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网络最火的话题,无疑是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大型谍战电视连续剧《沉默的荣耀》,抖音上关于此剧的热议几乎霸屏,两岸均反响强烈。笔者随机试看了一集,便欲罢不能。剧情迂回曲折,悬念迭起,惊险刺激,扣人心弦。我是含着泪,提着胆,揪着心追看下去的。
《沉默的荣耀》揭密了一段被尘封了75年而鲜为人知的历史。该剧呈现了1949年至1950年间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我党优秀的谍报工作者潜伏于白色恐怖的台湾与敌特斗智斗勇的凶险事迹,描述了隐蔽战线斗争的艰难细节,可以说填补了台海谍战题材剧的历史空白。
1949年8月,原本准备迎接解放的我党潜伏人员国民党中将吴石,突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在艰难决择的关头,他为彻底解放全中国,毅然前往台湾,继续向中共华东局提供重要情报。而原本打算从香港回上海的朱枫,得知吴石的交通员牺牲后,大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任,便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一起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愿景,临危受命只身赴台接任交通员一职。而作为吴石副官的聂曦,也本可以留在福州与妻儿过安稳日子的,但为了解放全中国的民族大义,不顾恩师吴石的坚决反对,竟也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忍痛割爱,将自己还未成年的小孩留在大陆,携妻与吴石一起前往举目无亲的孤岛。他们共同成立东海小组,在密切合作中,传递了多份重要情报。然而,在千密一疏中因叛徒出卖,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等人不幸被捕,最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大业不幸光荣献身。由于故事取材的历史人物皆属真人真事,因此这是一部开局就知道了结局的谍战剧,大量细节刻画,使迭宕起伏的剧情格外扣人心弦。
剧情生动而细致地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艰难与危险,书写了特殊时期隐蔽战线无名战士的群像。故事细致刻画了当时中共地下党员为保护吴石的身份,先后多人牺牲的情节,还原了当时中共地下党员在极端环境下依然为信仰战斗至最后一刻的感人情境。
剧中的男主角吴石是遵照历史真实刻画的。他1894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原名萃文,字虞薰、湛然。先后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炮兵科、日本东京炮兵专科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1948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在台期间任国民党国防部副总参谋长,是我党潜伏台湾隐蔽战线中职务最高的地下工作者。当时他作为国民党高官,天赋异禀,深受蒋介石的器重,在宦海深涯中应算是如鱼得水的大幸者。身居高位,有权有势,生活条件优渥,且家有贤妻,膝下又有爱子承欢,如果安身立命跟国民党跑,当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人生如此,夫复何求?但谁能料到,他竟然弃暗投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出乎常人所料,在明明看得见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时,他不顾友人的规劝,硬要坚持奔赴前途未卜的台湾;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明明已经觉察到了自己因与中共地下交通员张灏接头时被保密局长毛人凤和行侦组长谷正文怀疑了,却还要投身虎口拔牙,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毅与胆略啊!而到了台湾后,他在群狼环伺的极其凶险的生态中,整日需要提着脑袋与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特务,斗智斗勇,兜旋博杀,真可谓是在刀尖上跳舞一般的惊心动魄。在国民党特务对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全面围剿下,他几乎丧失了与组织联系的一切通道,于是不得不铤而走险选择去香港传递情报。这种凶多吉少的行为,除非是大义和信仰的精神驱使,那还会有什么原动力能迫使他奋不顾身呢?
而原本已出色完成任务可以返回上海与家人团聚的朱枫,在亲眼看见交通员不惜跳海保护党组织后,毅然选择亲赴台湾,接替交通员职责,重建东海小组情报线。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对常人来说也是匪夷所思的。朱枫这个人物也并非凭空塑造,绝对有真实的历史原型。朱枫原名贻荫,小名桂凤,改名谌之,字弥明,镇海城关朱家花园人。1905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11月,朱枫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台湾执行秘密任务,在前往台湾前,她还缺乏隐蔽战线谍报工作经验,临危受命的朱枫初到台湾,仅凭多年地下经济工作的社会阅历,以高情商弥补了情报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在几次执行任务中,可谓步步惊悚,险象环生,但她都凭着自己的智慧而化险为夷。一个柔弱的女子本可以在圆满完成了香港的隐蔽任务之后,完全可以回去与家人团聚共享新中国成立后带来的安稳生活,她却偏偏要舍弃这一切,只身去孤岛犯险,在弹雨刀丛中,过着朝不保夕,安危不定的日子。试问今天的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看得懂?
