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沃乡土绽开的诗歌牡丹——
五龙诗社秋季现代诗作品读后感
罗瑜平
国庆前夕,收到苍溪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梨花诗雨》编委会主编谭守彬发来的电子档稿件《五龙诗社秋季现代诗作品稿件》,顿时“五龙诗社”四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很久没看到这样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名字了,匆忙点击打开,里面收录了周尤党、周尤川、王正春、牟文勇、李中彪、王德洪、戴华昌、孙文静、姚建凤、向建、申立健、宋侄志、李正荣、戴军、陶美传、孙晓会共十六位作者的现代诗二十六首。在印象里,他们大多数以古诗词活跃在苍溪文坛,在现代诗作者群中鲜见他们的影子,这让我产生了一睹为快的兴趣,也就有了下面写给他们的一些文字。
纵观该辑作品,整体展现了诗社成员扎实的创作功底、厚重的生活积淀、深沉的人文关怀、真挚的情感体验、饱满的创作热情,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物质化时代,他们能有这颗至真至纯的诗心,倍感弥足珍贵,值得可喜可贺。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新时代新征程,新诗发展势头强劲,正在不断探索完善中,期待诗社诗友们在继承传统抒情方式的同时,克服阅读面窄、诗艺陈旧、口号入诗、用词泛化、缺少细节、现代感弱等明显弊病,广泛阅读《诗刊》《星星》等现代诗歌刊物上的诗歌作品,学习现代诗歌语言和技巧,加强诗学修养,在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和意象系统的个性化上探索创新,以获得更大的艺术突破,不断开拓更独特的诗歌美学疆域。
本诗歌小辑共分四个部分八十年的回声
作者:周尤党
八十年了
历史的钟声仍在耳畔回荡
不是古老的编钟
是南京城墙上的弹孔在滴血
每一滴都映出一张面孔
被活埋的、被焚烧的、被强奸的---
他们的眼睛没有闭上
只是变成了我们今天的瞳光
我们忘不了
忘不了的是什么
是重庆渣滓洞里窒息的孩童
是台儿庄残肢断臂的士兵
是滇缅公路上
二十万双脚踩出的血路
是黄河决堤后
八十九万平民的浮尸
是三光政策下
无数同胞的阴魂在荡漾
我们忘不了
忘不了那些没有等到胜利就牺牲的人----
他们倒在
1931年的沈阳
1937年的卢沟桥
1938年的徐州
1940年的枣宜
1942年的野人山
1944年的衡阳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连名字都没留下
八十年了
让我们把纪念
从广场的花篮
移到日常生活的脉搏
教孩子们唱《松花江上》时
先告诉他们为什么
“那里有森林和煤矿”
要让年轻一代务必明白
今天的美好时光
是成千上万的先烈
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要让我们的子孙知晓
八十年前的国耻
铭记在心,永世不忘
为民族的伟大复兴
贡献全部的力量
祖父与伯父的烈士证书
作者:周尤川
白纸黑字
是那么的分明
分列两边是血染的红旗
捧着夺目的国徽顶天立地
一纸烈士证书
是血与泪织成的火熖
燃烧着不朽的传奇
英魂伴着寂寞
静静地珍藏在箱底
我有幸再次阅读
搜索往事的点点滴滴
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
红军要给穷人找饭吃
朴实的口号镌刻在石壁
信仰烙在了心底
您俩便跟着红军走了
义无反顾地走了
明知九死一生
为穷人的解放
何惧抛妻别子
为穷人打天下
为温暖大地去燃烧自己
三叩与九拜
怎能了却对先辈的怀念
既使长跪不起
仍不能释怀对先烈的敬仰与感激
曾长久徘徊在你们的旧居前
仔细找寻你们留下的足迹
抚摸着你们曾触摸过的门窗
俯首追念百感交集
你们坚定的面容
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虽然我们未曾见面
但血脉与灵魂的不灭
让我们接过你们扛过的红旗
沿着你们未走完的路
负重前行永不停止
泪点·赤帜长歌——
观9.3阅兵有感
作者李中彪
礼炮在云间震醒黎明,
勋章轻叩岁月的痕印。
沧桑敬礼穿透晨雾帷幔,
曙光拂过血汗铸就的城垣。
旗帜如星火猎猎作响,
似铿锵战鼓迎朝阳绽放。
看!战旗掠过长空浩荡,
冰原诘问已得时代回响:
“若放下枪,脊梁岂能不断?”
