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三重奏 二
梦驼铃 我的中国心 海棠血泪
21 想必大家都听过梦驼铃,我的中国心,海棠血泪这三首歌,大有 “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的意境。说起这三首歌,在其背后,竟都藏着一段屈辱的家国恨。
22 梦驼铃这首歌创作于1982年,它的作词作曲是一对夫妻,作曲的是丈夫谭健常,作词的是妻子小轩。我们今天主要讲词,所以我们的重点也主要讲小轩。
小轩和她的先生谭健常,都是非常优秀的词作者与作曲家。他们曾写出了诸多雄壮、立意深远的作品,而且每一首都是佳作。
她们的作品不限于 :《 三月里的小雨 》、《 三百六十五里路 》、《 故乡的云 》、《 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 》、《 流连 》、《 牵引 》等等。
如果是熟悉这些歌曲的爱好者,那一定会记得那个时期被台湾校园歌曲霸屏的年代,小轩在其中是有一席之地的。
梦驼铃是小轩和谭健常共同创作的一首力作。这首歌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她到内蒙古边防采风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
23 小轩的这部作品其影响面极大、意 义深远,作品具有家国情仇的愤慨。她经历了40多年的历久弥新依然是经久不衰。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24 历史事件触发创作。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二战期间侵略中国的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这一行为激起了包括黄霑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的强烈愤慨。黄霑作为香港著名词作家,将民族屈辱转化为创作动力,与作曲家王福龄合作,以音乐表达对祖国的眷恋和捍卫历史真相的决心。这一事件被视为歌曲《 我的中国心 》诞生的直接导火索,多个权威来源均确认其核心作用。
创作过程与动机,创作团队与灵感来源。黄霑受香港永恒唱片公司邀请创作国语专辑,他联想到自身背井离乡的经历,从佛山移居香港。以 “ 游子 ” 视角切入,借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象征性意象,传达 “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 的主题。王福龄谱曲时采用规整简洁的乐句,突出朴素而激昂的爱国旋律。
25 快速完成与修改细节。黄霑仅用几小时完成填词,原歌词中 “ 千钧 ” 一词在传唱中被改为 “ 千斤 ” ,以增强通俗性;歌曲完成后由张明敏演唱,但香港乐坛当时以粤语歌为主,国语歌曲市场冷淡,导致初期反响平平。
传播与时代意义,春晚契机与全国爆红。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期间,央视春晚导演袁德旺在深圳偶然听到张明敏的版本,决定邀请其登台。张明敏不顾香港唱片公司反对,在春晚演唱后引发全民共鸣,歌曲迅速风靡内地,并获当年 “ 神钟奖 ” 。
社会影响,歌曲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尤其在港澳回归背景下,强化了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张明敏后续通过全国巡演支持亚运会,进一步将歌曲转化为爱国行动。
26 海棠血泪的故事,听完这首歌,许多人都会忍不住感叹 “ 世人只知雄鸡图,谁人犹记海棠泪。”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的歌词表达了一片浓浓的家国情怀。
在歌曲里有句歌词是这样的歌词 :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这句歌词中的海棠血泪实际上指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27 如今,每个小学生都知道,我们的国家陆地版图像一只雄鸡,但实际上,从清朝末到民国初,我们的地图其实是一片美丽的海棠叶,总面积为1154万平方公里。
在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8月,苏联向我国提出了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条件,其中苏联要求中国将中国东北的长春、吉林、辽源等地交给其支持的满洲国,并允许苏联在新疆设立秘密军事基地。
中国最终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在1945年11月正式签署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承认外蒙古分出去的条款。
28 1946年,外蒙古宣布独立,并正式更名为蒙古人民共和国。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存在着一些领土争端和边境冲突。
最终,在1962年,中蒙两国签署了《 中蒙边界条约 》,正式确定了两国边界线的具体位置,这标志着中蒙边境争端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中国的版图一下子少了160万平方公里,直接让我国领土彻底从海棠叶变成了雄鸡图。
29 1911年辛亥革命,外蒙古在沙俄的扶持下宣布独立,但随后又回归祖国统治。1921年,苏俄红军以清剿白俄匪军为由,侵入我国外蒙古,扶持外蒙古独立,但未得到国际承认。1946年1月,民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驼铃悠扬的故乡变成了遥远的他乡,这就是 “ 海棠血泪 ” 的典故。中国的海棠版图,不仅涵盖了曾经的外蒙古,还包括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甚至中国正北方向直线700公里的贝加尔湖和中国新疆西北方向巴尔喀什湖。(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 “ 北海 ” 汉代苏武牧羊即在此地,1996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当时全国总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
30 在民国前期,逐渐缩小到了1100多公里的秋海棠版图,外蒙独立后则只剩下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公鸡版图。而这一系列的变化,深刻记录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的血泪史和悲痛的痕迹,实在不该被忘记。
这也是每一个国人即便对外蒙古没有多少了解,也依然有着最朴素的好感,以及强烈的 “ 回归 ” 情怀。所以,我才多次说外蒙古错付了国人的热诚,更是对中国人养成了不可理解的自大。
31 挽回?废除?回归?
