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知道一条河如何串联起自然奇趣与人文底蕴吗?不妨走进五龙河的世界。它发源于山东诸城九龙山,以湍急水流闻名,东、西两支蜿蜒交汇,滋养出 “米粮川” 与 “药材之乡”;这里既有 “龙生九子” 治水的古老传说,也走出了丘橓、刘墉等名臣。请走进台见新的作品《水流湍急的五龙河》。】
台见新
五龙河发源于诸城东北乡百尺河镇境内的九龙山,以其水流湍急而闻名于世。九龙山,又名铁龙山,当地人俗称九龙埠,海拔仅138.1米。属沂山山脉的延伸部分,是诸城东北乡最高的一座山峰。
九龙山是九龙河与五龙河的发源地。九龙河发源于九龙山南麓,流经百尺河镇的龙泉、龙池子、小仁和南洼、在河套一带汇于百尺河,全长仅九公里左右。五龙河发源于九龙山山顶天池,上游分为两个支流,分别称东支五龙河和西支五龙河。东支五龙河发源于九龙埠东侧,从张家兰子村东、夹河庄,流经高密市柴沟镇的梁尹、王家大庄、李家庄、范家大村、柴沟;西支五龙河,又叫盆渠河,上游北去一支主要流经诸城市百尺河镇的张家兰子、星石沟、吴家庄子;西去一支流经窝乐子、盆渠、逄家庄子、在台家大村前交汇,然后折向西北流经高密市柴沟镇的上口、相家庄、鹿家庄、西旺、柴沟。其中西支五龙河的一个重要支流——白龙河,发源于诸城白龙山,经仲家村、张戈庄在台家大村村西流于西支五龙河,西支五龙河上游八公里全在诸城境内。东西两支五龙河在柴沟村西北汇合,然后从南到北贯穿高密市的柴沟、康庄、仁和、周戈庄四个乡镇,全长五十六公里,流域面积三百八十五平方公里,流入北胶莱河,注入渤海。
清朝光绪十六年春日的一天,东路大鼓一代宗师台五,曾在沈阳一说书场演唱了一段韵味别致的段子:“五龙河源于九龙山,五龙河上源有一河岔叫撒牛涧。有一种窝兰鸟飞越撒牛涧,刚飞到中间下了一个蛋,那个蛋滴溜溜的往下转,未到涧底边,竟孵出了一只小鸟叫尖尖,你说撒牛涧有多深多宽。”经过台大师运用艺术夸奖手法,把五龙河说得又深又长,简直就跟西游记里的通天河一般,激起了在外东北人对故乡的多少思念啊!
五龙河沿河两岸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一年四季,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著名的“米粮川”,也是著名的“药材之乡”。上游的白龙山,明清时期是著江北重要的药材集散地,尤其是每年的二月初一至初五,十月十五至二十两次药会,更让白龙山名扬海内,具有“东方药都”之誉。这里沟崖河汊遍地药材,不仅出产半夏、茵陈、车前子、薄荷、金银花、蒲公英等普通药材,而且盛产诸香附、柴胡、路骨草、米布袋根、天麻、丹参等名贵药材,著名的药沟(岳沟),柴沟(柴胡)名声远播。
五龙河水质甘冽,水产丰富。河里不仅出产优质的鲤鱼、鲢鱼、鳙鱼、鲶鱼、鰒鱼、鲫鱼、河蟹,龙虾等,而且盛产著名的——五爪甲鱼、黄褐锥鱼等特产,尤其是五龙河的鳆鱼名满天下,鱼肉特别鲜嫩,味道鲜美,可与松江府的鲈鱼相媲美。
五龙河风味小吃也很有特色。不仅有炉包、杠头火烧、单饼卷鸡蛋、馒头、锅贴、窝窝头、烧饼、锅饼、三角糖包、水饺、蒸包、月饼等食品,而且有头道韭菜炒肉,香椿煎蛋、蘑菇炖小鸡、刘墉烧烤、东坡驴肉、老汤锅、羊肉汤、冷狗肉、冬瓜炖野兔等名吃。五龙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上古时期洪水滔天,野兽毒虫肆虐,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射着大地,地上寸草不生,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拯救民众于苦难之中,上天赐给神箭手后羿十支神箭,令其射掉了九个太阳;又派一龙到人间治水,一龙看到洪水滔天,大地一片汪洋,一时竟束手无策,不久一龙就在九龙山上产下了九子,这九个龙子各有神通,帮助一龙共同治理洪水,这就是历史上传说中的"龙生九子"。“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众多。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不同。现在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来了解具体是哪九子。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3.老三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之意。
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九龙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他们当中在本地贡献最大的当属九龙和五龙,九龙在九龙山之阳开凿了九龙河,五龙在九龙山之阴挖掘了五龙河,因为五龙河上源多山岭,水量丰富。为了泄洪,五龙就挖掘了东支五龙河和西支五龙河,两支河流在高密市柴沟村西汇合流经北去,注入北胶莱河。相传五龙名叫狻猊,喜好抽烟,然而挖掘河流非常勤奋,每当累了的时候,就歇息一会儿美美地抽上袋烟。且说这一天,五龙一气挖河十多里,感觉有点累,就歇息一会儿,蹲在岸边,一边美美地吸着烟,一边蹲在地上,观察地势,原先想将五龙河一直往西开挖,汇于潍河,结果它睁开龙目一看,西北地势低洼,洪水难以下泄,于是就从这里拐了个弯,折上西北去了。五龙烟瘾过足之后,又开始挖河,白龙、青龙、黑龙、赤龙也来帮工,结果几条龙一气把河挖到了胶莱河,将洪水注入渤海。至今在台家大村村西五龙河拐弯处还留有五龙吸烟用过的烟袋锅子呢。
从此以后沿河两岸百姓就有了房前屋后种烟的习俗,男人们则养成了遇事总会聚在一起,蹲在地上,一边含着烟袋,“吧嗒,吧嗒”地吸着烟,一边思考着商量什么的习惯。
由于五龙河上游属山岭地带,地势较高,而下游一带是平原地区,地势低缓,上下游落差竟达七八十米。尤其是西支五龙河,又有龙溪、小两河、白龙河、黑龙沟、岳沟、青龙河等众多支流,水量特别丰富。每当夏季暴雨来临,山洪暴发,河水就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经常淹没下游田地村庄,因此五龙河以水流湍急、气势恢宏闻名于世。解放后,为了消除水患,人民公社时期兴修水利,东支五龙河在上源修建了高密李家庄水库,西支五龙河先后在上源修建了诸城吴家庄子水库,前大村水库,高密马旺水库,桀骜不驯的五龙河终于得到了控制。