如今导弹列车织就锋芒,
北斗为星河佩挂荣光。
昔日胃中棉絮与草根,
已化作金穗玉浪翻滚。
“站起来”的宣言震彻苍穹,
复兴之梦如飞鸿展翼腾空。
自瓦砾中升起的五星红旗,
引领高铁穿梭山河如龙。
看!C919裁开云锦飞驰,
航母破浪处,郑和帆影重雄。
千万双手共织锦绣经纬,
乡间足迹深印大地年轮。
钢铁羽翼下灯火可亲,
火海中逆行身影踏焰而立,
胸前党徽灼灼如星,
照亮十四亿人奔赴的征程。
若奇迹有姓必为中国红,
是星火传送的赤壤丰隆,
也是红领巾扬起的霞虹。
我们以微光守护盛世长空,
山河在誓言中轻轻回响:
“愿礼炮在云间震醒黎明,
勋章轻叩岁月的痕印。
沧桑敬礼穿透晨雾帷幔,
曙光拂过血汗铸就的城垣。
旗帜如星火猎猎作响,
似铿锵战鼓迎朝阳绽放。
看!战旗掠过长空浩荡,
冰原诘问已得时代回响:
“若放下枪,脊梁岂能不断?”
如今导弹列车织就锋芒,
北斗为星河佩挂荣光。
昔日胃中棉絮与草根,
已化作金穗玉浪翻滚。
“站起来”的宣言震彻苍穹,
复兴之梦如飞鸿展翼腾空。
自瓦砾中升起的五星红旗,
引领高铁穿梭山河如龙。
看!C919裁开云锦飞驰,
航母破浪处,郑和帆影重雄。
千万双手共织锦绣经纬,
乡间足迹深印大地年轮。
钢铁羽翼下灯火可亲,
火海中逆行身影踏焰而立,
胸前党徽灼灼如星,
照亮十四亿人奔赴的征程。
若奇迹有姓必为中国红,
是星火传送的赤壤丰隆,
也是红领巾扬起的霞虹。
我们以微光守护盛世长空,
山河在誓言中轻轻回响:
“愿以青春捍守不朽江山,
来世仍见五星之下,
赤帜永远飘扬在春天前方!”青春捍守不朽江山,
来世仍见五星之下,
赤帜永远飘扬在春天前方!”