蒋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做出外蒙古的妥协,就能够永远背靠美国苏联,从而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区区几年之后,他就满盘皆输,仓皇逃到了台湾。而此时,蒋才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历史罪责,并试图进行挽回。
网络上,总有不明是非的人说,中华民国至今都没有放弃蒙古、不承认蒙古独立、官方地图还是秋海棠,以此来暗示新中国卖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实际上,台湾当局对外蒙古独立经历了从承认到不承认的过程。
32 1949年,因为苏联和新中国建交,老蒋发表《 与苏联断绝邦交之声明 》。1953年,老蒋又以苏联未遵守《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为由,宣布废除该条约,同时拒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单方面把其重新纳入 “ 中华民国 ” 的地图之内。
但实际上,在1961年,蒙古再次提出了加入联合国的申请,国民党代表缺席会议,未使用否决权。联大会议上,国民党代表再次缺席投票,默认蒙古加入了联合国。所以,蜗居台湾的老蒋面对蒙古国的态度,只能是官方上不承认,实质上默认。
33 与中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坚决反对截然不同,台湾早已失去了大国底气。而苏联的目的早已经达成,对于蒋的声明和态度,也根本就选择直接无视。在国际上,台湾的声明成了自说自话的笑话。而蒋余生之中亦曾情难自己地多次提起外蒙古,除了悔恨、自责,亦有凭借此由头去讨好西方之意,早已再无往日大国之风采。
同样是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就立刻指出应该把收回外蒙古列入计划之中。随后毛主席出访苏联,向斯大林提出收回外蒙古的要求,却得到更为荒唐的回复 :如果内外蒙古真要合并在一起,不如将内蒙划入外蒙,建立真正大蒙古国。从来都是省并入国,并无国并入省。主席无奈,只能把此事情按下不谈。毕竟新中国百废待兴,还需要苏联的大力援助,只能再找机会。
34 在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急需要新中国的支持,主席通过一系列努力,逐步收回了当年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的各项权益,但唯独对于 “ 外蒙 ” 的回归,苏联始终不松口,甚至表示 :“ 今后,苏联不再回应任何与外蒙古有关的问题。”
赫鲁晓夫之所以强硬地回绝中国的要求,所倚仗的依然是当年与蒋签订的条约。这也意味着,新中国收回外蒙古几乎再无机会,这让主席生前对此深以为憾。强大的国际压力,更是让收回外蒙古成为了一个永远的梦。
35 1991年苏联解体后,外蒙古宣布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向西方国家靠拢,逐渐成为今天的 “ 黄毛 ” 模样。即便外蒙与我国有着长达700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也再难回到当年。只能说,在复杂的全球格局和时代变迁中,或许存在一丝回归中国可能。
36 《 梦驼铃 》中 “ 海棠血泪 ” 源自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指1911年外蒙古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独立,导致中国丧失约1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历史事件。
1911年12月16日,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中国丧失外蒙古地区约1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原本形似秋海棠叶的版图变为现在的雄鸡形状。
37 歌词中 “ 海棠血泪 ” 通过意象化表达对这段历史的悲痛。
“ 海棠 ” 象征中国清朝鼎盛时期的1316万平方公里版图,形似秋海棠叶。
“ 血泪 ” 暗指因外蒙古独立等历史事件导致的领土丧失,共约350万平方公里。
台湾音乐人谭健常的妻子小轩在慰问边防官兵时了解到这段历史,与丈夫共同创作了《 梦驼铃 》。歌词中 “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 直接呼应了这一历史事件。 何时能收回国土丢失的飞地,是我国的心愿所在!
