也是“抓手”。要持续发挥热线的监督作用,既要严肃查处个案,更要深挖问题根源,通过约谈、整改、处罚等手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同时,要完善监管体系,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监管精准度,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能源是国计民生的基石,每一度电都连着民心。12398通报的价值,在于它让监管看得见、服务摸得着。期待所有能源企业都能以通报为契机,正视问题、补齐短板;期待监管部门持续发力,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守护群众用电安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让家人幸福”的圆满,“让自己开心”的成功——这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能源行业的责任与荣光。
文字提供(过传武)
责任编辑(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