“九三”阅兵感怀
作者:申立健
九月三日的这一天,
天安门肃穆庄严。
当世界多国领导人
登上天安门城楼时,
世界一片哗然。
当八十年后鸽哨切开云层,
长安街用大理石的反光,
拓印着履带、机翼和所有笔直的脊梁。
东风快递拆开引信时,
导弹安抚着昔日的国殇。
而观礼台不同语言的掌声,
正在翻译一本抗战日历的悲伤。
那时松花江上,
背井离乡的人们,
在雪地上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卢沟桥的石狮数着月光里弹痕的枪伤。
南京城里万人坑的深处,
三十万未冷的冤魂还在悲号,
可在歪曲了历史的日本教科书里,
还在试图洗白昔日的肮脏。
但太行山的岩石记得;
台儿庄的老兵不忘,
草鞋踏破钢盔时,
大地如何用鲜血浇灌出带刺的春天。
百团大战突破囚笼,
似一根插进侵略者血管的长枪。
如今歼20的尾烟,
为一九三七年亡灵的祭奠。
预警机盘旋的弧线里,
仿佛所见杨靖宇将军,
嚼着草根杀敌呐喊。
当仪仗队的鞋根敲响花岗岩的键盘,
整座广场突然变成一块巨大的勋章。
当检的车缓缓驶入长安街时,
三军将士的威武,
仿佛凝结成一把巨大的宝剑,
一道寒光直穿穹苍。
而今的中国,
不是凭几门大炮就能敲开国门,
任凭侵略者烧杀掠抢。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不忘国耻。
中华儿女又铸起了新的脊梁。
观“九三”阅兵有感
作者:宋垤志
长安街迎来朝阳
世界注视着东方
时针指向九点钟方向
主席的声音让我们血脉偾张
看
官兵迎面向我们走来
脚步惊醒帝国的妄想
铁甲摧毁他以往的猖狂
神鹰打击他最后的倔犟
导弹登场
他们彻底绝望
忆曾经
鸦片打开国门
黄海突见东洋的身影
八国的枪炮肆虐京城
九一八炮轰北大营
帝国的嘴脸
满目狰狞
我们要团结
我们要反抗
林则徐誓把鸦片烧光
致远舰舍死的邓世昌
……
激励四万万同胞奋起抵抗
百年的屈辱要血债血偿
屈辱让我们觉醒
对手让我们更强
南湖诞生了共产党
解放军起义在南昌
燎原之火传遍四方
驱列强,打东洋
跨黄河,渡长江
……
胜利的红旗在天安门飘扬
中国军队
锐不可挡
不畏霸
不扩张
人道救援
维和护航
不失大国担当
致力实现
十四亿人民的共同愿望
把永久的和平
同全人类共享
阅兵大看台
作者:孙晓会
急促的钟声划破黎明苍穹
猩红的地毯迎接四方目光
三军礼仪队气宇轩昂
端门二字象征新的启航
一声号令
八十响礼炮蓝天震荡
那些狰狞的鬼怪闻风丧胆
逃之夭夭
听:三军合唱的:松花江上、保卫黄河
我好像看到了奔腾的黄河之浪
又像似无数冤魂的泪涌
秋风呼啸,更似工农红军英勇的抗战
回首今日
广场上冉冉升起的红旗
牵动着我们中华儿女每一位心房
老一辈革命家那炯炯有神的目光
他们见证盛世,铭记沧桑
今日更不负人民期望
检阅之声如春雷贯耳,震撼山岗
无人机群似雁阵翱翔
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亮相
阅兵共编设八十五个方梯
三军装备精锐尽出
观礼台上,外宾赞叹不已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崇山峻岭沐浴着崭新的画卷
农业现代化五谷丰登,楼台映月
工业现代化日新月异,科技领航
军事现代化更超乎想象
探月逐海,所向披荆
今日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中国有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若敢来犯,钢铁洪流将他就此埋葬
