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义阐微》出版自序

昔者仓颉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采乎众美依其类象始制文字。独体为文,合体称字,文字中深藏造化之秘,据此可洞悉万物。因此汉字乃形、音、义的结合,每一笔每一画与其音义密不可分。然而随着文字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多字与字符讹混不堪,往往同一构字符在不同字中所表字义各不相同,不同的字符又相互混用,有违“六书”,在文字学上造成重大缺失。如“日字符”在很多字中并不表示太阳;绝大多数的“人字头”与人无关等,这样为我们识字带来了诸多困扰,需从源头上厘清,方可疏通字义。
作为一个读书人,是应弄懂我国的文字的,我一直在努力探寻一个字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为厘清汉字的疑难字符,准确分析汉字字理,杜绝错别字,2017年,我将《新华字典》中的附形部首所涉及的字进行了探本溯源,还原其讹变,恢复字的形、音、义,并且把与其相似易混难辨的字也一一作了详解,在海南出版社出版了《附形部首探究》;2021年校勘附形部首以外的疑难字与疑难字符,在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了《说文勘字》。

这两年坚持不断学习,在读书学习中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疑难字与字符及与文字相关的新问题。对此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拟之为文,将自己的学术见解一篇篇分享至微信朋友圈,不知不觉竟有十多万字。内容琐碎,篇幅长冗,层层叠叠阐述细微,析解字的来龙去脉精细到每一笔每一画。少数内容是对《附形部首探究》《说文勘字》的补充,结集出版不好分类,遂命名为《疏义阐微》。
《附形部首探究》《说文勘字》《疏义阐微》这三本著作,是我耗时十年完成的文字学系列专著。这套书以汉字形、音、义的内在关联为脉络,全面系统地解读了古籍与现代文本中常见的疑难字及疑难字符。三本书互为补充,即可为文字学研究者提供参考,亦能帮助普通读者通过字理分析,了解疑难字及疑难字符的来龙去脉。汉字之所以难解,难就难在这些不按规律出牌的疑难字及疑难字符。

《说文勘字》的出版,有幸请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翟万益作序,序文最后说:“汉代许慎编撰《说文解字》时,没有现今这么多的出土材料,清代虽文字学盛行,文字学家囿于‘地上’材料,按部就班论列,固守成说较多,缺乏对古文字研究贯通的思想和手法。现在对汉字系统进行一次大清理、大厘正,正当其时,我今年已七十开六,诸病来袭,无以招架。古文字材料收罗几四十年,岁月不为我驻,奈何?盼望刘君礼贵先生能负此重任,以漫长之岁月克尽斯役,为民族文化贡献力量。”我牢记使命,不负厚望,砥砺前行。《疏义阐微》的出版,鉴于水平有限,难免纰漏,诚望有关专家、同行,学者及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为幸,是为序!

作者刘礼贵,曾用名刘新成,生于1975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幼承家训习书摹画。2005年从海口迁居深圳,在海口、深圳公民办中小学任教二十多年,2013年9月,于深圳石岩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2015年2月,于深圳东湖美术馆举办自撰诗联书画作品展;2017年,在海南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附形部首探究》;2021年11月在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说文勘字》。
2025年7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