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立冬
场景1:院子,晨
时间:立冬初雪
雪花飘落,麦香发现每片雪都是齿轮形状。
(特写)积雪覆盖的晒场上,胡麻籽从雪下凸出啮合的图案。
场景2:修理间,日
陈川检修结冰的液压系统,拆开的阀芯里掉出张底片。
(特写)底片对着光,显现广寒分厂拆除现场,戴白帽的人站在废墟间。
场景3:窗台,夜
麦香把冰齿轮排列在窗台,融水在玻璃上画出体温曲线图。
深夜,输油管突然爆裂,喷出的机油在雪地晕出省城医院的徽标。
第十七集:小雪
场景1:香油坊,日
时间:小雪时节
麦香发现虞美人种子在齿轮箱里发芽。
(微距镜头)嫩绿的子叶托着微型轴承,根须穿透金属外壳。
场景2:工作台,日
陈川改装防冻设备,新装的温控器屏幕突然开满虞美人像素花。
麦香拆开发芽的齿轮,在齿槽找到卷成轴状的出院小结。
(特写)展开是张差速器草图,所有标注都用医用胶布贴着。
第十八集:大雪
场景1:院门,日
时间:大雪封门
麦香推开被雪堵住的院门,发现雪地里埋着急救箱。
打开是十二支未拆封的抗过敏注射液。
(特写)说明书背面画着齿轮啮合示意图。
场景2:熔炉前,黄昏
陈川把所有的工具扔进熔炉。
(升格镜头)火焰中升起完整的过敏源检测报告,纸张在火中卷曲成虞美人形状。
第十九集:冬至
场景1:厢房,夜
时间:冬至夜
北风卷着雪沫灌进裂缝,麦香在修补窗纸时摸到半截铅笔。
(特写)笔杆刻着"广寒厂区专用"。
场景2:结霜的玻璃,夜
麦香用铅笔头在霜上画线,霜花自动延展成传动系统图。
陈川检修取暖锅炉,拆开的燃烧器里掉出团金线。
(特写)展开是绣着虞美人的口罩,滤芯层夹着1995年冬的体温记录表。
第二十集:小寒
场景1:卧室,凌晨
时间:小寒凌晨
金属摩擦声惊醒麦香。
她看见陈川在用砂纸打磨自己的手臂——
(特写)皮肤下浮现齿轮状凸起,每个齿尖都顶着虞美人花瓣。
场景2:炕上,晨
麦香掀开炕席,发现下面压着十二张X光片。
(特写)每张都显示骨骼异化,锁骨变成差速器形状,指骨嵌着微型轴承。
天亮时,陈川砸碎所有镜子。
第二十一集:大寒
场景1:冰封的渠底,日
时间:大寒时节
麦香在冰层倒影中看见戴白帽的人。
(幻影)那人在医院楼顶种植虞美人,花根穿透混凝土缠绕医疗设备。
场景2:院子,黄昏
陈川拆除最后的自动化装置,卸下的传感器屏幕浮现有色金属含量检测报告。
麦香撬开冻土,挖出锈蚀的医疗废物箱。
(特写)里面装满粘着血渍的齿轮,每个齿槽都嵌着虞美人花粉。
第二十二集:立春
场景1:屋檐下,日
时间:立春时分
化冻的屋檐水在青石上写满医嘱。
麦香用破搪瓷盆接住冰凌,融水在盆底聚成"脱离过敏源"五个字。
场景2:老屋窗前,黄昏
麦香沿着冰凌指引走到垭畔,发现陈川家烟囱冒着炊烟。
(特写)窗台上的虞美人在新土中发芽,嫩叶托着微雕的听诊器。
暮色中,陈川卸下所有齿轮假肢。
【本集终】
艺术指导笔记:
1. 季节叙事 用六集完成一个完整的冬季轮回,雪与冰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
2. 医疗意象 从过敏到骨骼异化,将工业伤害具象化为身体病变
3. 镜像运用 冰面倒影、镜面反射等多重镜像暗示人格分裂与身份认知
4. 道具升级 从简单工具到假肢,展现机械与人体融合的渐进过程
5. 色彩控制 冬季以蓝白为主色调,医用元素增加冷峻的质感
6. 声音设计 金属摩擦声、冰裂声、医疗设备提示音交织成冬季交响
这七集构成一个完整的"金属过敏"篇章,通过冬季的严寒外化人物内心的冰冷与挣扎,将工业文明与人体之间的冲突推向极致。医疗元素的加入为故事注入新的隐喻维度。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