我的笔尖虽没有钢刀锋利
却可撰写正与邪仇与恨
血与泪的历程
提醒下一代不忘历史
更会撰写新时代的强音
让每一阵金风传递时代的步伐
让每一轮夏雨成为盛世的礼袍
让天地间共同铸造一杷神剑
为正义和平守护
守护中国每一寸曙光
恋
作者:王德洪
那一年,岭上梅蕊正妍
太奶拉着太爷的手
相顾无言
机车就要开了
才匆匆留言
“保国,此去紫京之颠
当驱除鞑虏,复我河山”
梅花树下的身影
形只影单
那一年,垄上槐雪初绽
太奶握着爷爷的手
泪眼装欢
火车就要开了
才匆匆嘱言
“卫国,此去黑水白山
当驱尽倭奴,卫我河山”
槐花树下的身影
步履唯艰
那一年,庭中桂香漫卷
太奶攥着父亲的手
沉默如烟
汽车就开了
才匆匆泪言
“建国,此去长江之畔
当奋勇向前,壮我河山”
桂花树下的身影
步履蹒跚
而今,对着泛黄的照片
我仍然看见太奶
倚杖站在门边
涕泪涟涟
“护国,此去边关
当承遗志,护我河山”
那声音似大河奔涌
漫过云天
乡 恋
作者:王德洪
记忆里,每一次月圆
外婆总要站在
长长的海岸线
那与云与山的雕像
仿佛暗夜里潜行的渔船
形只影单
古炮台长出片片芦苇
是季风书写散落的标点
小时候,第一次读书
母亲满是庄严
跪拜孔子,也祭拜屈原
那与灯与月的身影
仿佛泥墙上正挂的浅蓝
泪痕未干
旧船票洇出一抹深绿
是候鸟反复描摹的纬线
长大后,第一次归远
妻子涕泪涟涟
把外婆和母亲的骨灰,轻轻缝进风帆
那与花与水的背影
仿佛诗经里北飞的鸿雁
穿渡云团
呼唤半生的老街的馄饨摊
是整个中国,和声在云端
祖国:母亲
作者:戴华昌
我的祖国,母亲,
您是东方的巨人,
您是力量的源泉,
你是爱的化身。
难忘那一天,
一九四九年 ,
新中国成立了,
伟人发出的最强音。
这是一个分水岭,
向世界庄严宣告,
已经完成了土地革命,
即将踏上新征程。
万里长征漫漫路,
建设伟大新中国,
前无古人没经验,
一穷二白底子薄。
改革开放谋发展,
肩挑日月改造旧山河,
中国式的现代化,
春风春雨天地人和。
喜看今朝,
九三胜利日大阅兵,
新型装备海陆空,
让世界触目惊心。
我庆幸生在这样的国度,
养育我的祖国母亲,
千言万语向您倾诉:
我爱您,祖国母亲!
我 想
作者:牟文勇
金色九月
抒写爱你的赞歌
红色十月
献上生日的祝贺
无论我走到哪里
总是依恋着你啊
——我的祖国
我想走进你的山壑
探索你的茂密
描绘你的轮廓
我想遍步你的田野
耕耘你的沃土
品尝你的硕果
我想汇入你的大海
聆听你的欢乐
感受你的辽阔
我想躺在你的怀里
遨游你璀璨的星河
迎接黎明的朝气蓬勃
为什么对你如此眷恋
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
——爱的炽热
汶川之行
作者:戴军
蓝莹莹的苍穹下
苍鹰掠过高耸入云的山峰
清凌凌的岷江水
穿城向南流
神奇的萝卜寨
高高的黄泥墙
墙上挂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棒
蓝天白云抚摸着美丽的萝卜寨
古朴的萝卜寨美名远扬
深红色的车厘子
亲吻着俏丽的羌族姑娘
憨厚的羌族老人悠闲地抽着旱烟
勤劳的羌族妇女在衣服上绣着云彩
朴实的羌族汉子脚踏云彩爱着高山
云端上的民族神采飞扬
月亮升起来嘢
篝火燃起来嘢
羊皮鼓敲起来嘢
锅庄跳起来嘢
竹筒羊肉烤起来嘢
洋芋糍粑上桌来嘢
咂酒喝起来嘢
一曲羌笛叫你思乡来嘢
高山的夜晚格外喧嚣
羌族的小伙子歌声清澈透亮
羌族的大妹子云端音空灵高亢