再说聂曦这个人物吧,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1917年生于福建福州,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的副官,后转任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科长,领上校军衔。福州解放前夕,他奉吴石之命,完好地保存了一批国民党的绝密档案资料,后随吴石赴台湾。作为吴石将军的副官,他是一个忠诚到骨子里的年轻人,如果死心塌地在台湾为国民党卖命,凭他的聪明才智应该也是前途无量的。但他的人生除了为信仰付出,几乎没有给自己留多少余地。最戳心的是妻子责问他为什么不设法把孩子接到身边来时,而他只是欲言又止,三缄其口,什么都没说,甚至也没有辩解,只是说了句:“等解放后再好好补偿她们。”使人情不自禁而泪目。他这种沉默,是坚毅的隐忍,是肩负使命有口难开的内心折磨,心底隐藏着无法倾诉的酸楚,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妻子,也只能用沉默来守护心中的那个信仰。聂曦被审讯时的表现也让人钦佩。他尽可能保护吴石将军,审问他时选择硬扛所有指控,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在刀边喋血的严酷面前,从家庭到人格都在被一点点撕扯,对这种舍身忘死的大义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简直不堪设想。
观众看了《沉默的荣耀》也许大多会心生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在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怎么会有那么一批人,为了民族解放大义,不顾亲人,不顾家庭,不顾前途,甚至于不顾生死,而抛头颅,洒热血,真正敢于杀身成仁且义无反顾。对此只怕许多凡夫俗子百思而不得其解。固然《沉默的荣耀》所表现和歌颂的革命先烈在我党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只是极其少数的优秀典范,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还在长期尘封中默默无闻。事实上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队伍里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一个个抛家弃子奉献了自己宝贵的前途和生命,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以前看中国革命史和党史,对那些革命先驱的无私无我的牺牲精神,总有点半信半疑不可理喻。因为在那些革命先驱中,许多人出身富裕和优越,不是大地主家就是大商家,有的还是官僚资本家庭,他们生活在那样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可以享受穷人无法享受的高等教育,也完全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公子小姐生活。但他们却偏偏不留恋这样优渥的物质条件,完全彻底放弃别人无法拥有的生活,而最后竟背叛家庭投身革命,这需要多大勇气和决断啊!回过头再看看“中国共产党一大”那些代表不就是这种情况吗?无数的革命先驱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偏偏要去刀丛中跳舞,整天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博杀,既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那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理想、大义、信仰的力量驱使,那还会有什么魔力让他们那样鬼使神差般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呢?现在看了《沉默的荣耀》,终于算是找到答案了。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对于那些革命先烈的人生选择,对于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可能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也根本看不懂,甚至于怀疑其真实性。其实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其一,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他们那种理想和信仰;其二,人们的认知水平总是相对的,人的见识总是受自身经验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所以无法避免和超脱各自的局限性而能看清事物本质。于是忽然想起庄子在他的《秋水》一文中说的那些醒世名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夏天的虫子生命周期仅限于夏季,无法理解冰的概念;井底之蛙受狭小的空间限止,不知道大海有多大;生长在穷乡僻壤,见识短浅的莽夫因受教育的局限,就很难领悟大道的妙理。庄子的寓言简直令人醍醐灌顶。是啊!要一个饱食终日的人去理解一个饥寒交迫的人,岂不是对牛弹琴?
