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深情序章
——记九三阅兵与盛世回响
铁十三师二代 陶玲
十月,灿烂的阳光为大地织就一袭金色的彩衣,微风携着清甜的桂花香在阡陌间流转;街头巷尾浸染在一片热烈的中国红中,每一扇向阳的门窗都倒映着山河无恙的画卷;孩子们的笑声与老榕树下的棋语,交织成秋日最温润的乐章。在城市如常的血脉里,正涌动着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气息——这是一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金风送爽,岁月静好!九三大阅兵那气势如虹的场景犹在眼前,而身畔这无处不在的欢庆,这国泰民安的幸福图景,恰如那历史性盛典最深情的回响在时光中延续、荡漾。

2025年9月3日的北京,天宇澄澈,惠风和畅。天安门广场再次汇聚历史的声音,一场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在此隆重举行。这是一个民族对来路的深沉凝望,更是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的庄重宣言。
当《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四首承载着血与火记忆的歌曲次第响起,瞬间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们仿佛听见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震彻云霄的呐喊,看见了黄河怒涛中挺立的不屈脊梁。这歌声,是历史的底片,也是精神的碑文,清晰铭刻着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在苦难中奋起、以血肉铸就新长城的壮阔诗篇。
那一刻,广场上空回荡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一个民族从血火中走来的集体记忆;激荡在人们胸间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追怀,以及一个走向复兴的国度的坚定心跳。
歌声铺就来路,历史的回响尚未远去,时代的强音已如潮涌至。随着纪念大会隆重开幕,钢铁洪流以磅礴的威严驶来,徒步方队步伐铿锵,如巍然挺立的山峦,前进的每一步都踏在民族复兴的节拍上。装备方队铁流滚滚,大国重器威严庄重,每一道履带碾过地面的震动,都化作大地的脉搏,传向祖国的万里山河。战机梯队呼啸苍穹,划出14道壮美的彩烟航迹,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和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与未来交汇于此刻,光荣与梦想一同前行。
这盛大阅兵不仅是对胜利的礼赞,更是面向新征程的精神号角。从当年“小米加步枪”的艰难岁月,到今朝钢铁雄师的信息化阵列,这支军队的脱胎换骨,正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醒目的注脚。
一种深沉而坚实的安全感,与一个民族挺直脊梁的自豪,在亿万胸膛中共振激荡。我胸中翻涌的激情,在这一刻化为一种无比坚实、无比厚重的确信——这凛然的阵列,岂不是对歌声里倾诉的所有牺牲与期盼,最庄严、最炽热的回应!
当最后一架战鹰呼啸着划过天际,阅兵式迎来了最为动人的华彩乐章。伴随着《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八万羽来自北京、天津等地千万户人家的和平鸽振翅而起,如雪白的信使,承载着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与珍视,飞向广阔的天空。紧接着,由600名学生在70分钟内完成充气的八万只红、橙、黄、绿、深蓝、浅蓝六种颜色的气球带着梦想和期许腾空绽放,仿佛大地向天空献上的花海,将整个广场上空装点成希望的殿堂。
这蔚为壮观的景象,堪称阅兵场上最温柔的强音。它以磅礴的绚烂,柔化了钢铁洪流留下的凛然之气,将国家的庄严与人民的温情完美交融,将全场情绪推向了温暖而幸福的顶点。广场上,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挥舞彩旗,欢呼雀跃——他们脸上绽放着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明天热切的向往。
这片由青春、欢笑与色彩交织的海洋,与空中象征和平的白鸽、寓意幸福的气球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这个秋天最动人心魄的画卷——一个强大而温柔的中国,正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诉说着她对和平的珍视,对未来的信念,对中国梦的执着追求。
此刻,我们终于深切懂得:为何要铭记那段浸透血火的岁月,为何要铸就这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只因今日这被鸽哨抚慰的蓝天,曾遍布侵略者铁蹄撕裂的阴霾;只因我们手中这看似寻常的安宁,浸透着先烈以青春换来的曙光。
我们从苦难与抗争中走来,铸剑为犁,化戈为帛。锻造强大的国防,从来不是为了制造战争,而是为了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洒满这片土地,让每一个清晨的炊烟、每一盏黄昏的灯火,都能在安宁中静静绽放。那振翅的白鸽,是写给历史的洁白誓言;那升腾的气球,是献给未来的斑斓期许。从历史的激奋,到实力的自豪,最终归于和平的感动与平凡的幸福——这条情感脉络,正是九三阅兵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记忆。它告诉我们,祖国强大,人民幸福,这便是盛世中国最美的风景,也是我们矢志不渝、永远追寻的梦想。

这一瞬,热泪瞬间模糊了双眼。一种深切而温柔的感动,一种生逢盛世的幸运与幸福,如暖流般涌遍我的全身。
父亲,倘若您能看见今日强盛的中国,看见她在经济、科技、军事与社会各个领域绽放的光芒,该有多好。
我的父亲,是一位从烽火岁月中走来的老兵。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美的炮火洗礼。曾与千千万万的战友并肩,以青春为盾、以热血为剑,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者。战火平息后,他们那一代人又默默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使命,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向热火朝天的工地。从紧握钢枪到手扶钎杆,他们从未犹豫,也未曾言悔。他们曾说,过去打仗是为了和平,如今建设更是为了和平。
父亲那一辈人,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在经受战火之后,最是向往和平。他们的脊梁,扛起了民族的苦难与希望;他们的双手,创造了从天堑变通途的奇迹。在那些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日子里,他们把青春献给山河,把忠诚刻进岁月。如今,当和平的鸽群掠过天安门上空,当现代化的装备方阵展现大国雄姿,我仿佛看见父亲和战友们布满皱纹却依然坚毅的面庞,正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用一生践行着“党指向哪里就到哪里,祖国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的誓言,把个人命运深深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更加懂得:今日之盛世,是无数像父亲这样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铺就而成;明日之中国,需要一代代人以同样的担当去守护和开创。
阅兵式上那腾空的白鸽与彩球,从来不是盛典的终曲,而是一个民族写给未来、写给每一个平凡晨曦的深情序章。它温柔地诉说着我们所有的奋斗与牺牲,最终都只为兑现一个朴素的承诺——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在每一个金秋十月,都拥有如眼前这般,无需理由、发自心底的欢欣。
看,国庆的喜悦正与阅兵的荣光水乳交融。昔日广场上挥舞旗帜的青春身影,已融入今日街头巷尾的欢庆人潮;那曾直上云霄的斑斓梦想,已沉淀为万家灯火里的寻常安宁。
这,便是盛世最美的模样——是欢呼落地生根后的静好,是梦想抽枝散叶后的丰盈。
责编:槛外人 2025-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