几百年来五龙河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了沿河两岸村庄的人们,浇灌了无数的田地。这里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历史上仅仅上游河段不仅孕育了丘橓、台存道、台瞻斗、任玥、刘统勋、王中孚、刘墉等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而且孕育了武举鹿容、刘廷标、武进士邱元音等武学大家,同时这里还浸润了刘奎、刘季三、高老三、谢堂、钟和村、任玉林等一大批医药大师,产生了“东路大鼓”演唱艺人一代宗师——台五,台五曾足迹遍及长城内外,鼓响大江南北,登上了那个时代的顶峰。文学方面既有浓墨宰相刘墉,文星会员王中孚,解元邱锡珖,任氏七子等文学大家,又有许多乡贤雅士,灿若星辰,不可胜数。
丘橓,字懋实,号月林,诸邑柴村人(今属高密丘家大村)。十九岁考取秀才,嘉靖二十二年参加山东乡试考中第二名举人。嘉靖二十九年高中七十二名进士。初入仕途,由行人擢升为礼科给事中。
丘橓一生恪守“临官莫于平,临财莫于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之道,为官正直清廉,有“丘青天”之称。
台存道,字汝修,号性斋,诸邑台家大村人,明万历癸酉科举人,官至南阳府同知(正五品)。万历二十年初任北直隶萧县知县,遇到大旱,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为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智截漕米,救活数万百姓,事迹载明代万历《萧县县志》,入明万历《青州府志》循良传。
台瞻斗,字曰灵,诸邑台家大村人,此人学识渊博,胆识过人。明崇祯十五年,清铁骑进入大村,众人皆躲避,唯公爬村后大槐树上观望,铁骑至,不及下,被掳于沈阳日负水。一日公与其徒吟李华《吊古战场》文,清将一听,知是大儒,善待之。后来到京城参加院试,因策卷遗失,顺治甲午科拔贡江西袁州府萍乡县知县。施政五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离任时百姓跪送“万民伞”,事迹载清乾隆《诸城县志》。
任玥,字少玉,号希庵,高密市柴沟镇梁尹人。生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中进士,时年27岁。初任山西石楼县知县,再升浙江道监察御史,改京畿道。任玥以御史巡视长芦盐场之后,晋官浙江巡抚。于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卒于任所。任玥不仅为官清廉,而且是慈善家,全国知名的书法家。
台五(1868—1948) 原名台福先。山东大鼓艺人,诸城台家大村人。12岁拜师习唱东路大鼓,15岁出徒,18岁已唱红家乡。20岁时进青岛演唱一举成名,尔后曾到济南、烟台、徐州、沈阳、北京、太原、开封、南京等城市说书。唱腔高亢有力,婉转流畅,风度清雅,口齿利落。擅长演唱《金鞭记》、《响马传》、《施公案》、《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018年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为了彻底根治河流,高密市委市府高瞻远瞩,在柴沟村西五龙河地段开发五龙河风景区,高密交运集团率先开发,已经投资六个多亿,开发了二千多亩湿地,预计投资三十六个亿,以乡村振兴为目的,以乡村建设为中心,努力打造娱乐、旅游观光,民风民俗、医药康养等特色小镇,造福当地百姓。诸城城市委市府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实行河长制的基础上,打响了全面根治五龙河的战役。
百尺河镇党委政府更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党中央走文化强国之路的号召,乘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大力推进振兴乡村计划,为了百尺河镇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百姓生活环境更洁净,在总结综合治理百尺河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对古老的五龙河进行全面治理。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龙河上游八公里河段治理方案》。现在上游沿河两岸二十二个村庄全面铺工,修桥补路,一条条水泥大道,金光闪闪,不仅村村通,而且户户通。多部大型挖掘机已经开进了五龙河,加固堤坝,修整堤岸,平整河床,填沟造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美化绿化,休闲区、娱乐区、采摘区、养殖区、垂钓区、旅游区、民俗区整齐划一,现在已经初步形成规模,随着五龙河的治理和不断开发,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五龙河流域必将浴火重生,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开发区,必将展现出青春活力,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异彩。
2018年9月14日写于台家大村工作室
作者简介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点击头像
关注我们
SUBSCRIBEto us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