历史档案告诉我们,革命先烈吴石、朱枫、聂曦,还有陈宝仓将军最后的结局都惨不忍睹。在刑讯中,谷正文这个活魔鬼阴毒下作,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使他们在狱中都受尽了严刑的折磨。吴石活活被打瞎了一只眼睛,朱枫被反复行刑后但求一死,她甚至生吞了两条金饰以图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聂曦在狱中也受尽各种酷刑,但他们都宁死不屈,从未向敌人低过头,认过罪,相反却义正辞严痛斥对手,最后都从容赴死。吴石和聂曦临死前甚至含笑而去,充分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
最近几天网上都在疯传聂曦临刑前的照片:他穿着白衬衫,脚蹬马鞋,两手反绑在背后,表情平静,嘴角带着一抹微笑,整个人显得异常英武。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即将迎接死亡的年轻人。他的从容和笑意,让人特别想知道,他此刻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或许他是在告诉人们,他对自己选择的这个信仰无怨无悔。网上有人评论他的从容,比千言万语更能承载他的信仰,甚至可以跨越历史的尘埃,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道之行。
《沉默的荣耀》播出之后,网络的热议铺天盖地,海峡两岸的观众和读者深受触动而追剧不舍。有的可能是因为故事的扣人心弦而欲罢不能,有的可能是出于对那段特殊历史的好奇而紧追不舍。而我却完全是被吴石等革命先烈那种为实现理想而活,为坚守信仰而死的大无畏精神彻底征服了。在这部剧中,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烈士在沉默中坚守信仰,在刀尖上的博弈中留下荣耀。这是常人无法做得到的伟业,弥足珍贵而令人由衷钦佩。他们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人才是真正中国共产党员,什么人才是真正伟大的革命者,什么人才是真正值得后人纪念的革命先烈。
联想到现在和平年代的芸芸众生又有什么理想信念呢?恐怕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平时心里想的是一夜暴富和损人利己;他们平时生活中信奉的也只怕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混财不富”的信条。尤其是那些贪官污吏腐败分子,平时带着多种面具工作生活,他们一个个身居高位,在台上沐猴而冠,一个个都是正是君子,而在台下却是男盗女娼,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公权,干尽了损公肥私的勾当。在他们这些人的脑海里,哪还有半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可言呢?他们一心想的只怕就是如何快速升官发财,如何轻松实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梦。这些人在吴石他们面前,其形象是何等萎缩,其思想又是何等龌龊。
现实社会大部分人煕煕攘攘不是为名利,就是为权力,又有几个能真正象吴石将军他们那样坚守民族和国家的大义而舍生忘死呢?难怪网上总是有不少人说现在的中国人只信钱和权了,基本上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难怪不少有识之士认为:现在中国最大的危机就是信仰的危机。因此也有人设想,要是中国与美国发生战争了,“带路党”会远比抗日战争的伪军还多,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现状啊!.恐怕并非危言耸听。显而易见,中国现在的思想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工作,当务之急就是要为全体国人补钙输氧。
遗憾的是,吴石他们这段秘史却因多种难以回避的原因而被尘封了整整75年。他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和荣耀历经于长久封存中的沉默至今才破茧而出,大放异彩。试想一下,如果台湾当初就早已回归了,这段在刀尖上博弈出来的荣耀还会沉默如此之久吗?
《沉默的荣耀》实在是一面照妖镜,什么人是忠实而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什么人是见风使舵的机会主义分子,什么人是两面三刀的势力啸小,只要一对照,就会原形毕露。《沉默的荣耀》又是一部说服力很强的教课书,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就会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灵魂深处也会被深刻触动,就会懂得培养和坚守正确的理想与信念,这对于一个共产党人保持初心和坚守自己的职责又是何等的重要。俗话说得好:身体缺什么就要补什么。那么在当下这个世界如此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全民中来一场关于理想信念的大补课,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尤其是在那些掌握国家公共资源分配权力的领导层中,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家牢固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的信念,已迫在眉睫。
《沉默的荣耀》的思想意义已远远超出它的艺术价值,非常契合这个大变局时代的需要。对于这样十年难遇的好剧,芸芸众生要看,那些掌握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领导同志更应多看。
2025年10月13日结稿于长沙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台原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