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那穷山沟里,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可母亲有个宝贝,那是她出嫁时,外婆亲手交给她的银项圈。银项圈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一弯静静流淌的月牙儿,带着岁月的温度,也藏着母亲大半辈子的故事。
我小时候,家里穷得连顿饱饭都难吃上。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像鹅毛似的,把整个村子都裹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半夜突然发起了高烧,整个人烧得迷迷糊糊,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团团转。那时候,村里没有卫生所,要去镇上的医院,得走十几里地的山路。
母亲二话不说,把我裹在厚厚的棉被里,背着我就往镇上跑。雪深得能没过脚踝,每走一步都特别费劲。母亲呼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瞬间结成了白霜,挂在她的头发和眉毛上。我趴在母亲背上,能感觉到她急促的呼吸和剧烈的心跳。
走着走着,母亲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我赶紧喊:“妈,你慢点!”母亲稳住身子,喘着粗气说:“乖孩子,妈没事,咱得快点到医院。”就在这时,同村的王大爷赶着牛车从旁边经过。王大爷看到我们,立刻停下牛车,大声说:“他娘,快把孩子放车上,这么冷的天,别把孩子冻坏了!”母亲千恩万谢地把我和被子一起抱上了牛车。
王大爷挥动着鞭子,牛车在雪地里缓缓前行。母亲紧紧地搂着我,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菩萨保佑,让孩子快点好起来。”到了医院,医生说我得赶紧打针吃药。可母亲摸遍了全身,只凑出了几块钱,离医药费还差一大截。
母亲急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了那个银项圈。那银项圈在母亲粗糙的手里显得格外珍贵,母亲轻轻抚摸着它,像是在和老朋友告别。这时,医院的李护士长走了过来,她看到母亲手里的银项圈,又看了看我和母亲身上的破棉衣,心里明白了怎么回事。
李护士长笑着说:“大姐,这银项圈先别卖,医药费我先帮你垫上。”母亲惊讶地看着她,连忙摆手说:“这咋行,不能让你破费。”李护士长拉着母亲的手说:“大姐,谁都有个难处,孩子看病要紧。”在李护士长的坚持下,母亲含着泪收起了银项圈。
有了钱,我顺利地打上了针,吃了药。没过几天,我的病就好了。母亲带着我,提着一篮子自家种的鸡蛋,去感谢李护士长。李护士长怎么也不肯收,母亲着急地说:“妹子,你要是不收,我这心里过意不去啊,这鸡蛋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李护士长拗不过母亲,只好收下了。
从那以后,母亲更加珍惜那个银项圈了。她说,这银项圈不仅是外婆给她的念想,还见证了这么多好心人的情谊。
后来,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这对于我们这个穷山沟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高兴之余,母亲又犯了难。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母亲坐在院子里,看着那个银项圈发呆。我知道她在想什么,走过去说:“妈,我不上学了,我去打工挣钱。”母亲一听,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气地说:“胡说啥!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
就在母亲为学费发愁的时候,村里的张大叔知道了这件事。张大叔是个木匠,手艺特别好,平时在村里口碑也不错。他找到母亲说:“他娘,孩子上学是大事,这学费我先帮你凑上。”母亲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儿地抹眼泪。
母亲还是拿出了银项圈,想把它当掉还钱给张大叔。张大叔一把拦住母亲,说:“大姐,这银项圈你可不能当,这是你的宝贝。这钱就当是我借给你的,等孩子以后有出息了再还我。”在张大叔的帮助下,我顺利地上了高中。
在高中的日子里,我努力学习,每次取得好成绩,都会第一时间写信告诉母亲。母亲每次回信,都会提到那个银项圈,她说一看到银项圈,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时光飞逝,我考上了大学。这在我们那个小山沟里,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消息传开,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母亲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把银项圈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用一块干净的布仔细地擦拭着。
就在我要去上大学的前几天,母亲突然病倒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把母亲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母亲是劳累过度,需要好好休息。我守在母亲的病床前,看着她憔悴的面容,心里一阵酸楚。
母亲拉着我的手,虚弱地说:“孩子,妈没事。你去上大学,要好好学习,别担心妈。”我含着泪点点头。这时,邻居刘奶奶走进了病房,她手里拿着一个包裹,说:“孩子,这是大家给你凑的路费和生活费,你拿着。”我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些皱巴巴的钱,有五块的,十块的,还有一块的。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夺眶而出。母亲看着那些钱,又看了看刘奶奶,说:“大姐,这咋好意思,大家都不容易。”刘奶奶笑着说:“他娘,孩子有出息是咱村的光荣,这点钱不算啥。”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带着母亲的期望和那个银项圈,踏上了去大学的路。如今,我已经在城市里安了家,有了稳定的工作。可每次回到老家,看到母亲和那个银项圈,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那个银项圈,就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母亲的一生,也串起了那么多好心人的故事。它让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虽然生活有时候会很艰难,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你温暖和希望。而这些温暖和希望,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作者:秋草红枫 河南·方城 责任编辑: 陆赠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