38 回溯近代史,有哪些领土遗憾让人铭记?自鸦片战争起,列强犹如闻到甜点的馋猫,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疯狂掠夺,使得原本完整的中华秋海棠叶或秋海棠花的版图饱受创伤,那份痛心历史无法抹去。
自那时起,无数有识之士投身于秋叶海棠的统一事业,倾尽心力,然而这一目标艰巨繁重,如同长途跋涉,道阻且漫长。
39 回顾历史,尽管我们曾努力争取,部分领土如香港、澳门、广州湾、威海卫、青岛和旅顺等地已回归祖国怀抱。
但遗憾的是,还有一些重要的区域如外东北、库页岛、海参崴、外西北和外蒙古等仍处于失而未复的状态。
这些事实铭记在心,激励我们继续追求完整版图的复兴之路。
40 收复的曙光何时照耀?或许在我们国家实力空前强大,或全球格局迎来转折之际。为此,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可或缺。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梦驼铃,我的中国心,海棠血泪歌声今朝呼唤我们的,是自我提升,不断前行。
诗歌三重奏 三
梦驼铃 我的中国心 海棠血泪
41 从秋海棠地图到雄鸡版图的变迁,“ 海棠血泪 ” 一词,深深烙印在中国近代史的耻辱篇章中。
清朝时期,中国的版图形似一片海棠叶,因而也被称作秋海棠地图。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割地赔款的屈辱之路。由于大片国土的丧失,中国原本形似秋海棠的版图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雄鸡版图,这段历史在祖国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
42 《 梦驼铃 》这首歌曲中,“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 的歌词,深刻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思念以及对这段历史的感慨。如今,中国已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段任人欺凌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再来看 “ 海棠血泪 ” 的寓意,它指的是民国时期的中国地图,那时中国的版图形似一片海棠,因此也被称作秋海棠地图,其总面积达到了1154万平方公里。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国外蒙地区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宣布独立,但随后又回归了中国的统治。中央政府也在该地区驻军并设立了办事机构。
43 1921年,苏俄红军以剿灭白俄匪军为借口,入侵中国外蒙,并战胜了中国驻军,进而扶持外蒙独立。然而,这一行为并未得到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承认。到了二战后期,斯大林为与罗斯福和丘吉尔达成私下协议,以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军为条件,擅自同意了中国的外蒙独立。这一决定是在中国不知情且未给予同意的情况下作出的,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伤害。
44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与苏联签署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其中明确规定了外蒙的独立地位。随后,在1946年1月5日,民国政府正式承认了外蒙的独立,这一举动导致中国的版图面积骤减了156.65万平方公里。
45 《 我的中国心 》的创作背景直接源于1982年日本文部省篡改侵略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事件,激起了词作者黄霑和曲作者王福龄的愤慨,他们以爱国情怀为驱动,在短短几小时内完成创作;歌曲最初在香港反响平淡,后因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和央视春晚的推广而风靡全国,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经典之作。
46 《 中国心 》是乌兰图雅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中国心》中。歌曲歌词 :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中国尊荣耀中国心。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
世界看东方 世界看东方。
中国巨人 中国尊。
伟大民族善良的根,厚德载物仁义礼信。
四大发明先人智慧,万里长城龙的精神。
今朝匠心牵手星辰,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巍巍中华屹立东方,神州大地朗朗乾坤。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中国尊荣耀中国心。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
世界看东方 世界看东方。
中国巨人 中国尊。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中国尊荣耀中国心。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
世界看东方 世界看东方。
中国巨人 中国尊。
今朝匠心牵手星辰,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巍巍中华屹立东方,神州大地朗朗乾坤。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中国尊荣耀中国心。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
世界看东方 世界看东方。
中国巨人 中国尊。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中国尊荣耀中国心。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
世界看东方 世界看东方。
中国巨人 中国尊。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中国尊荣耀中国心。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
世界看东方 世界看东方。
中国巨人 中国尊。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中国尊荣耀中国心。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
世界看东方 世界看东方
中国巨人 中国尊。中国巨人 中国尊。
47 歌词主题解析 ——
核心意象 :中国心擎起中国尊比喻中华民族团结精神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贯穿全篇。
历史维度 :首段从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切入,强调传统文化传承。
民族团结 :副歌五十六个民族一个梦想突出共同体意识,呼应时代主题。
现代精神 :第二段融入匠心初心等元素,展现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全球视野 :结尾世界看东方升华至国际影响力,形成抒情高潮。
48
世人尽知雄鸡图,谁人犹记海棠泪?