男女锅庄对歌对到了天亮
山城的夜晚与都市不一样
仲夏夜还透着阵阵凉
羌妹子唱红了篝火
羌小伙唱醉了月亮
我爱你:苍溪
作者:王正春
一弯明月
洒在嘉陵江上
同样的月
不同样的气息
那染红的江水
被枪炮震起百尺
无数张年轻的脸庞
倒下
同时又有新的声音
在怒吼
英雄的血没有白流
改天换地的苍溪
你迎来春的脚步
秋的果实
亭子口的歌声
梨仙湖的温柔
武当山的胸怀
九龙山的凉爽
还有多少个
状元挢的故事
在上演
值 得
作者:牟文勇
一直想忘了
又深深记得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次深情的回眸
就能够勾起我
嘴角上扬着
甜蜜的梦境啊
谁都有做过
就这样一辈子
在心里美美的
一直想释怀
又无法洒脱
一句甜甜的话语
一抹婀娜的倩影
就能够激起我
心旷神怡着
甜蜜的爱情啊
谁都有错过
就这样一辈子
在心里珍藏着
亲爱的,又想你了
虽然从不曾向你诉说
经年匆匆心上过
你是我生命中最亮的
不管你在哪
只要你还安好着
我就快乐
不管有多苦
只要你是幸福的
我就值得
送儿赴学有感
作者:向建
有一种离别
叫送孩子上大学
从襁褓到青春
你的成长我从未缺习
今天
当你背起新的行囊
怀揣梦想,将去远航
十八年的陪伴告一段落
这是你第一次独立之行
从此,家有了两个方向
一个在这里
一个在天涯
分别的时刻十分
短暂
期盼的日子却很
漫长
我不敢抬眼触碰你的
视线
怕你看见我潮湿的
眼眶
从此,万水千山
似近在咫尺
从此,你城市的天气
成了我关注的目光
美丽的城市
美丽的校园
这里是你青春新的起步
这里是你开启人生
知识的梦想
门前的老槐树
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我把思念
叠成树的年轮
祈盼着你学成
载着星光
收获硕果归来
你不再是曾经
那个清涩,懵懂的少年
初 恋
作者:戴华昌
那年,
第一次与你相见,
你害羞,
我腼腆,
你无语,
我无言。
你眉透秋波,
潮红的两腮,
生怕人看见。
母 亲
作者:孙晓会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
十天“识字班”如刺绣的数码
刻进心间
虽腹无诗书
却知书达理,蕙质兰心
上孝下贤
肩上是我摘星的云梯
怀抱是我舒适的安榻
寒冬升炉取暧
夏天驱暑为我摇扇
那些天上人间的故事
实侧是一味良药
一碗鸡汤
使我明白什么是大逆不道
什么是孝感动天
什么是侠肝义胆
总是百听不厌
那双粗糙的双手
无比勤劳,更加温暖
羹汤美味总是留给家人
自己却躲在灶前嚼着残羹剩菜
白天织太阳,夜晚织星星
那细致的针线话
像似要锁住诗和远方
每逢春节
全家穿上她做的布鞋
即使寒冬,也倍感温暖
每当吃着她的手擀面
至今回味
如今,望着她那满脸的皱纹
和那被岁月压弯的脊梁
还有那丝丝雪发
无不令我感慨万千
我要把您的伟大溶入我的诗行
让秋风吟诵
我更要把“时光”凝固
一个为您熬汤
一个为您做饭
如您当年一样
“孝”字拆开
一半陪您聊天,一半为家挣钱
不攀比,不抱怨
让您安享晚年
让我不留遗憾
同桌的你
作者:戴军
你动听的歌声
常萦绕在我的耳际
你如瀑的长发
常在我眼前飘逸
你会说话的眼睛
常让我心神不定
你如火的红唇
常烙印在我心底
你如花的笑靥
让我陶醉在甜蜜里
你清纯的相片
珍藏在我的影集
阅读你泛黄的书信
心中常常荡起涟漪
凌晨的暴雨
作者:孙文静
雨水在凌晨敲打窗户
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
