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男女平等的先驱之作
——《简·爱》读后感
陶玉山

1847年10月,英国出版了一本署名为柯勒·贝尔写的长篇小说《简·爱》。这部追求男女平等的先驱之作当时一出版就反响强烈,引起了轰动。这是一部为业内行家看好称赞的佳作、又是一部受大众欢迎的“畅销书”。当时英国文坛最权威的《批评家》杂志这样写道:“我们热烈地向读者推荐《简·爱》,把它列入借阅书目的首位……”这个推荐,更使读者争先恐后地购买阅读这部小说,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不久就发行了第二版,这在当时的英国文坛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的英国文豪萨克雷在写给出版这部书的出版公司的编辑的信中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而作者柯勒·贝尔究竟是谁,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一时议论纷纷。大家四处打听,结果毫无音讯。到了第二年夏天,作者和她的妹妹来到了伦敦,这个谜才给解开。她的真实姓名是夏洛蒂·勃朗特,一个不到30岁的矮小、其貌不扬的乡下姑娘。
《简·爱》当时之所以引起轰动、在英国文学史上有显著地位、并成为闻名世界的一部小说,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追求男女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爱情是真实的,是持久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甜也是最苦的东西。”作者通过一个孤女一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同时也反映了妇女摆脱男子的压迫和歧视的要求与愿望,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由此而言,它的出版在当时的社会上反响强烈一点也不意外。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简·爱,她的人生起点,堪称“地狱模式”。出生没有几个月父母就早逝,没多久,收养她的舅舅也离世,她和厌恶她的舅妈里德太太以及三个喜欢欺负她的表兄妹一起生活。她目睹舅妈的虚伪,饱受其虐待,慢慢地形成了初步的自我认知;在严酷的环境中,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识,在逆来顺受逐步觉醒反抗意识;从自卑到自强,具有了独立人格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她年幼时就有反抗精神。真的是环境影响人,同时也改变人。简·爱的成长历程,完全体现了从寄人篱下到自尊自爱、自我救赎的改变。“我原本以为里德太太是我的亲人,她会对我好。后来我才明白,血缘不等于亲情,冷漠与伤害却可以来自最亲近的人。”一针见血,力透纸背!由此而言,凡是在你无助的时候把你丢下的人,不管他们是亲戚朋友,还是恋人,都没有必要再交往了。他们永远不值得深交。读完了整部书,让我们恍然明白了童年的经历如影如幻,驱之不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小说一开始的第一章,就描写了简·爱与欺负她的表哥争吵扭打的场面。虽然最终她吃了亏,并且还被关进了红屋子,由此还得了一场大病。“当我无缘无故地被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这个瘦弱女孩用自己果敢不屈的勇敢的行为吸引了我们读者,让我们怀着好奇心阅读下去,一探究竟,看看她还会有什么和自己的年龄不太相符的出格离奇的表现。随后,就发生了她与舅妈里德太太的争吵,“别人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这句一针见血的话,让以恩人自居、一直冷酷无情的舅妈觉得害怕恐惧了。她绝对没有想到寄居在自己家里的这个瘦弱的外甥女竟然如此胆大包天,出言不逊。通过这两件事,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简·爱的个性与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从而引导我们带着浓郁的兴趣沿着这个方向,去看看作者怎样一步步地全面展现主人公的精神面貌。
这是一个底层女孩天崩开局的逆袭史。从离开舅妈家到全书结束,简·爱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家。无疑,最重要的阶段是在桑菲尔德。简·爱登上社会这个大舞台是到了桑菲尔德之后。对于简·爱这个一直在劳渥德读书教书、几乎没有和外界接触过的年轻的姑娘来说,桑菲尔德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她来到这个府邸做一名家庭教师,身不由己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采取的却是保护好自己的防卫姿态,初次和罗彻斯特接触,她显示出一种属于她自己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对罗彻斯特不太了解的时候,她保持了一贯的反抗精神。而随着深入交流沟通,她渐渐发现,她和罗彻斯特在思想上有着很多共鸣之处,不由地爱上了他。虽然他年纪比她大许多,人也长得不好看。简爱重视的是“友好坦率”,并不是万贯家财和显赫门第。“要自爱,不要把你全身心的爱、灵魂和力量,浪费在不需要和受轻视的地方。”在爱情上,简·爱的感情是炽热的,却丝毫没有忘记平等的要求。罗彻斯特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非常符合她反抗的性格,因此她觉得满意,所以才同意和他结婚,做他的妻子。“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句话是简·爱对罗彻斯特的深情告白,也是她反抗世俗、追求平等的宣言,体现出了她的自尊自爱。通过这直白而有力的语言,捍卫了人格与平等爱情的核心理念,由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蔑视我的爱。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跃的心。”对于罗彻斯特来说,这个其貌不扬的家庭教师具有一种不平凡的气质,她以性格的坚韧、思想的深度与灵魂的独立,让罗彻斯特深深着迷。他感到“知音难求”,下定决心一定要娶她为妻。因为你,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感到世界上的一切全部都属于我了,因为你爱我。”看了这句话,谁不会被感染打动呢?谁又不会发自内心地为简·爱感到高兴呢?“你有多好,我说不出来。我有多想你,我也说不出来。我只知道,你是我的意外。我没想过会遇上你,结果我遇上了;我更没想过会爱上你,但我爱上了。”把林徽因这句话当作简·爱的内心独白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谁说现在是冬天呢?当你在我身边时,我感到百花齐放,鸟唱蝉鸣。”如果一切事情一帆风顺,简·爱成了称心如意的桑菲尔德女主人,皆大欢喜,那么,她的打小就有的反抗精神恐怕要打一个很大很大的折扣。