清末民初之际,学部所编《 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 》中,对中国版图的想象有这样的描述 :
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
东出渤海,如叶之茎;
西至葱岭,如叶之尖;
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
49 晚清关于我国领土的描述,与我们熟知的 “ 雄鸡图 ” 不同,从当时的描述来看,我国曾经的领土宛如一叶绽放的秋海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曾经绽放的 “ 秋海棠叶 ” 确实,在清朝巅峰时期,我国版图就像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覆盖着1316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岁月的风云变幻,却使得这片秋海棠叶逐渐失去了它的模样,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斑斑血痕。
50 历史的悲歌,1840年,一声炮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启了割地赔款的屈辱道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很难关闭了。随着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朝的国土开始逐步沦丧。
51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 南京条约 》,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
1858年,中俄签订《 瑷珲条约 》,将东北的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俄国。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俄国。
1864年,中俄《 堪分西北界约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侵占。
1881年,中俄《 伊犁条约 》,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割让。
……
52 大片国土的沦丧,使得这片秋海棠叶破败不堪。而其中丧失的最大一块,恰恰是占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
1911年,葬送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爆发,沙俄趁着中国内乱,煽动外蒙古封建上层集团闹起了独立。尽管外蒙古曾一度回归,但最终还是在苏联的干预下,国民政府于1945年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被迫承认了外蒙古 “ 公投 ” 独立。从此,中俄之间多了一个邻国 —— 蒙古。就这样,外东北地区、外西北地区、唐努乌梁海地区和外蒙古地区等,都与祖国割裂开来。
53 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驼铃悠扬的故乡变成了遥远的他乡,成为中国人民百年屈辱史中最难以启齿的伤痛。曾经绽放的秋海棠,也变成了如今雄鸡的模样。
谁人犹记海棠泪?“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梦驼铃 》中这句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歌词,如今又有多少人听过?
54 世人皆知雄鸡图,谁人还记海棠泪?
虽然如今的中国,正以伟岸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但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永远不该忘记这段历史。
雄鸡一唱天下白,“ 海棠血泪 ” ,这个看似充满诗意的词,如同一曲永恒的悲歌,时刻提醒着我们以史为鉴,中华民族当自强不息!
55 什么是 “ 秋海棠地图 ” ?历史上的 “ 海棠血泪 ” 是个什么典故?历史上,民国时期的中国地图,被称作 “ 秋海棠地图 ” 。因为那是他的版图形状,酷似一片海棠的叶子。
秋海棠地图面积为1154万平方公里,他的时间轴跨越50年,从1896年到1946年,包括江心坡、唐努乌梁海、江中六十四屯和外蒙古,这些都属于中华民国的固有法定疆域。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但是很快又重新回归中国政府。1921年2月,白俄赶走了中国军队,攻陷库伦。6月,苏联红军攻入库伦,赶走了白俄。7月,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但是中国和世界各国都不认可他。
56 1945年2月在雅尔塔,美英苏三方在利益的驱动下,私下承认了外蒙古独立。 1945年8月14日,斯大林以拒绝出兵东北为要挟,逼迫蒋介石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6年1月5日,民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自此,中国的疆域一下就减少了15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的版图由秋海棠一下变成了雄鸡。
到2002年,台湾当局宣布放弃使用秋海棠地图,“ 海棠血泪 ” 其实就是指外蒙古独立。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57 梦驼铃的爱国内涵,该歌曲以费玉清和张明敏演唱闻名,歌词中蕴含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反映了旧中国因积贫积弱导致国土沦丧的痛楚。例如 “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 等句,暗含对外蒙古独立等历史事件的反思,属于典型的爱国题材作品。
海棠血泪的定位,该歌曲常被视为梦驼铃的别名,两者歌词内容高度重合,均以 “ 海棠血泪 ” 隐喻国土分裂之痛,属于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述形式。
58 中国历史上并未真正 “ 收复 ” 过所谓的 “ 秋海棠叶版图 ” 。
“ 秋海棠叶版图 ” 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它主要用来形容清朝鼎盛时期中国的版图形状和范围。这一时期,中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约1316万平方公里,形状酷似一片秋海棠叶。具体来说,这一版图南至南海诸岛,西南至西藏的达旺地区和缅甸北部的江心坡地区,西至几乎整个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北至唐努乌梁海与西伯利亚的辽阔雪原,东北则以巍峨的外兴安岭、乌第河为界,包括库页岛在内。
59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渐失去了大片领土。这些领土的丧失,使得中国无法再恢复到清朝鼎盛时期的版图范围。因此,“ 收复秋海棠叶版图 ” 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那部分领土已经因为历史原因而丧失,无法再 “ 收复 ” 。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开发。同时,中国人民也始终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60 本文为国人分享了我国百年屈辱史中 “ 海棠血泪 ” 的故事,文中展示的清朝全盛时期地图、中华国耻地图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