一阵阵雷声惊醒熟睡中的我
路灯在雨中模糊成光晕
村庄变成流动的镜子
一道道闪电伴随雷声
划过长空,窗户也跟着
抖动起来
我站在窗前,借着路边灯光
看着雨滴滴答滴答地落
在我的车上
每一滴都带着时间的重量
坠落,然后消失
每天凌晨,这场雨
像某些无法言说的情绪
在凌晨最深处决堤。
如 果
作者:姚建凤
我变成一块石头,
那么,
一切尘缘,
都与我无缘。
传说,
铁石也有心肠,
不知,
我变成的石头,
有,
还是没有。
热字当头
作者:姚建凤。
白天,太阳凶得发了火;
连累夜晚的月光,
也让人觉得
不再温柔;
青蛙和夏虫,
在天地一统的火炉中,
也不敢哀鸣。
秋 天
作者:宋垤志
秋天来了
送走春的烂漫
夏的芬芳
回馈农民的辛劳
心中的渴望
那枝梢的梨儿
在风中摇晃
院里晾干的玉米
田间的稻穗
……
满是金黄
秋收的汉子
挺起脊梁
劲头更足
笑声更朗
汗水浸透衣裳
满载的收割机
欢声正起
奔向农庄
把丰收的硕果
装满粮仓
男人们似孩童在田间奔跑
恣意欢歌
把喜悦释放
要用那瓜果的甘甜
稻米的软糯
蔬菜的鲜香
……
端一桌美食
献给心爱的姑娘
再看那远山的枫红
桂菊的深黄
松柏的碧绿
早晚的霞光
……
正用它们那五彩斑斓
给大地披上秋的盛装
我又梦回村庄
与儿时的玩伴一道
放风筝,捉迷藏
摘野果,分甜糖
看电影,逛市场
背书包,进学堂
齐追梦想做同窗
仲 秋
作者:李正荣
寒凉秋风
驱走了夏热的炎天。
身躯爽,心安然,
老朽围场聊闲谈。
一场暴雨,洗刷大地
地温收起,青山变苍,
枫染杏色添秋妆。
雨后晴天,山丘明郎
乡村田间,稻染金黄。
秋 收
作者:李正荣
望山川,
机响人嘲收割忙。
看楼亭,
院内黄谷堆满场。
听龙经
喜悦丰收人欢乐
问大地,
粮丰民安国富强。
虎皮兰
作者:陶美传
听了名字再看容颜,
我心生疑问:
这般体态与兰何干?
厚叶长短如刀似箭,
那身虎纹斑,
正像军装迷彩图案。
叶片边沿镶了金线,
我放眼细看:
四季青绿一身春天!
新叶愈壮叶顶愈尖,
似汉唐勇士,
枪上刺刀誓斩楼兰。
虎皮兰啊精神饱满,
我管叫你是:
神气十足的倚天剑
读书的力量
作者:王正春
不爱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灵魂的民族
不爱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历史的民族
一本书
积淀了千年的文明
在茫然的时候
他会给你指明方向
在挫折的时候
给你力量
伤心的时候
给你快乐与自信
你的赠予
犹如一颗流星
心中燃起那
一盏盏明灯
是指引前行的方向
你用声音传递
文字的情感
你时而跳跃
时而流过春天
时而安静
如寂静的夜晚
那是在沉思
那是积蓄力量
我爱读你的
影子
更爱读你散发的墨香………
追 寻
作者:周尤川
行走在你走过的路上
轻轻地重蹈着你留下的足印
烙上了回忆与思念的瞳孔
打印出你
柔柳般的倩影
柔风为我留住了你幽兰弥漫的体香
把尘封的
牵念再度唤醒
泪滴已化为今生的情雨
去孕育来世蓝天上的白云
………
我徘徊在曾经邂逅的玉兰树下
把你的笑靥
静静地定格在玉兰花芯
书画宛
永旭:书法
张悦::国画
红豆国画
主编: 孙晓会
副主编: 周尤党、周尤川、王正春
编委
宋垤志、周志强、申主建、孙文静、
戴华昌、永旭、戴军
本期:收稿:戴军
本次审核:周尤党、周尤川
汇总编辑:王正春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