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才自析一首咏史五言律诗
杨辇出家者,掘陵寻宝人。
徽宗伏虎枕,赵构彩云琴。
残骨弃青野,满车装白银。
理宗头最大,取下做清樽。
我在动笔之前,则翻阅了大量资料,咏史诗需要还原历史人物、事件或背景,不可随意虚构篡改。这首诗以真实的笔触揭露了元初南宋皇陵遭僧人杨辇真珈盗掘的历史,其中蕴含多个历史典故与意象,以下逐联析解:
(一):“杨辇出家者,掘陵寻宝人”。典故:杨辇真珈(简称“杨辇”)是元初西域僧人,任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他率人盗掘南宋皇陵,将宋理宗、宋度宗等陵墓洗劫一空,抛尸荒野。
(二):“徽宗伏虎枕,赵构彩云琴”。“伏虎枕”乃宋徽宗赵佶珍藏的罕见之宝,“彩云琴”乃赵构的掌上明珠,价值连城。他爷俩的陵墓虽未被其盗窃,予用这两物件暗喻陵寝遭破坏的严酷性,同时也是借代随葬品的珍贵奢华。
(三)“残骨弃青野,满车装白银”。史实依据,杨辇盗陵后为取宋理宗口中夜明珠,竟将其尸体倒悬树上三日,沥取水银,而后将遗骨乱弃于山野。这个过程有点像盗取慈禧口中的月明珠,士兵把她的嘴撕破了。杨辇所劫金银宝器“载以十车”,运往元大都献功;此联以白描手法直书暴行,强化历史的悲剧。
(四)“理宗头最大,取下做清樽”。理宗长个大脑袋头,我想比袁世凯的头还大,宋理宗赵昀头颅硕大史书有记载。“做清樽”:杨辇将理宗头颅割下,剔骨抛光后制成酒器(亦称“骷髅碗”),献给元帝。此器流转于百年,直至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大都后寻回,以帝王礼重葬。
总之, 此诗以咏史为表象,实为对暴力、权力与文明关系的深刻诘问。典故的运用不仅还原了历史现场,更将南宋皇陵之劫升华为对一切野蛮征服的警醒,析到这里使我想起曹孟德盗了西汉梁孝王的陵墓,孙殿英盗掘了乾隆裕陵和慈禧的东陵,与杨辇同出一辙!均引起了全国哗然。孙殿英为了求保护,他把乾隆剑送了蒋介石,同时把这颗隔十米远就能照见头发的宝珠献贡于宋美龄,被宋美龄镶嵌在鞋上,现在还在否?不得而知!我想到哪些就划手机说到哪里,对与错,敬请读者勿怪!
(责任编辑 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