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燥石山·藏在深山的“江南小西藏”》作者:朱国荣(江西吉安)
——石浪吞云处,天地自狂野,石海奔雷·冰川遗落的史诗
燥石山位于江西新干县七琴镇,山势陡然拔起。盘山公路拧成麻绳,将人甩入海拔千米的秘境。甫入燥石村界,
晨雾未散时,燥石山便已披上流动的纱衣。青灰色的岩壁被露水洇出深浅不一的墨痕,像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山间古松虬枝盘曲,针叶间漏下的光斑在石阶上跳跃,偶尔惊起一只蓝尾鸲,翅尖掠过野山楂丛,抖落几粒红珠。最奇的是那云海——当朝阳攀过山脊,整片山谷便成了沸腾的乳白色海洋,忽有山风掠过,云浪便撕开裂缝,露出底下梯田如鳞的碧色,恰似神龙游弋时掀起的背鳍。樵夫背着竹篓从雾中现身,布鞋踩过苔痕斑驳的石板,惊起三两声鹧鸪鸣叫,余音撞在岩壁上,碎成满山清脆的回响。
一、 巨石狂潮撞碎视线:鲸噬岩翘首云天,玄武岩身躯裂开巨口,吞纳流云的刹那似有龙吟回荡;千层书页石斜劈山脊,铁锈色岩层褶皱如大地经卷,每道缝隙都沁出第四纪冰川撤退时的寒汽;
最奇是石浪谷——整条山沟奔涌着灰黑色石群,或如战象冲锋,或似老僧坐禅,嶙峋棱角刺破薄雾,恍见上古洪水在此瞬间冻结成石。
地质锤叩击岩壁,铮然作响。这是两百万年前冰川搬运的证词:漂砾碰撞的裂痕、冰蚀磨出的凹槽,仍在夕照中蒸腾着史前的苍茫。
二、云境裂变·光影交锋的战场
登顶昭明峰恰逢破晓。墨蓝天幕忽被撕开豁口,赤金熔岩泼向云海。雾涛翻涌间,群峰化作孤岛:玉华山如青簪浮沉,千岁丘火山湖折射出碎钻光芒。忽有罡风横劈,云瀑撞上峭壁炸成飞雪,人在观景石上踉跄,仿佛置身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隘口。
“四月再来哟!”护林员跺了跺草,“整片山脊烧成火海咧!”顺着他烟斗所指,但见枯杜鹃枝干虬结如铁,想象春日三千亩高山杜鹃炸裂的盛景:殷红、绛紫、雪白的花浪沿陡坡倾泻,确似西藏林芝的桃花沟搬进了江南的燥石山脉。
三、秘境肌理·原始荒野的呼吸
穿行阴翳的月亮河谷,恍入异星地表:
苔衣裹住朽木,绒绿下钻出晶蓝毒蝇伞菇;
暗河在冰川石垒下幽咽,水纹将阳光剪成碎银,倏忽没入地缝;岩缝突现水晶兰幽灵,半透明花瓣如冰雕烛台——这腐生精灵只在至净处现身。
行至蛤蟆石,夕照突现佛光云环。七彩光晕悬于石浪之上,云影掠过龟背岩的苔痕,似有巨灵以光为笔,在天地间疾书偈语。此刻方懂“小西藏”真意:非摹其形,而在同等苍莽——未遭斧凿的荒野气韵,才是群山傲骨。
归札:下山时雾霭重锁石浪。回望云海中明灭的峰影,忽然彻悟:所谓“深山西藏”,原是造化将青藏高原的魂魄,分封在这江南深山褶皱里的一枚孤绝印章。
当山岚散去,燥石山脚下的村落便飘起炊烟。柴火灶大铁锅里,腊肉与冬笋正在瓷钵里咕嘟作响,油脂渗进晒干的笋衣,蒸腾出琥珀色的光晕。主妇们用长柄木勺搅动灶台边的米浆,手腕一抖,米浆便化作雪白的面皮,裹上腌菜、豆腐丁和野蕨菜,捏成半月形的清明粿。最馋人的是那口吊锅——木炭火煨着土鸡汤,汤面浮着金黄的油花,撒一把现摘的紫苏叶,香气能窜过整条青石板巷。孩子们捧着粗陶碗蹲在门槛上,碗底沉着半块金黄的发糕,咬开是红糖与芝麻的甜香,糕渣簌簌落在衣襟上,引得蚂蚁排成蜿蜒的黑线。暮色里归家的农人,总能在灶台边寻到温着的米酒,酒坛封口处还沾着几粒新收的糯米,像山神悄悄留下的馈赠。
2025.10.2