夏洛蒂·勃朗特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不以罗彻斯特在教堂的婚礼作为全书的结局,而是奇峰凸起,出现了梅森这个疯女人的搅局。尽管我们在前面的故事情节里看到过这个疯女人,甚至一时间成了我们心中的谜,但她的干涉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可以让简·爱与罗彻斯特的幸福瞬间化为泡影,这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真的是生活就像天气一样,看似可以把握,实则常常出人意料。而简·爱对待爱情是诚实坦率的。不迎合对方,不放弃原则。“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用灵魂和你的灵魂在对话,彼此平等。”面对罗彻斯特已婚的秘密,她虽然痛苦,但依然选择离开,充分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诚与自我信仰的坚守。“我渴望自由和平等的爱。”简·爱她勇敢地跨出桑菲尔德的大门,冲破世俗牢笼,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令人敬佩。“我宁愿保持我的独立性,也不愿做依附他人的藤蔓。”这句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不仅仅是反映了简·爱的个性。就像沉默不是没有情绪,只是没有再说的兴趣。“我越是孤单,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自己。”她的反抗精神至此发展到了顶点。她说:“我本来可以妥协,但我不会。你可能问我为什么?我的回答是,我不愿意。”
爱情可以炽热,自我不能迷失。《简·爱》描述的并非只是简单的爱情传奇,而是展现了一位极其普通的女性在逆境中坚强求生,并勇于追求尊严与爱情、自由与平等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性的成长,更是一部关于“自我坚守”的宣言。作者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总是从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入手,而当这个情节进行到一半时,就不做任何提示、甚至没有丝毫暗示,毫无征兆地就甩开了它,文笔随之一转,去讲另一个同样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根本不管不顾前面已经发生的事情,或以后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是,却以保持对中心人物的关注与兴趣统摄了小说的整体。小说的前四分之一主要讲了简·爱小时候的生活,后面则着重于讲她与罗彻斯特的关系;在书的最后的大约四分之一,圣·约翰出现了。除了最后几章,余下的内容都是与他们俩的关系有关。
简·爱的一生,像是一本“普通人如何活出尊严”的指南。她不是天生强大,也没有开挂的运气。她只是守住了三样东西:清晰的边界、不退步的成长以及自我珍重的价值感。这三点,支撑起了她的人格,也支撑起了她的人生。在苦难中保持尊严,是人类最后的防线。简·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整个世界都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没有靠山,就把自己活成一座山。磨难是生活的必修课,不屈不挠才能乘风破浪。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和眼界。“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最高层次的爱情是心甘情愿的付出,与原生家庭和解,不仅是放过他人,更是放过自己。不断寻找更广阔的天地,相信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由此而言,简·爱她不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而是一个正在不断成长的人。这也不不仅是一个小说故事,这是一个女性真实的人生。是诠释爱情最好模样的不朽之作。
在爱情与尊严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因此却赢得了全部。简·爱她不是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而是自己的女王。这部跨越百年的经典,至今仍在讲述一个道理:爱不受凡俗影响,也没有阶层之分。一个女性的价值,从来就不取决于容貌与出身。出身可以平凡,容貌可以普通,没钱可以去挣,爱情可能消失,但只要守住内心的底线,尊严不被丢弃,就会有坚守自我的勇气。一个女人能够真正走向幸福,不是靠家境,不是靠美貌,也不是靠婚姻,更不是靠学历,而是靠一种发自内心的底气。而有些爱,比命重要。你本就值得被爱,不是因为你完美,而是因为你真实。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没有一辈子了。这部小说情节引人入胜,文字质朴无华,景物描写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同时,小说还有隐隐约约的神秘色彩,这让它具有了一般小说所不具备的吸引力和可读性。结尾的大团圆结局不客气地说落入了庸常俗套的窠臼,但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作者不得不迁就迎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而做的,作为现代的我们,应该报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简·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你宽恕的能力,爱的能力,拒绝的能力,决定了你未来生活的品质。这辈子,真正为你兜底的,不是你的伴侣,不是你的父母,更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离开谁都能活下去的本事和不取悦谁都行的信心。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就是聊得来,信得过,靠得住。林徽因说:“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有共鸣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只有灵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藏的美丽。”“爱”,只有双向奔赴才有意义。爱情的真谛不是肤浅的吸引,而是两个灵魂之间的共振。所有的意义,其实只取决于你自己。快乐不是事事顺心,而是选择了看淡不顺心的事。读书不消化,比不读书还可怕。读书的关键不是记住内容,而是引发思考。多读书,只说对了一半,严格挑选好书才是人该做的选择。因为很多书,不值得浪费时间去读。读书就要在你的的书上做笔记。你可以划线,做批注,写符号,这些不但会让你保持清醒,也有助于你思考,把书里的内容知识变成你自己的。阅读《简·爱》让我知道了:有些书,读完就忘记,就像没有读过;而有些书则会深深地隐藏在心中,成为你的部分……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